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衙前的革命往事
2021-08-24林军
林军
1919年7月28日,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号召农民联合起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说:“种田的诸君!田主怎样待遇我们?租税是重还是轻?我们的房子适不适?肚子饱不饱?田不少吗?村里没有没田作的人吗?这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时时去求解答。应该和我们的同类结成一个联合,切切实实彰明较著的去求解答。”其后,几番深入农村调研的毛泽东得出一个结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革命,革命就不会成功。
一百年前,在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浙江,萧山衙前农民运动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序幕,被称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历史上最先发轫者”。在如今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里,详细地记录和展示着那段潮起钱塘的红色往事。
《谁是你的朋友》
“终之世界是劳动者的世界。你们劳动者不要放弃本来的权利给坐食得资本家!你们应该争回被夺的权利!你们不要说我的话可说不可行。你们去联结劳动者做朋友!劳动者在世界上是大多数,资本家的数目,很少很少。你们结合起来,不要做一堆散沙,散沙是容易失败的;你们要结成做一块石头,别人很不容易把你们分开,很不容易移动你们。”在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墙上的这段文字,是中共早期党员沈定一的演说内容,题为《谁是你的朋友》,读之令人心潮澎湃,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21年4月,沈定一回到家乡萧山衙前创办农村小学,并邀请原一师的教师刘大白,学生徐白民、宣中华、唐公宪以及原杭州女子职业学校学生杨之华等前往任教,以此为阵地开展农民运动。教员们通过访贫问苦和社会调查,动员穷苦农民将子女送到小学读书,还办起了龙泉阅书报社,出借进步书刊,为农民的斗争和解放创造条件。
为了拉近与农民的距离,沈定一在向农民发表演说时总是头戴当地流行的毡帽,身穿农民的衣服,操着当地方言,抓住农民身边所发生的事来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衙前所在的萧绍界河西小江盛产鱼类,但养鱼权、捕鱼权被绍兴官绅把持着。有一回,绍兴知事到西小江检查,沈定一把他请到自己家里与衙前农民讨论在河里养鱼、捕鱼的问题。绍兴知事自知理亏,不得不立下字据答应依法给予衙前农民在西小江养鱼、捕鱼的权利。
通过沈定一等人的宣传,衙前的农民们开始了思想的觉醒,并开始行动起来捍卫自身的权益。
“斗”的故事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二楼,几个大小不一的形似木桶的展品,吸引了我的注意。纪念馆工作人员周春晓介绍,这些形似木桶的旧物件叫“斗”,是当时的计量工具,有小斗、大斗、公斗等。一百年前的衙前农民,不仅面临钱江潮带来的坍江和旱涝、虫害等威胁,还负担着50多种苛捐杂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租赋是压在农民肩上的一座大山,农民种地主家的地,一亩地每年交10斗租。“地主家的斗是大斗,1斗相当于17市斤,交10斗就是170市斤。”周春晓说。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斗”,每一个都记录着衙前农民的血和泪,以及关于自身命运的抗争故事。
1921年9月27日,衙前及附近一些村子的农民在东岳庙集会,宣告衙前农民协会成立。会议选举李成虎等6位贫苦农民为协会领导人,发布了经全村农民议决的《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提出世界上土地应该归农民使用,由农民组织的团队保管分配,并宣称“本会与田主地主立于对抗地位”。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个农民革命行动纲领,《新青年》曾刊登了全文。衙前农民协会的成立,影响和带动了附近的村民,此后两个月内,萧山、绍兴、上虞3个县共有82个村建立了农民协会。
为了维护农民的权益,衙前农民协会根据章程规定,作出了“三折还租”(按原定租额的三折缴纳)和看年成好坏交租的决议,并改大斗(每斗17市斤)为公斗(每斗15市斤)量租,取消田主下乡另加的“东脚费”,反对交预租。这些主张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租减租运动就此席卷萧绍大地,其影响远及省内外,震动全国,谱写了现代农民革命斗争光辉的一页。
中国革命第一农人——李成虎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贫农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在衙前农民运动中,特别值得一书的贫农代表就是被誉为“中国革命第一农人”的李成虎。
在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有一尊李成虎烈士的半身铜雕像,头戴毡帽,身着褂衣,昂首挺胸,目光坚定,让人肃然起敬。雕像旁的展柜中,有烈士戴过的脚镣、毡帽和几件衣物。“这些都是李成虎烈士的遗物。其中,这件围裙特别珍贵,可以说是这里的‘镇馆之宝。”纪念馆负责人王国龙说。原来当年闹革命,李成虎就是将自己身上的围裙脱下来,系在竹竿上当作旗帜的。
1854年,李成虎出生于萧山衙前西曹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幼年丧父,随母乞讨度日,成年后务农,备受重租、高利、苛捐的盘剥和饥寒交迫之苦。“世界是劳动者的世界”“你们应争回被夺的权利”……沈定一和教员的演说深深吸引了李成虎,渐渐地,他成为演说的召集人和忠实听众。每次沈定一等人演说前,他便上街鸣锣通告,四处招呼农友们。聽讲时,他“目光灼灼地一声也不响,有时立起身来,用严肃的态度维持听众秩序”。在他的召集下,各处赶来听演说的农民从最初的百十人猛增至数千人。
1921年春末夏初,萧绍地区米行哄抬米价,农民生活愈加艰难,佃户们怨声载道。在沈定一等人的鼓励下,李成虎带领农民捣毁了坎山镇“周和记”米行,又率众翻莫家岭,经长巷至瓜沥镇开展斗争,所到之处,凡哄抬粮价的米行都在农民压力下恢复了原价。
衙前农民协会成立后,当地的田主地主大为恐慌,千方百计抵制农民的减租抗租要求。经过密谋,田主地主纠集了80多条收租船,到衙前分头向佃户逼租。农民协会针锋相对,李成虎等人组织了近千名农民,高呼抗租口号,向收租船投掷石块,不让收租者上岸,迫使田主地主空船而回。
1921年12月18日,130余名荷枪实弹的军警包围了衙前东岳庙,捕去了正在开会的几位农民协会领导人,强行解散农民协会。12月27日下午,正在田地里上耜泥的李成虎被诱捕。萧山县知事庄纶仪一听李成虎已经捕到,就迫不及待开堂审讯。李成虎站在大堂上慷慨回答:“我是衙前农民协会的议事员,我是主张组织农民协会的,我是‘还三折租的提议者,怎么?”庄纶仪气急败坏大吼:“好,好!好一个农民协会的议事员,我赏你两副脚镣!本县送你到省里,还要你的性命!”李成虎大声说:“要杀就杀我,不用多啰嗦,穷人总有一天会出山的!”1922年1月24日,始终坚贞不屈的李成虎被凌虐致死于萧山县狱。
人间正道是沧桑。从1921年9月至1922年1月,以衙前为中心的萧绍农民运动虽然遭到了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但它拉开了中国现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序幕。这一场农民革命运动点燃的革命烽火传递至全国各地,为之后开展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到1926年8月,在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山东、福建等14省中,已成立了46个县农会、328个区农会、5340个乡农会,有组织的农民有1000万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农民不断觉醒并联合起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守护者说:
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虽然时间不长,但它揭开了中国现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序幕,充分展示了衙前人敢为人先的精神。
——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馆长王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