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系统化护理模式在肺结核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24王翠花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肺结核康复训练依从性

王翠花

(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河南 濮阳 457000)

肺结核属于常见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多因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疾病形成[1]。肺结核难以根治,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是在结核杆菌侵入血管,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咯血症状发生后,才前往医院就诊[2]。但因多数患者发生咯血症状后,存在严重恐惧情绪,而肺结核是难以根治的传染病,患者为了正常生活,不愿意积极入院治疗,继而影响肺结核的实际治疗效果[3-4]。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端正患者的治疗态度,可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疾病。因此,临床应结合肺结核特点,在治疗期间积极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本研究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主要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案对肺结核患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12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5~75岁,平均(60.34±3.78)岁;咯血情况为大量咯血11例,中量咯血20例,少量咯血29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6~75岁,平均(60.54±3.81)岁;咯血情况为大量咯血10例,中量咯血19例,少量咯血31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1)符合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5-6];(2)伴有不同程度的咯血、胸痛、盗汗、低热等症状;(3)自身认知正常;(4)对本研究有一定了解,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因肺部其他疾病诱发咯血症状;(2)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3)治疗依从性较差;(4)合并重要器官衰竭。

1.4 干预方法

1.4.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2HRZE/4HR化疗方案治疗。利福平胶囊(国药准字H36021646,江西金钥药业有限公司),每次0.45 g,每日1次;异烟肼片(国药准字H21022350,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每次0.3 g,每日1次;吡嗪酰胺片(国药准字H21022354,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5 g,每日1次;盐酸乙丁胺醇片(国药准字H12020418,天津华津制药有限公司),每次0.75 g,每日1次。持续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

1.4.2护理方法 两组均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从患者住院起,为患者实施连续、完整的护理干预,如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给药等。研究组接受以肺康复训练为主的全程系统化护理模式,措施如下。(1)制定护理计划。入院后,立刻获取患者的病历资料、诊断结果、下达处方、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呼吸功能,根据患者的实际评估结果,制定以肺康复训练为主的全程系统化护理模式。(2)心理干预。治疗期间,动态监测患者的情绪状态变化,及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发生原因,应用心理学知识调整患者的心态。若患者始终存在紧张情绪,在病房内播放瑜伽轻音乐,嘱咐患者深呼吸放松,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若患者因担心疾病无法治愈,日后正常生活存在问题,主动和患者讲述肺结核治疗理想时患者的疾病状态,对日常生活的轻微影响,并告知患者如何规避风险、配合治疗护理对肺结核康复的促进作用,坚定患者的治疗意识与治疗信念。(3)健康指导。根据不同住院时期产生的健康问题,行动态监测与评估,结合健康问题进行一对一教育、书面或图片教育、座谈会等活动。完成疾病知识讲解后,为患者进行护理知识指导,明确阐述全程系统化护理理念、护理方法,着重讲述肺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对患者疾病康复的积极影响,积极进行肺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促使患者严格遵医嘱进行肺康复训练。在病房电视上播放肺康复训练视频,让患者学习视频中的动作,保证肺康复训练的准确性。(4)有效咳嗽咳痰。指导正确咳嗽、咳痰。在深呼吸、吐气后,用力咳嗽出气管内的痰液。必要时进行相关训练。咳嗽咳痰期间关注患者的面色以及呼吸变化,一旦有异常立刻终止。(5)咯血护理。咯血时,积极耐心地安抚患者,稳定情绪,迅速完成上肢穿刺,及时进行低流量吸氧。若咯血症状比较严重,及时补充血液,密切监测患者咯血期间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6)按摩护理。基于中医按摩理论,通过点、拿、按、揉、推等按摩手法准确按摩患者的腹部,点揉患者的任脉、肾经、脾经等相关穴位,调节脏腑,平衡阴阳,每次按摩20 min,每日按摩1~2次。(7)控制传染。通过疾病视频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传播的方式与途径、健康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养成早睡早起、定时用药、营养饮食、规避人群、个人物品清洁、出门佩戴口罩等好习惯。(8)康复训练。①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平卧,嘴唇半闭,用鼻吸气,用嘴巴呼气,每日2次,每次5~10 min。②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平卧,头部微微后仰,用鼻吸气并用力鼓起腹部,呼气时尽可能促进腹部回缩,延长呼气时间,呼吸频率为每分钟7~8次,每日2次,每次10~15 min。③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作训练,坐位,握拳,在肘关节屈曲时吸气,在肘关节伸展时呼吸,每组4~8次。在患者平静状态下,指导患者在膝盖屈曲时呼气,每组4~8次。双手抱单膝时吸气,压迫胸部时呼气,两个膝盖交替进行训练,每组4~8次。双手各自搭在同侧肩膀上,上身旋转,旋转时吸气,转回来时呼气。④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以有氧运动为主,着重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下肢功能锻炼囊括慢跑、爬楼梯以及步行摆臀等多种有氧训练。步行摆臀要求患者的上肢能够在活动期间最大幅度地进行前后摆臂,每次运动时间10~20 min,然后将运动时间增加到30~50 mnin,运动可分1~3次完成。若患者病情比较轻,指导患者进行慢跑、散步等运动,并逐步过渡到五禽戏、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每周3~4次,每次40 min。

1.5 观察指标(1)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为经治疗、护理后,发热、咯血、盗汗、胸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的体温与其他检测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胸部CT显示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明显好转;有效为经治疗、护理后,发热、咯血、盗汗、胸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患者的体温与其他检测指标明显改善,胸部CT显示患者的炎症反应有一定好转;无效为未达到以上标准[7-8]。(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估,主要从4个维度(躯体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进行评估,单项总分在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9-10]。(3)呼吸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有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在护理前后进行检测。(4)肺结核护理依从性。结合患者护理6个月内的表现评估,从消毒隔离、佩戴口罩、定时复查、自我监测、肺康复训练情况等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分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与不依从。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有效率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n,%)

2.2 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肺功能指标两组护理前的FVC、FEV1、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FVC、FEV1、FEV1/FVC高于护理前,研究组护理后的FVC、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FVC、FEV1、FEV1/FVC比较

2.4 护理依从性研究组护理后的肺结核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肺结核护理依从性(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肺结核发病率逐年升高。因为肺结核本身存在较大的治疗难度,患者容易产生失望、绝望、自卑等负面情绪,严重妨碍临床治疗,并且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HRZE/4HR化疗方案是临床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方法。但是,治疗疾病期间必须做好患者护理工作,耐心讲解疾病发生原因,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提供更具应用价值的护理,帮助患者坚定治疗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疾病,从而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

全程系统化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也是一种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主张转变医护人员的角色,让患者代入到患者情感中去,理解患者发病且确诊后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不良变化,制定更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护理干预方案[11]。全程系统化护理模式考虑到患者的呼吸功能因疾病持续衰弱,呼吸功能改善对控制疾病、提升治疗效果的积极影响,主张基于患者实际病情,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肺康复训练方案,做好训练解释工作,帮助患者理解肺康复训练的原因,积极配合临床进行肺康复训练,不断改善肺功能,不断提升治疗效果。全程系统化护理模式还重视心理干预、同伴教育、咯血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患者的心理干预、同伴教育。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动态监测患者的健康问题,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肺结核的相关知识,促使患者了解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护理、用药副作用、病情转归与预后情况等知识,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出发,主动为患者提供所需知识,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缓解因不了解疾病所引发的不良情绪。通过动态监测患者心理状态,掌握患者情绪变化,动态、实时调节患者情绪状态,使患者始终保持平和、乐观、积极情绪,促进临床治疗。通过同伴教育,可促使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促进双方交流,互相帮助,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避免患者因长期脱离社会形成的自卑、恐惧情绪产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咯血护理,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患者监测力度,预防不良现象发生,及时抢救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强化患者肺部功能,增强肺部免疫力,促进康复。本研究结果指出,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的FVC、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的肺结核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综上,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以肺康复训练为主的全程系统化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呼吸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护理依从性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结核康复训练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维生素C改善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药物肝损伤的研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