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 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2021-08-23张俊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不仅是新时代文化艺术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引导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文化认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有效地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影响力和熏陶力,有助于学生创作更多反映时代风貌、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豐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纪念孔子诞辰两千五百六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高校不仅要把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更要以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其中更要以近现代以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思想,这些思想不仅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参考借鉴的重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学校因受评价机制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日常教学的融入还不够深入,未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明显。
(一)总体规划不完善
当前,高校还未完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到学校各层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实践体系构建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课程规划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占比不足、教材涉及面不广、实践活动不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实践体系规划不合理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课堂思政教学质量,也导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轻视。同时在高校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入挖掘还不够,对优秀文化资源还未进行系统地梳理,未能有效构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研究阐发体系。
(二)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缺乏具有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团队,一定程度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缺失,不利于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自身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文化素养薄弱、知识储备不足、灌输式教学、引入形式单一等现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无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长此以往,既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和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一些学生仍存在着忽视文化课重视实践课的功利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重视度不够高,认知程度不足。[1]过于重视对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形成了学而无用、学而不用的情况。
(三)宣传氛围不浓厚
校园环境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学校在校园整体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不够充分、内容不够突出,学习和传播氛围不浓。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充分发挥教育平台载体和宣传媒介的作用,在内容上没有充分利用学校文化艺术专业的优势特长,在思想上还没有形成教师主动讲、学生积极学的意识,还未真正形成“人人都讲思政、学文化,处处都是思政课、文化课”的浓厚氛围。
(四)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新阶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教育表面化的问题,在思想政治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教学中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这种重知识、缺兴趣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继承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效果不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成学科教学目标,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效化。再者,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局限于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传授,授课方式不够灵活,未能进行全方位的“融入贯穿”,未能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和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是当下高校教师及思想政治工作者思考的重要内容。结合实践,在高校尤其是艺术高校中,主要可以通过加强课程及专业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水平、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开展思想政治主题教育、革新文化引入方式、结合创新网络技术等方面加以完善。
(一)加强课程及专业建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艺术人才培养尤其是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结合教育内容,在音乐、舞蹈、戏剧类等专业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课课时数,在公共基础课等课程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阐释,充分考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门类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安排,注重文化品牌活动的打造。[2]加强专业融合,拓宽学习视野,在学校课程中开设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戏剧艺术、书法、美术、设计等相关课程,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实践教学内容,在学生实践计划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内容和实践时间。通过以上方式不断优化构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实践体系,深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增强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
(二)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在不断充实和壮大学校师资队伍,确保师资队伍逐步在数量和质量上充分满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需要的基础上,针对师资团队不强,教师自身文化素养薄弱、知识储备不足、灌输式教学、引入形式单一等一系列情况,开展教师队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工作,有针对性地举行讲座、科研论坛等,多方位、全角度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人文素养、社会实践等各环节,通过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项目引导教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生活中加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三)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学校可以依托课堂内外、网上网下教育平台载体,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营造浓郁的校园思政教育氛围。[3]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网络、报纸、微博、微信、融媒体等媒介的舆论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全面、准确、深入地以师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突出针对性,增强感染力、吸引力,在学校中营造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等育人载体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运用电影、电视、歌曲、戏剧、小说、诵读、动漫、微电影、公益广告等多种艺术形式,讲好中华民族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奋进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奋斗活力,让学生读懂典型的精神,感受榜样的力量,看到前进的方向。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四)开展思政主题教育
学校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开展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尊师重教、孝敬长辈;立志勤学、求知重行”等内容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习俗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坚守文化自信;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五个认同”;以音乐、舞蹈、戏剧、朗诵、传统体育项目、艺术公开课等活动形式展示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政治主题教育纳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纳入学生日常考核结果中,促进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政治相关主题教育。
(五)革新文化引入方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用好课堂主渠道的基础之上,还可以通过慕课、微课等形式革新引入方式,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和创新文化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力求摆脱以往简单理论教学的枯燥,提高教育效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更好地实现文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发展、创新运用。
(六)结合创新网络技术
当前,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4]高校应丰富教学资源,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开设网络课堂、云课程等,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对社会与国家发展的意义。教师可以结合视频教育等现有的APP平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以课堂讨论和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技术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促进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创新发展,将时代技术优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科技化手段展现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夯实学生自身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
结 語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守正创新的价值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能进一步拓宽艺术高校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信通过以上教学措施的实施,可以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为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蕾蕾.高校思政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58-59.
[2]赵栋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路径分析——以贵州大学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06):94-98.
[3]李金华,李永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78-80.
[4]邸维鹏.互联网+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4):36-37.
作者简介
张俊涛 新疆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