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还能这样上

2021-08-24程姝

党员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渡赤水江姐思政课

程姝

《覺醒年代》剧照海报

“终于回来了”,“哭了哭了”,“台词令人热血沸腾”……年轻粉丝们在互联网上弹幕霸屏。

出圈的并非偶像剧,而是一部根正苗红的党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剧中,我们看到双肩扛面请大伙儿吃饺子的李大钊;雨中慷慨陈词的青年毛泽东;被“人血馒头”深深刺痛的鲁迅;在雪地里撒野打滚的陈独秀……

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简单粗暴的灌输,《觉醒年代》的出圈,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如果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

思政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高校思政教育,又该如何扣好青年学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唯有有理、有情、有味,努力求真、向善、寻美,方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种下信仰的种子

舞台上,演员们每念一句“狱中八条”,就引来学生们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操场上,演员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立即就形成数千人的大合唱……

这是红岩精神特色思政课“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在重庆高校巡演时的景象。

从2020年9月到今年4月,这堂形式独特的思政课在百余所高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展演170场,现场观众超29.2万人次,网络点击量超260万人次。

从大学一年级起,四川美术学院学生刘钰就在学校艺术团的《红岩》剧目中饰演江姐。为演好江姐,刘钰从图书馆查阅了很多资料,对江姐等红岩烈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让我最感动的是江姐的铁骨柔情,每次演到江姐托孤这段戏时,我都热泪盈眶——不是演的,是真流泪!”刘钰说,红岩300多位烈士大多都和她一样的年纪,江姐是川大的学生,牺牲时才29岁。“他们的青春因牺牲而永恒,今天的我们,用什么让我们的青春绚烂?”

自问,是因为内心深处的震动。

“如果换作是我,会作出什么选择?”要回答好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今天的年轻人是否还能树立坚定的信仰。

思政课,正是帮助年轻人坚定信仰,启发当代年轻人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往哪里去”的关键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等高校开设“党的建设”、“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等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在高校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多个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思政课建设提出要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且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这些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造成了一种不自信。”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看来,强调上好思政课更是坚定“四个自信”的要求。“民族复兴,应该体现在中国人对自己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方面的自信。我们培养的人,未来三十年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操盘手。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才能更好帮助学生认识我们当代中国,认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

一棵树晃动另一棵树

北有长江天堑,东有乌江天险及湘军堡垒线,南有薛岳大军,西有川、滇防守兵团,身在遵义的红军如何突围?

“四渡赤水是最为惊心动魄而又精彩绝伦的军事行动,但要展示‘用兵之神是课程讲授中最大的难点。”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3岁的青年教师程斯宇因此颇为犯愁。

为了攻克难点,程斯宇萌生了把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示意图直接搬上黑板的想法。“实操起来太有难度了。不过,越难越能让学生们加深印象,通过一张手绘图记住这段历史。”

从土城到扎西一渡赤水,再从扎西回师东进二渡赤水,从茅台到川南三渡赤水,再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四渡赤水……程斯宇三易画稿,等比例将示意图搬上了黑板。

“程老师的课对于我们来说很享受”,“马院老师真棒!”程斯宇手绘的红军四渡赤水示意图刷爆了天津大学师生的微博、朋友圈。

从“枯燥、晦涩,说教、灌输”到“有趣,干货十足,网红课”,在学生们心中,思政课的“标签”发生了变化。

记者在全国各地多所高校调研发现,有的高校党委注重顶层设计,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有的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授思政课,有的高校将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列为重点工作……

漫画《觉醒年代》蒲伶俐儿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晃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思政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而思政老师正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人”。

“只有政治立场端正,才能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保持头脑清醒,才能传播正能量,才能担当起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学勤认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家国情怀,自然会感染、影响学生,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会有很大作用。

从“宝藏老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帆,到“带着信仰扎根思政课讲台”的华东师范大学教师闫方洁;从“伏案400分钟只为课上45分钟”的天津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王雪超,到“在解题中渗透育人思想”的长沙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年教师谭艳祥……思政教师们积极修为,努力将课堂作为发挥自己作用的主要岗位,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

讲好“人生第一课”

在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沉浸式VR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主讲教师罗志佳和学生们佩戴着VR眼镜,与学生同视角、立体式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过去的“低头族”们抬起了头,并不时发出惊叹声。

罗志佳说,沉浸式教学方式将以往抽象枯燥的理论化为图像视觉表达,学生接受度高,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过去,一些思政教育常因“形式古板”而对青年群体缺乏吸引力。

如今,思政课在广大学生当中,正成为有内涵、能“解渴”、显个性的“金课”。而当思政课走向网络,中国思政课的影响力正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策划人顾晓英主持的“时代音画”公开课,吸引了全国9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00余位专家学者;复旦大学推出“中国系列”课程,组织顶级专家教授为学子们量身打造,重构课程,并拓展延伸至中小学各学段……借助互联网,校园的“墙”被打破,优质课程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形成“燎原”之势。

“思政课中,有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生,是读懂时代、社会、人生的必修课。”北京大学2021年博士毕业生张宇晶即将从一个思政专业的学生成为一名高校思政课的青年教师,她说,思政专业从“冷门”到“相对热门”,同行者越来越多。“毕业后,我将去福建的高校工作,那里更加需要年轻人。在未来的岗位上,我将不忘初心,讲好每一堂思政课,让更多学生喜欢上马克思主义。”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瞭望》)

猜你喜欢

渡赤水江姐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江姐”大战“鼠小弟”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
夺取长征战略主动权的得意之笔——谈四渡赤水的指挥艺术
军事指挥上的一个杰作——四渡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