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揣一袖云,聊以慰浮生

2021-08-24麦淇琳

知识窗 2021年3期
关键词:帆船友人风筝

麦淇琳

在一个有寒霜的清晨,不知何人将一株虹之玉锦丢弃在我门前。我将这株几近枯萎的多肉植物种入盆中,在时间里等待,期盼它重新焕发生机。虹之玉锦似乎并未发现自己已然陷入生存的困境,只一心开放自己,终于在某个春天里闪耀着彩虹晕染的光泽,在自己的天地间恣意蓬勃。

或许,世间任何生命只要心有方向,都可以在自己的栖息之地,显现出生命焕发的本能。

黄昏,我走在白鹭洲公园的小径上,空气里弥漫着植物的芬芳。不远处,一位母亲带着她六岁大的孩子在放风筝。这位母亲拉着风筝的线头,风筝飞上去的时候,男孩直喊:“妈妈,再高一点,再高一点。”

忽然,起风了,风筝挂到一棵大榕树上,又摇摇晃晃地往下掉。男孩的母亲皱着眉头说:“风筝破了,再也飞不上去了。”未料到,男孩并不懊恼,说:“妈妈,快看,是一艘船!”

男孩的母亲疑惑不解,男孩拍手欢呼:“我画过一艘帆船,跟它很像。哦,风筝破了就变成了帆船!”那一刻,我心中仿佛有一根琴弦被拨动——风筝破了,就变成了帆船。原来,在男孩的眼中,任何破损都可以是阳光,是美,是诗意。

或許人生道路崎岖,所有人都会遇到烦恼、破损、不平,想躲是躲不开的,唯有投以天真一笑,才能在人生的逆旅里散发禅意的芬芳,变成自己真正的样子。

多年前,我搬到鼓浪屿的内厝澳小巷居住,经常在暗夜里听见一阵铃铛清脆的响声。时日久了,才知道那是卖扁食汤老人的铃铛声。后来有一日,友人邀我参加一个捐资助学的活动。在活动中,有个贫困生发言,说他既贫穷,又十分富有,因为在他成为孤儿时,得到了一位老人的无私捐助,使他有房住,有衣穿,有书读,并得以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

我很好奇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看到捐助者时,我愣住了,因为那不是别人,正是卖扁食汤的老人。得知老人早年丧偶,有一个在乡村支教的儿子,一直以来,儿子都有建一所爱心学校的愿望,在儿子突发心肌梗死去世后,老人托住了儿子的梦想,向慈善基金会捐出自己的毕生积蓄,用于建造爱心学校。我凝望老人沟壑纵横的脸庞,虽然他的人生被撕开了一个小角,但他佛光在背,白发如帜,用这面天真的小旗帜调整了悲伤,将痛楚变成可以吮吸的蜜糖。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写道:“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

细想一下,做人的道理无不尽在其中:大多数时间,我们在自己的尘世辗转,或者有不够好的境遇,经历过艰困的生活,失去过至爱的亲人,但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在黑暗中沉沦,只在疼痛过后,保持对阳光、对美好的仰望呢?

与友人聊到明代的一则小故事:两位好友相约登山,一人先到了,登至山顶,看到云雾在腰间盘踞,就打开宽袍大袖,抄起一袖子的云,望着好友家乡的方向,打开袖子,让云从掌畔朵朵飞出。

友人不由赞叹,赠你一袖云,大约是古人最美的诗意了。但是,人生的诗意并不来自别人的赠予,而来自心灵、感觉或者一双眼睛。正如枯萎的虹之玉锦、放风筝的男孩、卖扁食汤的老人一般,在生活深处,即使承担突如其来的破损与疼痛,仍然可以保持心灵的平衡与强壮。

猜你喜欢

帆船友人风筝
丁耀亢“敷衍”挚友
帆船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火烧衣裳
失眠
学做风筝
环保小帆船
找帆船
送别
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