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体内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的影响
2021-08-25熊永高彭丽红
熊永高,彭丽红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500)
0 引言
复杂性肾结石为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直径巨大肾结石、多发性肾结石以及鹿角形肾结石等。复杂性肾结石可以长期存在,且不会有明显临床症状,但是一旦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则可能导致肾功能发生一定下降[1]。手术是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常见治疗方法,以往临床多以开放手术为主,但是结石清除效果有限,难以一次性清除干净,且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创伤,影响术后恢复[2]。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经皮肾镜取石术为临床常见微创手术之一,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手术创伤,且具有良好结石清除效果[3]。为进一步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体内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的影响,本次研究将在我院2020 年3 月至2021年3 月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中,选取84 例作为观察对象,现将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我院2020 年3月至2021 年3 月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中选取84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均42 例。参照组中男29例,女13 例;年龄35~57 岁,平均(42.37±2.64)岁;多发性肾结石患者20 例,单发性肾结石患者22 例;病程0.5~3 年,平均(1.95±0.66)年;部分鹿角形结石患者19 例,完全鹿角形结石患者23例。研究组中男27 例,女15 例;年龄34~58 岁,平均(42.33±2.69)岁;多发性肾结石患者21 例,单发性肾结石患者21 例;病程0.5~3.5 年,平均(1.97±0.61)年;部分鹿角形结石患者18 例,完全鹿角形结石患者24 例。两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复杂性肾结石相关诊断标准[4]者;②认知以及精神正常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符合手术治疗指征者;⑤凝血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者;②多器官功能障碍者;③先天肾脏畸形者;④拒绝参与研究者;⑤既往有肾脏手术史者。
1.2 方法
参照组手术方案为开放性手术,指导患者以侧卧位开展手术,对其进行常规全身麻醉,于患者肾盂及肾皮质处作手术切口,将各层组织切开,仔细探查患者切口里面情况,将结石慢慢推出,由肾皮质处取出石钳,以生理盐水冲洗肾盂,然后对手术切口进行小心缝合。研究组手术方案为经皮肾镜取石术,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予以硬膜外麻醉,留置输尿管导管至肾盂止,推入0.9%氯化钠注射液,以11 肋间或12 肋缘腋后线到肩胛线间的区域作为患者穿刺点,于B 超引导定位结石,选择目标肾盏,穿刺后将针芯拔出,有尿液流出后置入斑马导丝,借助肾筋膜扩张器将导管由F6 扩张至F16,之后建立入镜管道,置入输尿管镜,探查结石所处部位,对于直径较小的结石开展气压弹道碎石,较大的结石则以石钳取出,同时将DJ 内支架管进行常规放置,在套鞘内插入F16 硅胶管作肾造瘘。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均进行常规抗感染[5]。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主要记录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结石清除率,其中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尿瘘以及出血。③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3d 的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由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n(%)],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如表1 所示,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短,下床活动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短,住院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组间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表1 组间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2.2 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清除率比较
如表2 所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低,结石清除率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清除率比较[n(%)]
2.3 组间术前术后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比较
如表3 所示,研究组术前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相较于参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均明 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组间术前术后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比较()
表3 组间术前术后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比较()
3 讨论
肾结石是尿中的一些成分在肾脏内形成的结石,为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群体。相较于普通肾结石,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治疗难度明显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开放性手术是以往主要手术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研究[6]表明,开放性手术虽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难以一次性清除结石。除此之外开放性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容易增加术后切口感染以及出血等风险,对其术后康复不利[10]。近年来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开放手术的不足之处,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而且还可以更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符合当下微创外科治疗理念[7]。卢喜伟等[8]报道,相较于开放性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短,下床活动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短,住院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而在手术治疗安全性以及结石清除效果方面,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低,结石清除率相较于参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中,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良好的手术治疗安全性,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结石清除效果。这主要是由于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以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借助肾镜以直视状态对结石进行清除,不仅可以避免手术对其他组织的损伤,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结石清除效果[9]。由于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不仅需要注重结石清除效果,而且还需要尽量保护其残余肾功能,因此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效果也是其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之一[10]。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是评价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其水平越高说明患者肾功能越差[11]。由表3 可知,研究组术前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相较于参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对其肾功能具有良好保护作用。周鹏等[12]以79 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分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结果显示前者结石清除率为77.78%,后者为94.23%(P<0.05),同时前者术后肾功能指标明显差于后者(P<0.05),均和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经皮肾镜取石术在复杂性肾结石中的良好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良好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结石清除效果,而且还进一步降低其术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