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音:温柔而有力量的爱国者
2021-08-23王茜
王茜
1917年,韩素音出生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跨国家庭。父亲周映彤在铁路部门任职,是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生,曾在比利时认识了母亲玛格丽特。韩素音一出生就面临着血缘和文化的双重矛盾,但她从小就表现出对汉语的极大热情,倔强地表示一定要学习这门语言,做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16岁的韩素音进入燕京大学医学预科。2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远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医。不久,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身在异国的韩素音得知消息后,奋不顾身地走上大街游行,声援中国抗日。她还撰写了许多抗日文章,发表在当地报纸上。短短7个月,她在法国和比利时做了128次抗战演讲。
1938年,韓素音毅然放弃学业,决定回到战火纷飞的中国。在回国的轮船上,韩素音和第一任丈夫唐保黄邂逅。10月初,两人在武汉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韩素音为嫁给纯正的中国人而自豪。但唐保黄是一个传统思想很重的中国男子,认为女子不该抛头露面,女子无才便是德。
抗战期间,韩素音在成都的医院当助产士,并开始写处女作《目的地重庆》。这本书以抗战为题材,讲述了她在中国参加抗战的亲身经历。1942年末,英文版《目的地重庆》在美国正式出版,竟在美国卖到脱销。这部小说彻底激怒了唐保黄,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1941年,唐保黄带韩素音去英国当外交官。1945年,唐保黄回国参加内战,而她决定留在英国继续学医。两年后,唐保黄战死于东北战场。
1948年,韩素音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一腔爱国情再次热血沸腾,她坐上了从英国驶往中国的轮船。但她还没有申请到新中国的护照,只好先停留在香港。在香港生活期间,韩素音结识了战地记者伊恩,两人一见钟情。然而不久后,伊恩在战场阵亡了。韩素音的第二部作品《瑰宝》,描写了这段情感经历。这部作品出版后,在西方引起巨大轰动,激发了西方人对神秘东方的想象,也奠定了韩素音在欧美文坛的地位。
旧护照快要过期,新中国还没有批准给新的护照。既然不能进入中国内地,韩素音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新中国尽绵薄之力。她不停地在亚洲辗转,每到一个地方,就积极为中国做宣传。幸运的是,不久后,韩素音终于踏上令她魂牵梦萦的中国大地。在中南海西花厅,她对周总理说,自己要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解放初期,一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外交孤立政策,西方媒体刻意丑化中国人。为此,韩素音开始拿起笔杆,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优雅流畅的文字,为西方的读者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英雄传统的中国。在西方,韩素音的几部自传性质的作品,已成为西方读者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的最经典读本。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韩素音和印度丈夫为重修中印友好关系做了许多的工作。她还担任过周恩来和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特使,为后来的中法建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70年代,她为毛主席出书立传,让全世界了解当时的中国。为此,韩素音遭到了西方的抵制,被西方媒体无情地攻击。尽管如此,韩素音始终将自己视为中国人,并毕生努力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人。她一直关注着中国,并在中国创立了韩素音青年翻译奖,为中国翻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温柔更强大的力量”,这是韩素音一生最经典的语录。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