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2021-08-23吴天生
吴天生
一、种公猪的分类
种公猪可分为纯种公猪和杂种公猪。纯种公猪是用来保种和本品种进行选育提高的种公猪。纯种公猪是我国目前所饲养的种公猪,大多数品种属于纯公猪。除用纯种生产外,还用于杂交生产,与其他品种进行杂交生产的猪属于杂交猪。我国大多采用瘦肉型品种公猪与地方优良品种进行二元和三元杂交生产商品肉猪。按计划组合所生产的公猪称为杂种公猪。杂种公猪具有杂种优势,主要有生命力强、性欲强、精液品质好等优点。
二、瘦肉型种公猪的特点
(一)体型大
瘦肉型种公猪体型大、体重大,一般在300 kg左右。瘦肉型种公猪除按照饲养标准外,还要进行自由或驱赶运动,让其保持良好的品质。若有四肢细而软弱,易发生肢蹄病的品种应淘汰。
(二)性成熟期较晚
瘦肉型种公猪开始配种和利用的时间均晚于其他品种公猪,过早使用会降低成年种猪的使用价值。
(三)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
瘦肉型种公猪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但对饲料的营养水平和成分比例要求也高,稍有不慎会出现营养缺乏症。
(四)神经类型敏感
瘦肉型种公猪对饲养环境要求较高,若遇刺激会出现应激反应,如精液质量下降、死精等现象,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五)肉质较差
瘦肉型种公猪配种所生产的仔猪生长能力强,但肉质较差,肌间脂肪少,风味差。
三、种公猪的饲养技术
(一)营养需要
种公猪射精比其他家畜多,一次200~500 mL,最多可达900 mL。种公猪在配种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营养物质,而猪的精液中大部分物质是蛋白质,因此,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应在15%左右。饲料种类多样化,可提高蛋白质的生物价值和氨基酸之间的互补,可利用豆科青绿饲料,豆科籽实饲料及各种饼、粕类饲料,添加鱼粉、肉骨粉、生鸡鸭等动物性蛋白。另外,维生素A、D、E及矿物质饲料钙、磷、锰、锌等也不能少。
(二)饲喂技术
1.饲喂量。季节性种猪场分为配种期与非配种期。配种期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要高于非配种期。在配种期前30 d,在日粮中要多添加鱼粉、生鸡蛋、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使种公猪保持旺盛的性欲和良好的精液品质。常年使用的种公猪,按配种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供给。在严冬季节,日喂量可提高10%~20%。
2.饲喂方式。湿料日喂3次。防止饲料中有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混入,有良好的适口性,保持每天合理进食量,每天进食量要稳定,防止腹大影响配种,还要防止种公猪过瘦。
四、种公猪的科学管理
(一)实行单圈喂养
成年种公猪要单圈饲养,保持安静,食欲正常,杜绝咬架事故及恶癖发生。
(二)运动
运动可以增强种公猪体质,提高配种能力,是保证精液品质的前提。在非配种期也要加强运动,一般每天运动1 h或者运动1 km。
(三)保持猪体清洁
每天清刷豬体可防止皮肤病、寄生虫。清刷猪体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夏天可对猪体进行淋浴,清洁猪体。
(四)定期称体重
根据种公猪体重变化和营养水平,调整日粮量,成年公猪应维持体重。
(五)定期检查精液品质
间隔20 d检查1次种公猪精液品质,以方便调整营养水平、运动状况及配种强度。
(六)建立正常的饲养管理日程
种公猪的饲喂、运动、饮水、配种、刷拭、休息等要有序进行,养成良好的生理习惯,提高种公猪体质及配种能力。
五、合理利用种公猪
(一)配种年龄
种公猪初次配种的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地方品种为8~10个月,引进品种为10~12个月。
(二)利用强度
刚配种的公猪应14 d配种2次,成年公猪7 d配种不超过6次,连续配种7 d应休息1~2 d。
(三)合理配比公猪、母猪
养猪场养殖的1头公猪可负担15~20头母猪的配种;分散养殖的1头公猪可负担20~30头母猪的配种。一般种公猪可用3~5年,老龄种公猪应及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