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
2021-08-24魏炜峰
魏炜峰,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在省、市、区各级优质课评比中多次获一等奖;先后获得西湖区优秀班主任、区师德示范教师、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多次在核心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教学论文在市、区级评比中多次获奖。
(注:以下作者均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文中不再标注)
一、风景片段作文
夏雨倾泻而下,回应着大地炽热的呼唤。连成片的雨帘模糊了水面,只看见黑与白晕染成的水墨丹青画卷,烟波浩渺中,仿佛一位身着青花旗袍的淑女,大气温婉,在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雨幕中缓步向你走来,一同领略风花雪月、人间烟火。
待到大珠小珠落尽,落日西沉,山野飞霞,西湖又换了副景象。三竺六桥间,弥漫着蒙蒙的水汽,叶片上的雨珠伴随着夕阳的余晖,有的为大地洒下亮闪闪的金箔,有的滑入残阳铺水的湖中。目光所及之处,无一不是耀眼的橙红,衬得这天地愈发妖娆。
水走船行,最后一波游船也缓缓划向岸边。桨片在水面上起起落落,轻轻擦起褶子。水下的游鱼一跃而上,惊起涟漪,一圈一圈地相套着,打碎了金色的光圈。
这场雨,浇灭了夏的燥热,也抚慰了我的心……
八(6)班 陈雨旸
【魏老师评】
小作者将一场骤雨写得层次分明,准确生动。此片段好似电影镜头,首先安排了远景,整体描摹雨幕,“黑与白晕染成的水墨丹青画卷”,可谓生动,尽显江南韵味;再运用特写,聚焦雨珠,两个“有的”,万千姿态立显眼前;最后再放眼整个湖面,“擦起”“惊起”“打碎”,动态十足。这段文字,内容聚焦,观察细致,情景交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游记
欲界与仙都
◎八(5)班 高 杉
太湖源头在小河的上游。走过景区的大门,小河的河道一下子变宽了,形成一片小湖。可惜水里看不到往来翕忽的鱼儿,只是水上滚轮、充气船这类游乐设施在湖上漂来漂去。这湖竟是一个水上乐园。我着实有点惊愕。
继续拾级而上,河水汇聚,在砾石间碰撞,把卵石一点点磨圆,再冲到岸边。岸边有一座木亭,亭边有一块大石头,石头虽是天成,但表面毫无棱角,平整光滑,名曰“坐禅石”。走入亭中,见一块桃色的木牌高悬于横梁之上,标题竟为“姚明与某某结婚之地”,下面还附了一长段文字介绍。再回望刚才的水上乐园,禅意早已荡然无存,我心想这定是个庸俗的景点。
我们顺着高高低低的石阶继续向上,走过几段台阶,转过一个小弯,景色却突然大有不同。两侧石壁上,细长如鞭的龙须草长得极盛,如龙一样,居高临下,密密匝匝,气势磅礡。粗大的藤蔓缠绕在乔木上,乔木巨大的树冠水平伸展,伸过河对岸,一直触到了对岸的树枝。阳光照在树冠上,树缝里漏下的斑駁光影,落在河面上、岩石上,照在了许许多多小甲虫回家的路上。
跟着甲虫一路向山里前进,地势越来越险,河水不再温柔地抚摸卵石,而像爱跳台阶的孩子一样,跳出一个个小石潭,甚至有些时候,水便藏身在石台下,在树荫里消失了。而再走几步,水又在转角的石桥下抄小路赶到我们的前头去了。
迈上最后一段石阶,终于见到了太湖源头。只见一眼泉水缓缓流下,划过指尖,让人心生寒意。霎时,感觉天地都安静了下来,耳边是“泉水击石,泠泠作响”,眼前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而远处,传来了古寺杳杳的晚钟。此时,天地不染一丝尘埃,实是欲界之仙都也!我更加惊愕了!
兴尽而返。小木亭中,一对青年男女正低低地说笑着;水上乐园,孩子们正欢快地用水枪把对方浇得湿透。我忽然觉得眼前之景似乎分外亲切了。仙都的水,潺潺流下,流过孩子们的手间,流向欲界的万家灯火。
其实,雅与俗又何曾有分明的壁垒呢?
【魏老师评】
写游记,稍有不慎就容易写成流水账,此文别具匠心。
这篇游记根据游踪,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详略得当,内涵丰富。开篇由“我心想这定是个庸俗的景点”让读者生疑,用抑笔刻画对眼前之景的失望;随后,文笔一转,通过描写龙须草、苍树、瀑布、晚钟,营造出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引用“泉水击石,泠泠作响”“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杳杳的晚钟”等经典,在丰富内容的同时,古韵袅袅。
小作者的行文看似信笔而来,实则大有深意,他不仅写景,还将思考和感悟蕴含在写景之中。文中前后的两次“惊愕”,独具匠心,体现了内心所经历的变化。“雅与俗又何曾有分明的壁垒呢”是游览了“太湖源头”之后的体悟,多么深刻的思考!
三 以“参观 ”为题,写一篇参观记
参观渣滓洞
◎八(5)班 芮佳辰
苍茫的云烟,轻掩着起伏的群山,逐渐消失在阴灰的地平线上。
顺着小道,再向前些便是渣滓洞了。我快步向前走去,望着高陡的墙上密布的铁丝网和不远处阴湿昏暗的小型建筑,心中思绪万千。
路上,只见株株杂草爬上墙面,半遮着那醒目的蓝色大字:“最高指示”。终于,踏进了局促狭小的渣滓洞。刚下过小雨,水滴在坑坑洼洼的地面,滴在那阴森的牢房前。列在桌面上的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刑具:烙铁、老虎凳、竹签子……走上楼去,便是六室、七室,凹凸不平的墙面上,赫然陈列着烈士们的生平事迹介绍。紧接着是八室,望着墙上一列列的名字和照片,想着有的人甚至连照片都找不见,心中一阵悲恸难抑。
走下楼,门外阳光照着,一片光亮。再睁眼,好像已置身另一个世界。
白色恐怖笼罩山城上空,一架架机关枪在铁丝网后随时准备新一轮扫射……特务在巡逻,毫无生机的院里传出一声声怒吼。牢里,狰狞的反动派厉声拷问着,一阵可怕的寂静后,竹签子深深扎进了手指……凉水狠狠地泼在脸上,镣铐上反衬出特务丑恶的嘴脸和战士沉着的傲然。寂静的牢房内,人们握紧了双拳,内心的愤怒与敬佩交织着……
恍若隔世。
转身,迈步走向女牢。熟悉的名字就在眼前,一张张笑脸印在心中。猛然,我看到了她,我凝望着她深邃的眸,心里小声唤着——“江姐”……从她的眼里,我看到了身为战士的无畏,身为领导的果断,身为朋友的体贴,还有深藏的身为母亲的慈爱,身为妻子的淑雅。这一切身份,都隐在对革命的忠贞中,藏匿在对和平的渴望里。
望着她的眼,我心中有对她无畏精神的赞美,有对她身后的战士们崇高的敬意,更有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的感叹,又有一些对逝去的年轻生命的惋惜。不不不,而后我又幡然醒悟了,他们怀着希望视死如归奔赴刑场时,定已不畏生死,生命的意义早就绽放在晦暗的渣滓洞,照亮了山城乃至全中国的每一片土地!
望望旁人,懵懂的孩子不再吵闹,繁杂的人群虽拥挤却一直保持肃静。男女老少,凡进了这小小的方寸之地,眼里都会透出深深的敬佩和感激。
参观完整个渣滓洞,心中的一块空缺,被纷杂的情感和斗志填满。
他们,倒在了革命胜利的前夜。
我们,站在了和平美好的今天。
阳光,在雨雾的朦胧中悄然浮现,渐渐点亮尘色的天空。
【魏老师评】
写参观记也很容易写成流水账,一不小心就变得索然无味,呆板无趣。本篇参观记却独具匠心,为何呢?原因有二:其一,小作者没有被参观对象渣滓洞束缚,由眼前之景物,通过联想,将自己内心的认识和感悟真实地抒写出来;其二,本文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小作者将重点放在江姐之上,刻画出她的无私奉献、英勇无畏,表达了自己对江姐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其中对江姐精神的刻画,让人感动,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这篇参观游记,不仅让读者认识到渣滓洞的特点,更是将自己得到的教益、受到的精神力量传递给读者,这一点值得同学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