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尿常规出现蛋白质1+怎么办?
2021-08-23罗智群
罗智群
尿常规是当前临床三大常规检验之一,尿液能有效反映人体代谢状况,在很多疾病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需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尿常规中蛋白这一项为+或者蛋白阳性,提示有肾脏问题,应及时做更准确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1尿常规检查项目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红细胞等。尿液颜色检查:在尿常规检查时,首先应观察尿液颜色有无异常。正常尿液呈草黄色,而异常的尿液颜色会受食物、药物及色素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相应变化。尿液透明度检查:有专家指出,尿液透明度如果正常,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时间过久,尿液的酸碱度会发生改变,尿内核蛋白等会逐渐析出,出现轻度混浊。细胞检查: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及小圆形上皮细胞;如果尿中有大量红细胞及白细胞存在,则提示有生殖感染性疾病。蛋白质检查:健康人日排蛋白质量较少,尿常规检查中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尿糖定性检查:正常尿液中含微量葡萄糖,定性试验结果呈阴性;若尿糖阳性,则考虑是出现了某种疾病。
2蛋白质1+是怎么回事
蛋白质1+考虑是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血液中一部分的蛋白会在肾脏的丝球体中过滤进入尿液中,但又会在肾小管被吸收而回到血液中。所以,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功能处于异常时,则会出现大量蛋白变成蛋白尿。正常尿液里不含或只含微量蛋白质,检查结果呈阴性(-);当尿液里的蛋白质含量>0.15 g/24 h时,检查结果就呈阳性(+)。
当肾小球及肾小管出现病变,比如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及肾病时,就会形成蛋白尿;细菌性感染(肾结核、肾盂肾炎等)亦可引起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休克和多囊肾、黄疸和发热溶血性贫血等,也能引发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一般见于高蛋白饮食后,精神过度紧张、高强度活动、妊娠及长期受寒使血管痉挛及充血,会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强,进而使蛋白质流失于尿液中,称之为可逆性蛋白尿,定性通常小于+。组织性蛋白尿是指肾组织细胞所产生的蛋白质,受药物刺激后尿道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等进入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这种组织性蛋白尿出现病变时也会导致尿蛋白增高,常见于恶性肿瘤、病毒感染。
肾脏出现了病变,可致机体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提高。一旦尿液中含大量蛋白,建议即刻入院治疗,切勿延误最佳诊疗时机。
3蛋白质1+怎么办
3.1 少食高蛋白食物
针对尿蛋白偏高者,建议少食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因为植物蛋白中有大量嘌呤碱,会加重肾脏负荷,从而增加尿中蛋白质的含量。尽量多吃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如蛋类和乳类等。
3.2 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数尿蛋白高的患者均有肾病史,所以日常生活中需大量补充维生素,如蔬菜、水果等。
3.3 药物治疗
尿蛋白偏高最好能确定其原发性疾病,以此选择对应药物,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可降低肾损伤程度。必要时可行活检,给予适量的强的松或雷公藤片等治疗。
3.4 生活调理
注重日常生活规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熬夜,确保睡眠充足,早睡早起,增强身体免疫力。
3.5 正确认识疾病
尿蛋白升高为肾病所致,也可为糖尿病、感冒发热及高强度运动所致,這些均能使尿蛋白升高。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必须作进一步的检查,如测定24 h尿蛋白、血脂及肾脏彩超检查。肾病初期时,对症用药即可缓解症状。此外,患者要多休息,忌劳累过度。
3.6 中药食疗
中药与食物有机结合可减轻尿蛋白症状。取芡实、白果肉和糯米一起熬成粥食用,2次/d,可健脾益肾,清除尿蛋白。山萸肉、糯米及莲子加白糖熬煮成粥,2次/d,食用后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减轻尿蛋白症状。
4蛋白质1+如何防治
4.1 饮食需清淡
尽量清淡饮食,低盐低脂低蛋白,肾功能异常者予优质蛋白饮食。
4.2 谨慎用药
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药物对人体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尽量避免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如镇痛药、抗生素等。
5结语
尿蛋白升高危害性较多,如肾小球硬化、细胞损伤及血栓和心血管等,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应强化日常防护,养成健康、规律的作息习惯,少熬夜,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及优质蛋白食物,减轻肾脏负荷,促进肾脏内环境改善,进而保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