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麦区冬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1-08-23董艳华
董艳华
一、精选品种,高效播种
河南位于黄淮南片麦区中部,宜选用适合黄淮冬麦区的高产、超高产多穗型冬性和半冬性品种。挑选籽粒饱满均匀,发芽率90%以上,每667 m2产量650 kg以上,符合GB4404.1-2008要求的种子。同时,品种还要具备抗逆性,这样才能高产稳产。在黄淮麦区种植,需具备抗倒春寒的能力,对于黄淮麦区常发的纹枯病、条锈病抗性好,可以减轻病症危害。精选适合黄淮麦区的超高产品种,如郑麦7698、周麦27、郑麦1860等具有高产和超高产潜力的品种。
播种前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防控病虫害。宜选用低浓度药剂拌种,以达到绿色防控的标准。种子包衣选用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00 kg种子药剂用量130~180 g),可防治苗期根腐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害。有纹枯病、条锈病发生等麦田,宜用种子质量0.03%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或者用种子质量0.30%(有效成分) 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 g拌麦种150 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 g拌麦种50 kg进行防治,禁止超量用药。
高产麦田豫北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豫中、豫东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10月5—15日,黄淮冬麦区南部10月10—20日为适宜播期。
二、精施底肥,深耕耙地,做好氮肥后移
小麦高产地块需培育高肥力地块,每667 m2施纯氮(N)14~16 kg、磷(P2O5)7~8 kg、钾(K2O)6~8 kg,
氮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超高产麦田需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即麦田氮肥底施和追施各占50%,其他肥料全部底施。施肥前做好测土配方,因地制宜施用磷、钾肥,补施微肥。
黄淮麦区前茬作物一般为玉米,推广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玉米秸秆需粉碎均匀,用秸秆还田机把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后,深耕25~30 cm后耙压,耙匀耙透,把秸秆全部翻到地下,再耙两遍,有利于形成有机质覆盖,破坏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杀死地下害虫。高产麦田要求深耕33~37 cm,根据不同地块和土壤墒情合理搭配翻耕、耙地和旋耕。超高产地块深翻后需细耙多遍,切实做到耕层耙实。播前整地要求尽早、尽快整地保墒,农艺农机密切配合,旋耕后耙压、边播种边镇压或者播种后镇压,超高产小麦要求播前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针对土壤墒情不足地块,及时浇好底墒水。根据各地块墒情条件,可以在翻耕前浇生茬水或者耕后浇踏墒水,部分黏土地块需要播种3 d后浇蒙头水。每667 m2浇底墒水50~60 m3,有条件的地区要采取喷灌技术,待到小麦出苗后要及时划锄,及时中耕松土。
三、绿色优质超高产小麦全程田间管理技术
(一)出苗期至越冬期
黄淮麦区冬小麦越冬期超高产壮苗指标为主茎叶龄达到6叶1心,单株分蘖数量为4~6个,单株次生根数量为8~10根。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可把麦中侵种露白后及时补种,也可把麦苗带土移栽(三叶期至四叶期时)。缺墒的麦田及时浇越冬水。浇水后适时中耕破除土壤板结。黄淮麦区冬小麦越冬期超高产麦田群体数量一般为70万~80万,根据麦田长势需要分类管理,对于群体超过100万的麦田,可以及时采用中耕镇压的方式,达到控旺转壮的效果。黄淮地区春季易频发倒春寒,超高产麦田要在寒潮来临之前及时浇水,可有效避免小麦冻害。
(二)返青期至抽穗期
黄淮地区冬小麦返青期超高产指标为主茎叶龄达到7叶1心,单株分蘖数量在5个以上,次生根数量10~12根。返青期根据苗情宜分类管理,针对部分群体弱苗多的麦田及时浇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2~15 kg,中等长势麦田在拔节至孕穗期每667 m2施用尿素12 kg,对旺长麦田,推迟追肥至拔节后期。拔节期高产麦田指标一般为主茎叶龄9叶1心,麦苗壮,无病虫害。超高产麦田拔节后如遇到突然的寒流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发布的寒潮预警,抢在寒流前浇水,如有茎叶及幼穗受冻损伤,寒流过后天气晴暖及时追肥浇水,每667 m2施用尿素5~10 kg。
(三)抽穗期至成熟期
黄淮麦区一般超高产麦田每667 m2成穗数为45万~
50万,穗粒数35~38,千粒质量46~49 g。抽穗扬花7 d后,一般7~10 d左右浇好灌浆水,此时期补充水分有利于籽粒灌浆,可控制地表温度,从而避免高温热害,并可预防干热风,浇灌浆水应选择晴暖无风天气,近期大风天气不能浇水,浇水时不能大水漫灌,防止地面积水。扬花15 d后一般不再浇水,麦黄后也不再浇水。根据麦田情况喷施磷酸二氢钾,具体用量为磷酸二氢钾0.2 kg,混合尿素1 kg,兑水50 kg,混匀后叶面喷肥。如麦田有倒伏发生,除了病虫害防治,还要及时叶面喷肥,避免籽粒灌浆受倒伏的影响。
四、麦田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
根据黄淮冬麦区气候特点,高产麦田因肥水足、群体大,容易滋生病菌和害虫,尤其要做好病虫害综合
防治。对于发生过土居性病虫害的麦田,播种前宜用
辛硫磷拌干土于犁地前撒施,可绿色防控孢囊线虫、
小麦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等。绿色防治小麦土居性病害如纹枯病,需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每拌小麦种子100 kg,需用6%戊唑醇悬浮剂60 mL,或者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250 g。绿色防控小麦白粉病,播種前每拌小麦种子100 kg,用6%戊唑醇悬浮剂50 mL。绿色防控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播种前每拌小麦种子100 kg,需用6%戊唑醇悬浮剂60 mL,或者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250 g。绿色防控小麦全蚀病,播种前需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 kg,加入细土30 kg洒施,或用每拌小麦种子100 kg,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 mL。绿色防控小麦根腐病,每拌小麦种子100 kg,需用6%戊唑醇悬浮剂50 mL。
高产小麦出苗期至越冬期,绿色防控小麦根腐病、孢囊线虫等。绿色防控小麦茎基腐病,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兑水50 kg喷雾。
高产麦田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绿色防治小麦条锈病、纹枯病、地下害虫等。纹枯病重点防治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前,每667 m2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 g,兑水75 kg,喷洒小麦茎基部。在黄淮麦区南部,春季绿色防控条锈病,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麦田带药查看,发现一点,及时成片打药,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每667 m2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 g,或者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 g,兑水50 kg喷施。防止病害流行危害。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类杀菌剂等。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选用井冈霉素、三唑类等杀菌剂喷施麦苗茎基部,每7~10 d喷药1次,连喷3次。绿色防控麦田红蜘蛛,可用1.8%阿维素菌乳油6000倍液喷雾,绿色防控小麦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
小麦孕穗期至扬花期,绿色防治蚜虫、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大力推广应用“一喷三防”技术。对条锈病早发现、早控制,坚持“带药侦查,打点保面”“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应治尽治。“一喷三防”技术可用杀虫剂加杀菌剂加芸苔素、磷酸二氢钾,混匀打药,还可加入小麦叶面专用肥。小麦抽穗期至扬花期,需绿色防控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典型气候性病害,通常在小麦扬花期侵染,降雨量和连日降雨天数可引起病害发生。绿色防控小麦赤霉病关键时期是抽穗期、扬花期,第一次喷药需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绿色防治宜用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兑水40 kg喷雾防治,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 g,兑水40 kg喷洒小麦穗部。喷药7 d后可补喷1次,如喷药后降雨,需补喷1次。黄淮麦区,尤其在豫南地区要抓住小麦抽穗至扬花关键时期,见花打药,主动喷施。绿色防控小麦吸浆虫,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
高产小麦灌浆期是绿色防治叶枯病、条锈病等关键时期。绿色防治叶枯病,需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 g,或者20%三唑酮乳油100 mL,兑水50 kg喷施;也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绿色防治条锈病,每667 m2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需查漏补喷。在小麦收获前15~20 d,不再施用任何药剂喷雾。
五、麦田科学机械化收获
黄淮麦区超高产麦田一般在蠟熟末期,籽粒干质量达到最大值时,抢时保质科学收获。超高产优质小麦机械化收获时,需防止机械混杂,最好是机械收获按同一品种连续作业,收获后晴天单品种专门晾晒、专用品种专仓储藏,从而保证优质小麦商品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