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了一定要手术吗?传统中医有高招
2021-08-23杨永兵
杨永兵
发生骨折后,许多患者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后遗症的产生,会选择手术治疗。但是在临床中,对功能影响小的骨折其实可以通过传统中医保守疗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不用遭受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
1保守治疗的基本原则
骨折处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成人下肢骨折缩短移位不超过1 cm,儿童则不超过2 cm。长管骨横形骨折在骨干部端对位达到1/3,干骺端对位达到3/4以上,在幼儿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因与关节活动方向相致,可在骨痂塑形期自行矫正;但在下肢,成人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不超过10°,儿童不超过15°,日后在骨痂塑形期也可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对于无法自行矫正的则要完全复位,否则,患者关节内外两侧在负重时,所承受的压力将不均匀,从而造成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引发疼痛以及关节畸形的问题。对于骨折部位的不同,治疗的要求也将有所区别。肱骨干的轻度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就要求对位对线都好,否则将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2骨折中医治,无须手术刀
在我们未发明石膏、开展手术治疗前,患者的骨折治疗以传统中醫流传几千年下来的手法复位外加小夹板固定的中医正骨疗法为主。此治疗手法已十分成熟,与西医外科手术相比,优势更为明显,即愈合快、创伤小、费用低等。
2.1 有些骨折可避免手术
据某院骨科医师介绍,曾有位18岁的女孩因小腿骨折入院。由于女孩害怕腿上留疤,不愿用手术进行治疗,最后进行了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功能复位的方法来治疗。治疗后,不仅腿上未留下疤痕,还节省了不少手术治疗费用。根据回访掌握的情况,患者恢复良好,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据统计,在近年收治的各类骨折患者,只有少数患者采用手术法进行治疗,大部分患者均选择传统的骨伤手法复位再加上小夹板治疗法,疗效得到大家的认可。只是对于一些复杂性或开放性骨折,才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法复位不仅不会次造成患者的二次创伤,并且,此治疗法的费用也相当实惠,常常只有手术费用的30%甚至更低。
2.2 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骨折治疗法
装支架、打石膏是当下医生治疗骨折的惯性思路。而在手术普及前,我国治疗骨折的首选却是手法复位加小夹板。手法复位是中医的一项传统特色,此治疗措施具有创伤小、后遗症少、无疤痕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这是因为骨折愈合是需要血液供养的,西医手术开放复位往往会破坏骨折端进行血供的局部软组织和骨膜上的血管,而中医手法复位则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在将错位的骨头恢复正常位置后,西医往往采用石膏外固定,而中医多采用小夹板固定,夹板虽小,但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它便于医生随时观察调整。新鲜骨折在其受伤6 h后便开始肿胀,石膏自身是无弹性的,在使用后会对肿胀的肢体产生压迫感,并增加患者的疼痛感,换石膏后3~5d内肿胀会消退。此时,按原本肿胀大小打的石膏则会显得十分宽大,无法紧密贴于肢体上,从而失去原本的固定效果。采用透气且有弹性的小夹板来固定,则能完全避免上述问题。其次,还能有效减少骨折不愈合及关节僵硬等后遗症的产生。小夹板固定范围相对较小,大部分关节是能自由活动的,患者在夹板固定的过程中还能有限地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因固定时间长而产生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问题的出现。
2.3 中医保守治疗骨折的重要群体
老年人与小孩在发生骨折后更需中医保守治疗。成人骨折与儿童骨折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手法整复一般是达到功能复位,而手术复位是采取外科手术将骨折处对合,采用接骨板或钢针固定,愈后再将固定物取出。因儿童的塑形能力相对较强,骨折后允许一定范围的移位或成角,随着骨骼的生长,经过骨骼的塑形复位,骨骼会自然恢复原状。所以,儿童骨折主张以手法整复、石膏或小夹板等保守方法治疗为主。老年人往往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而这些并发症会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一些年龄偏大的老人对手术还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的耐受力也较弱。因此,老人骨折后也应尽量采取中医保守治疗。
2.4 内服外敷联合治疗以助患者康复
据临床实践了解到,中医治疗骨折除了手法复位+小夹板骨折治疗法以外,通常可用传统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配合功能锻炼来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在患者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此时若给予中药外敷能有效减轻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同时,运用中医汤剂口服以活血化淤,接骨续筋,加速骨折愈合。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进行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一直以来,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是中医惯用的治疗方法。据统计,中医综合治疗克雷氏骨折的总有效率接近90%,效果值得临床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