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史研究综述

2021-08-23黄梦迪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情感

黄梦迪

摘要:近代,情感这一因素在历史研究中常常被忽视。20世纪2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兴起,近代史学逐渐走出“宏大叙事”,在雷迪、斯特恩斯、雷森宛恩等人的推动下,情感进入史学家的视野,成为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并逐渐兴盛。

关键词:情感;情感史;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K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6-0038-02

1情感史研究的发展阶段

1.1情感被忽视

情感史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近代以来,在历史研究中情感这一因素并没有被历史学家视为研究的对象。著名的史学家罗森宛恩曾经说过:“历史研究专注硬邦邦的、理性的东西。对于历史研究而言,情感是无关重要的、甚至格格不入的[1]。”

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近代史学,逐渐将情感这些非理性因素从历史书写中剔除[2]。比如,黑格尔认为虽然“热情”推动了人们的行动,但实际上理性才是历史演进的最终动因[3]。

20世纪30年代以后兴起的年鉴学派提倡扩大历史研究视野,从各个方面探究历史的动因、抑或不动因,希望展现一种“全体史”,将史学研究的对象从政治、经济等传统领域拓展到人的内心和精神层面。在二次大战之后,受到战争因素的影响,更多史家转向社会史的研究,视角触及妇女史、性别史等新兴史学流派。社会史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使情感等因素开始进入史学家的视野。社会史家首先提出情感表现的“历史性”,也就是“情感有没有历史”的问题。

在传统的观念中,情感被视为非理性的因素,因此史学家拒绝把情感作为史学研究的对象和工具。这一认知把情感与理性割裂,使得情感无法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展开以情感为核心的历史研究[4]。人类学的建构主义主张,所有情感都是特定的地方性文化所建构出来的,不一样的文化决定人们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这样的主张下,情感这一因素成为社会习俗的被动塑造物,完全否认了情感的客观性[5]。在建构主义上建立起来的情感学实际上并不关注情感这一因素本身,而是关注情感的标准,否认了情感有自身的历史[5]。

1.2情感史的興起

在20世纪初,情感史的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著名的荷兰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在1919年出版了《中世纪的秋天》一书,该书的出版开了情感史研究的先河。赫伊津哈把情感这一因素作为研究14到15世纪荷兰和法国社会、思想与文化的重要参考标准,探讨当时欧洲人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倾向[4]。另一位著名史学家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中世纪的人们具有“粗鲁、残忍、易怒,又放纵自己享受快乐”的性格特点,与现代人相比,以前的人们表达情绪“更为直接,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6]。另外包括费弗尔、布洛赫等学者也被视为情感研究的先驱,但是这些学者仍然将情感视为原始的、非理性的和有破坏性的事物。在他们看来,西方世界的现代化与情感的文明化齐头并进,情感的文明化体现在情感日益受到理性的约束[7]。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技术发展为心理学家提供了实验室证据,证实了情感实际上是通过超量学习获得的习惯。神经学提供的证据,把情感与理性紧密结合起来,情感从而得以成为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心理学家重视情感的生物学特征,仍然不认为情感具有历史。

近代著名史学家威廉·雷迪批判性地借鉴了心理学及人类学的现有研究,提出“情感大体上(但不完全)是经学习获得的”。既避免把情感完全看成是文化的建构物,陷入完全的文化相对主义;又提倡批判性地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情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生理现象,把情感视为经过超量学习而获得的一种认知习惯。雷迪通过调和两种不同的情感史研究路径,情感不再是文化的被动塑造物,而是个体用来改变和认知世界的力量。打破了以往把情感与理性对立起来的观点,成功地把情感纳为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为情感史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情感史研究的兴盛

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历史研究突破了学科的单一性,开始朝着跨学科的方向发展,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与方法,改进陈旧的研究方法,努力探索新的文献与史料,在这样的改变下,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应运而生,比如情感史研究就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而情感史的研究与社会史、(新)文化史的开展有很大关联。不少史学家认识到走出“语言学转向”的必要,重新感到历史的书写,要关注人的实际经验。实际上从20世纪末叶以来,历史学研究经历了多次“转向”——语言转向、文化转向、身体转向,每次都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范围与视野,也跳出传统政治、社会、经济、思想等人们习以为常的范畴[i](p38-39)。情感史研究开展以来,讨论的重要方面有:情感是否影响了历史——如果的确有影响,那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分析情感的历史性,历史上的情感与近现代乃至今天的情感相比,是否一样或者不同——如果有差异,那么表现在哪里?

20世纪末,情感史的首倡者之一、美国社会史家彼得·斯特恩斯将情感史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19世纪80年代,他便与妻子凯萝·斯特恩斯在《美国历史评论》上发表文章,分析了情感研究的开展对于于历史研究非常重要,而且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情感学”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个社会或者社会中的特定人群,对情感这一因素和如何正确地表达这些情感所制定的标准”[8]。王晴佳教授指出“情感学”的提出有着学理上的必要,因为人有情感几乎古今皆然。“情感学”的提出正是为了揭示,虽然人都有情感,但情感的表露则因时因地而异,展现了时间性和社会性。但是罗森宛恩指出,斯特恩斯对情感标准和“情感学”术语的理解较为狭隘,研究往往以偏概全,忽视了前现代欧洲社会和多数非欧洲社会的情感史发展进程。

2情感史研究的主要方向

王晴佳教授曾经指出,当前情感史的研究特点是,不再视情感为现代化的产物,而是更加注意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某种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深度的描写”,发现这种文化中独特的意蕴。换一句话说,即是当代研究情感史的历史学家们,不想被传统的历史分期所束缚,而是努力挑战传统的历史意识,争取有突破。除了挑战传统的历史分期,情感史研究者也多具国际化、全球眼光。如上所述,研究情感无法局限于民族史的藩篱,因此近年的情感史的研究,突破了国别史的限制。

对情感史的研究自从开展以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情感这一因素是否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如果的确有产生影响,那情感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主要分析情感本身的历史性,比如历史上的某种情感与今天相比是否一样,如果存在着差异,究竟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在情感史研究兴起之后,史学家们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向进行了研究。第一,更新情感史研究的理论。这有利于读者理解和评价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情感问题。比如,本诺·加梅尔和马克·西摩分别提出了“情感风格”和“情感舞台”的概念,将情感史研究置于空间、制度和文化语境之下。第二,采用这些理论研究特殊时期、特殊事件和特殊情感。包含以下几方面的问題:过去的人是怎么样获得、理解、表达他们的情感;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如何影响和塑造情感;情感产生后怎么样影响了历史的进程;特定的情感在历史上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第三,开展跨学科研究,把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历史研究联系起来,比如哲学、文学、心理学等。

3情感史研究与当代史学发展的联系

如前所述,情感史研究的开展与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联系:第一,情感史研究的兴起、发展、兴盛的过程,是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历史学学术发展总体趋向的一个表现。第二,情感史研究的开展和社会史、妇女史、文化史等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情感史在重视“情感”这一感性因素的同时,并没有对理性主义分析进行否定,而是想要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

情感史的研究把原来被人忽视的感性的因素——情感,重新纳入到历史研究的范围之中,将史学研究的对象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传统的领域拓展到人们的心理层面,使得情感、心境、情绪等众多因素能够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维度[2]。罗森宛恩曾经指出,实际上情感史研究的真正贡献,在于促历史学家们走出近代史学的“宏大叙事”。

4结语

近年来,在斯特恩斯、雷迪、罗森维恩等学者的推动下,情感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完善。有较多的专著出版,并且在大学历史系中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目前学界对情感史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甚至对情感的定义仍无法达成一致。

国内对情感史的研究起步较慢,虽然在近二十年加快了情感史的研究步伐,但相关引介缺少对其演变过程的梳理,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与翻译亦存在偏差。因此国内对情感史的研究仍是存在比较多空白,首先在情感史的理论研究上,目前主要还是学习西方的研究成果,对西方的研究进行反思。另外将情感史研究的理论应用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研究将对西方学者持有的情感史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一些关键的概念进行梳理。另外尝试将情感史研究理论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分析中,探讨在日军侵入杭州后,杭州各个阶层民众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arbara H Rosenwein.Worrying about Emotions in History [J].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2002(3):821-845.

[2]王晴佳.为什么情感史研究是当代史学的一个新方向? [J].史学月刊,2018(04):5-10.

[3][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4][荷兰]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秋天[M].何宽道,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5]孙一萍.情感有没有历史——略论威廉·雷迪对建构主义情感研究的批判[J].史学理论研究,2017(4):65-76+159.

[6][德]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M].王佩莉,袁志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7]赵涵.当代西方情感史学的由来与理论建构[J].史学理论研究,2020(3):133-148+160.

[8]Peter N.Stearns,Carol Z.Stearns,Emotionology:Clarifying the History of Emotions and Emotional Standards[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85,90(4):813-816.

(责编:赵露)

猜你喜欢

情感
体会审美的情感等
情感
台上
情感体验
基于情感特征的用户聚类分析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我的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真挚的情感,动人的细节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