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粮食人如何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不竭的力量
2021-08-23凌华潘孝锋
凌华 潘孝锋
摘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現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通过对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性的阐述,提出粮食人应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奋斗力量、智慧力量,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粮食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党史教育 粮食人 精神力量 奋斗力量 智慧力量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学好党史,才能不忘记走过的路,不忘记走过的过去,不忘记为什么出发,才能为推进党未来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一、汲取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也是一部热火朝天的建设史诗,更是一首气壮山河的精神赞歌。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全面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为我们的粮食工作高质量发展汲取精神力量。
(一)补足精神之钙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我们党的历史是一座永不枯竭的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精神之钙,为我们坚定信仰信念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爬雪山过草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信仰和精神追求,让我们的党员干部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岁月和艰苦历程,深刻领会和体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好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对于我们粮食人而言,要以史为鉴,在加强粮食业务学习的同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坚守理想信念,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在前进的道路上头脑清醒、方向明确、立场坚定,始终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不负粮食安全初心、不辱改革发展使命。
(二)了解胜利之艰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仅有50多名党员,经过各种艰难险阻、面对各种艰苦卓绝,一路成长、不断壮大,发展成为现在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其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一系列艰苦奋斗的风雨历程。在面临革命挫折和困难时,我党能发扬坚定不移,百折不饶,艰苦奋斗,积极乐观的精神,这是一股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今天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从党的历史发展中了解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取得胜利的艰难历程,为更好地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我们粮食人今后如何克服困难,如何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艰难和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指明前进方向。
(三)感悟传统之优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育了许多优良传统,无论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还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反映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坚决拥护和支持。认真学习党史,是我们粮食人弘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增加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我们一定要把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努力忠于党的粮食事业,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找准粮食安全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全面深入有力地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粮食安全方针政策,促进粮食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汲取奋斗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百年不懈的奋斗史。
(一)感知党的伟大
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危难和民族存亡的关键时期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新中国;在国家经济发展关键时期,大胆实施改革开放,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国经济建设迎来高速发展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不断深化改革,使我们的国力不断增强。就粮食而言,在党的领导下,较好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难题,从过去的食不果腹,到后来吃得饱,再到现在吃得科学,牢牢地端稳了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掌握了粮食安全主动权。今天,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让大家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感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坚定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践行初心使命
100年来,无数革命先辈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用智慧和鲜血铸就了革命长城,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从我党百年的奋斗史中进一步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进一步领悟奋发有为践行初心使命的意义,从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我们的红色政权、我们的新中国、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靠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奋斗而来的。作为粮食人,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两个100年”历史交汇点,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传承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为构建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提供不竭的粮食力量,作出粮食人应有的贡献。
(三)继续放胆实干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增强奋斗的力量,做到坚定信念、把握方向、提升修为、准确站位、放胆实干,忠实履行好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用奋斗换结果,用实干促发展,用发展谋幸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汲取智慧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蕴含着无数智慧,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引入中国,到毛澤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无不是我们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的智慧结晶,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用党的实践经验启迪智慧。
(一)总结好昨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只有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不断反思、改进和完善自身,才能争取更大的胜利。昨天,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到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再到后来的改革开放、精准扶贫、抗击疫情……所有的这些,无不凝聚着无数革命领导人的智慧和力量,值得我们去总结,不断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战胜困难的法宝,并发扬光大。
(二)把握好今天
今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变化,挑战不断加大,加之变局中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需要不断地调整方式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努力实现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用我们的智慧,在学思践悟中吸取经验教训,收获智慧灵感。在党的领导下,站在100年奋斗的时代节点,以昂扬姿态,进一步提升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在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努力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三)开拓好明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党史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更好走向未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明天,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我们粮食人都要不断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汲取智慧的力量,乘势开局、砥砺奋进、铸就未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结 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天,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奋斗力量和智慧力量,不断强化政治担当,扛起政治责任,传承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树立理想信念的“标杆”,朝着目标不断奋勇前行,为粮食工作高质量发展,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粮食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N].人民日报,2021-02-22(01).
[2]刘天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过时[EB/OL].http://www.wenming.cn/wmpl_pd/yczl/201606/t20160617_3452635.shtml.
[3]张慧芝,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探析党的优良传统[J].攀登,2017,36(06).
[4]范嘉欣,弄懂“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N].江西日报,2021-05-05(01).
[5]郝婧,在学习党史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EB/OL].http://news.jcrb.com/jszx/202102/t20210223_2253939.html.
[6]查建国 夏立 陈炼,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news.cssn.cn/zx/bwyc/202103/t20210313_5317848.shtml.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发改委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