伏邪理论中药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
2021-08-25李禹慧王嘉乐吕丽娜
李禹慧,韦 倩,王嘉乐,吕丽娜,张 淼,陈 颖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院,长春 130117;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长春 13002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且NSTEMI与UA合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1]。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仍在持续上升,据相关部门推算,目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2.9亿,其中冠心病占3.8%,位居第三,并且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总体呈逐年上升势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日渐加重,因此强化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成为医学界工作的重中之重[2]。ACS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是急诊科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目前西医药物保守治疗虽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其生活质量[3],但ACS病死率仍较高,不能理想控制病情,再灌注治疗受医疗条件、设备、发病时间窗及个体差异的限制。研究[4-5]表明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药治疗,可从多角度阻断其发生发展的途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远期预后等方面均收到良好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ACS防治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140例,男77例,女63例,UA患者102例,STEMI患者23例,NSTEMI患者15例。采用实用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脱落1例,实际完成研究69例。2组治疗前性别、年龄、危险分层、心绞痛程度、血清MMP-9和PAPP-A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证型辨证,参照2002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结合2019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发表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7]制定。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诊断标准,心血瘀阻证: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痛引肩背或胳臂内侧,胸闷,心悸不宁,面色紫暗,肢体麻木。舌脉:口唇紫暗或暗红,舌质暗红或紫暗,舌体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紫暗,脉涩或结代。痰阻心脉证:胸闷如窒而痛,或引痛肩背,气短喘促,体胖多痰,头晕,多寐,身体困重,倦怠乏力,大便黏腻不爽。舌脉:舌苔浊腻或滑,脉滑。在证候诊断时,具备胸痛、胸闷主症之一及其他症状各2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9年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等发布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1]。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35~75岁、符合UA、STEMI、NSTEMI诊断标准(非介入治疗)、符合中医诊断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及肝肾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及对试验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依照《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根据临床需要给予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等相应对症治疗[8];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参红通络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日2次,1次1袋,温开水冲服,疗程4周。
1.5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休克、猝死、恶性心律失常、新发心梗)发生率、心绞痛疗效、MMP-9及PAPP-A等指标。
1.6 疗效标准
心绞痛疗效评价标准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2 2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比较
2.3 2组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比较(±s)
表3 2组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0 209.4±4.9 184.5±6.1#△△对照组 69 209.1±4.7 186.6±5.5#
2.4 2组治疗后血清PAPP-A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后血清PAPP-A 水平比较(±s)
表4 2组治疗后血清PAPP-A 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0 19.6±2.2 15.1±1.2#△△对照组 69 19.8±2.3 16.9±1.6#
3 讨论
伏邪是指潜伏、隐藏在体内而不发作,逾时而发的病邪[9],结合任继学教授提出的伏邪病因学说,本研究认为凡是感邪未立即发病,而是暂时隐藏,潜伏于身内,而后或因外感六淫邪气,或因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内因触发体内潜藏邪气发病者,均可认为是伏邪致病。伏邪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都有着密切关联[10]。“痰”“瘀”伏邪隐匿体内蓄积,内伏于血脉,发作有时,伏邪(伏痰、伏瘀等)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因此提出“痰瘀伏络”为冠心病的核心病机,确立“益气化瘀、豁痰通络”为核心治法,以参红通络颗粒为治疗冠心病的代表方剂。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标准治疗相比,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心绞痛疗效,血清MMP-9及PAPP-A含量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西医标准治疗加用伏邪病因理论指导下的参红通络颗粒,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绞痛症状,同时降低血清不稳定斑块相关因子MMP-9及PAPP-A含量。中药复方制剂,君臣佐使的相互配伍,具有多靶点、多层次的治疗作用,其原因可能通过抗炎、抗自由基、抗凋亡、改善血管内皮、稳定斑块等多种机制综合作用下的治疗效果[11-13],可显著缓解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