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度自我 因时而变
2021-08-23郭烨辉
郭烨辉
无论是浩瀚的汪洋,还是一泓浅浅的清泉,都可以选择固守本土,或者奔赴万里,随风舞出壮美的姿态。试想:若汪洋包含万象,用博大的胸怀征服了干旱,则会孕育出一片生命的谷地;若清泉改其形态,行千里之远,终与万水交融,则能滋养生灵百态。
这正如我们与环境的关系。能力强大时,便有汪洋的气魄,于苍茫中刺破苍穹,创造新天地;隐忍蛰伏时,便改变自己来横穿大漠,渡过苦海。我们都将经历人生的不同阶段,权衡自身与环境,因时而動,方能在逆流中游刃有余。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尽管激情昂扬,策马扬鞭,“欲与天公试比高”,但面临浩瀚的时代浪潮,终究心存忐忑。时代的某些枷锁有时会压制着我们的能力,故而我们便要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托尔斯泰说:“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选择观望,能力又不济,就会陷落于时代的低谷;选择行动,至少有望改变现状,让自己能修身养性、安身立命。《古兰经》中有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现实戳破理想的外表时,不如改变自身观念,降低期望值,追求道家“游于世间”的境界,同时不放弃对自己的改造,融入潮流并坚守初心。
古有李白,以为自己能一展鸿鹄之志,没想到只是为朝廷吟风弄月、歌功颂德。既无法改变自身,又身处逆境,他便只能改变志向,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经天纬地之梦想,但他的诗歌却造就了“半个盛唐”。当代有汪勇等人,默默地守护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以星星之火助力国家前行,把自我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光明前景所做的奋斗中。
故而,权度力量,在羽翼尚未丰满时,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可以让我们更贴近生活,感受“心凝形释”的契合,体悟与世界相合的律动。适应环境并不意味着抱残守缺,或者与龌龊同流合污,而是让我们换一个途径,从而活得透彻、活得理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我们具备足够的实力、拥有足够的信心、敢做足够的变革时,我们就要以一颗敏感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它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完美,我们看到的只是时间的一隅。当世界与你背道而驰并抛弃了你时,当世间被浊气所浸染、被尘俗所污染时,我们就要因时而变,不要让自身的意志和勇气被时代淹没。正如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对种姓制度强烈不满,乃于菩提树下参悟佛道,创立释教;又有屈原,虽不堪忍受世间的浊恶,纵身跃入汨罗江,却留下了《离骚》,用自身不愿沉沦的意志,激励后世永远奋发;还有文化启蒙的先驱伏尔泰,以“讥笑”作为武器,指引人们冲破桎梏,走向自由。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伟人永远行走在改变环境的道路上。他们即便与身前身后的黑暗不离咫尺,仍旧释放着光芒,愿行“九皋孤鹤”之洒脱,以“空谷幽兰”之气质,拔剑问天。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习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不束手于命运,不屈服于逆境,用微弱光华创造奇迹的坚忍与执着。还要像鲁迅一样敢于在彷徨中呐喊,以振聋发聩的隆隆战鼓唤醒人民的意识,彳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雄心不改。改变环境以适应自我,这是大抱负,更是至高境界。
我们生而为人,总会遇到众多落差,邂逅众多冲突。无论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无非都是对本心的探索。改变自己,是为了让我们臻于完满,以面对人生的万千起伏;改变环境,则是我们能力提升的一次检验。只有如履薄冰,谨慎地行走在路上,权量自身的能力,丈量时代对我们的影响,才能让我们的选择更加明智,从而创造更多可能,实现更多飞跃。
新时代的青年啊,我们生而为人,都有评判自我与环境的标准。只有怀揣着正确的标准,我们才能在纷杂尘世中不迷失自我,进而因时而变,虚则匍匐,盈则一鸣而飞,扶摇万里。让我们认清自我,知黑守白,厚积薄发,用理智的“变”成就人生,用因时而动的智慧寻找远方的天光。
点评
此文以比喻论证发端,以“汪洋恣肆”与“一泓清泉”来比喻人生的两种情况——能力强和隐忍蛰伏,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的比喻,从而引出观点:我们处于人生的不同时期,要权量自身与环境,因时而动,方能在逆流中游刃有余。然后作者调动积累,汪洋恣肆地展开论证,引用、正反对比、铺排举例等论证方法,在作者笔下自由灵动。文章思考深入,思维辩证灵动,极富思辨性。而如“权度力量,在羽翼尚未丰满时……从而活得透彻、活得理智”这样精辟的句段,更体现了作者高远的见地和广博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