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1-08-23柳莹
柳莹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品质;影响
玉米种植的综合效益高,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畜禽养殖中饲料的原材料以及工业加工原料。近些年,随着全球环境恶化,世界能源危机也不断凸显,玉米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市场对玉米的需求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朝阳县农业区地处中纬段,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四季雨热同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8.3~8.9℃。朝阳县的气候特点十分适合种植玉米作物,近些年也在大力发展玉米种植产业,每年玉米产能排在省内前列。通过调查发现,朝阳县农户在玉米种植中密度缺乏统一标准,有的密度大、有的密度小,无法同时保障玉米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朝阳县农业部门针对玉米的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玉米品种为良玉188,设4个种植密度区,每个种植区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从而更好的对比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和品质变化情况。试验1区种植密度为5万株/公顷、试验2区种植密度为6万株/公顷、试验3区种植密度为7万株/公顷、试验4区种植密度为8万株/公顷。每个试验区分为7行,行长为20米、行距为0.6米,每个试验区的面积为85平方米,一次重复、随机排列。
1.2 方法
试验田种植条件良好、有机物均衡。先施足基肥,采用磷酸二铵300公斤/公顷、硫酸钾300公斤/公顷、尿素500公斤/公顷,氮磷钾肥料的施肥比例为2∶1∶1.2,后续追肥使用尿素,施肥量为400公斤/公顷。试验时间为春夏季节,由于辽宁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再加上近些年台风频繁,所以还要特别注重田间排水问题,在距离垄20厘米位置提前设置好排水沟。在后续对比当中,玉米抽丝后1个月的时间段随机选择玉米植株,在穗上取100粒玉米果实作为分析对象,3次重复,用作分析不同密度下的玉米品质。
2 试验结果
2.1 叶片发育
叶片与玉米植株发育有关,这是由于叶面是唯一的光合作用器官,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玉米产量、品质造成影响。试验当中对玉米不同生长时期进行检验,对各个试验区样品在拔节期、喇叭口期、灌浆初期进行叶面积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植株叶片面积随之减小,但整个小区总体的光合面积增加。
2.2 产量
通过对采样玉米进行产量测定,并换算为每亩的产量,其中百粒重、穗数和种植密度成反比关系,试验区1到试验区4的百粒重、穗数不断减少,而这两项因素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整体来看密度和产量为非线性关系。理论上种植密度要在品质和产量均合理的情况下来确定,如果种植密度过大会因为穗数减少、百粒重降低而减产,试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试验2区、试验3区的综合产量较高,试验1区种植密度小,产能有限,试验4区密度最高,但由于穗数少,因此产量反而降低。
2.3 蛋白质含量
通过对不同成熟度的籽粒蛋白含量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通常在灌浆中期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密度越大,籽粒平均蛋白质含量就越少,但在成熟期蛋白质含量在密度变化的情况下变化不明显。蛋白质含量在一段时间内会随着种植密度减少而增加,试验1区的籽粒在灌浆中期蛋白质含量最高,试验4区的籽粒灌浆中期蛋白质含量最低。而灌浆至成熟阶段,4个试验区籽粒蛋白质含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玉米在达到成熟期的前7天百粒量则达到最大值。
2.4 籽粒脂肪含量
通过对不同成熟度的籽粒脂肪含量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灌浆中期至灌浆后期,随着密度增大籽粒脂肪的含量也随之增加,而灌浆后期至成熟时期,籽粒脂肪表现为先高后低,脂肪百粒含量先低后高。距离成熟的前5天籽粒脂肪含量达到最大值。
2.5 籽粒淀粉含量
在不同灌浆期测定玉米籽粒淀粉的含量,发现淀粉含量直接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各个试验区淀粉含量、百粒含量和密度为正比,先低后高。
3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 光合作用面积方面
玉米种植密度决定了田间进光量,密度过大会影响植株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是否充分决定了产量。同时,不同种植密度对水肥需求也有所差异,而在相同水肥量条件下,密度较大的试验区可能供给不足。一旦种植密度过大,会影响透光条件,使大部分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出現黄植株、矮植株情况。如果种植密度较小,虽然可以保证水肥质量和光合作用量,但也会浪费大量土地、人力、光能等资源,整体产量依然较低。
3.2 蛋白质、脂肪、淀粉方面
综上所述,玉米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都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如果种植密度较高,这3项指标的含量会相应减少,如果检测到这3项指标过高,则表明种植密度不足。
3.3 籽粒脱水速度和收获时的含水量方面
籽粒脱水速度和收获时的含水量是评价玉米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在玉米种植密度较低时,透风、透光条件较好,籽粒脱水速率较高。在密度较高情况下,由于植株营养争夺激烈可能会造成籽粒衰老,出现提前脱水问题,因此种植密度较高的试验4区收获时含水量最低。
4 结束语
为了能够全面提高朝阳县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科学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尤为重要。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6万~7万株/公顷较为理想,密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实际种植中应做好田间管理、前期准备工作,保证各时期玉米植株可以健康生长,从而实现高产、高质量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