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柯渡有个“红军村”

2021-08-23杨福泉

新西部 2021年7期
关键词:丹桂金沙江中央红军

1935年4月28日,中央红军进入寻甸。4月30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进驻柯渡镇丹桂村,当晚,中央军委在丹桂村一个四合院里召开军委会议,对强渡金沙江作具体部署。此次军委會议可以说是上承遵义会议,下启金沙奇兵。如今的丹桂村是全国红色旅游百个经典景区之一。

.

2021年6月25日,我与云南省文史馆的一些师友去云南省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县柯渡镇丹桂村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参观学习。我多年前来过寻甸,这次再来寻甸,看到沿途森林郁郁葱葱,满眼苍翠。云雾飘曳在山间,一路领略了“云之南”的山林之美。

车行数小时,我们来到了丹桂村。我看到在村口立有一块大石,上面写着“丹桂”两个红色的大字,大石底部写着“全国文明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983年1月19日,丹桂村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成为云南省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基地,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百个经典景区之一,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丹桂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山林深处的“红军村”

走进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可以看到一段文字介绍:丹桂村隶属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地处柯渡镇北边,东邻松林,南邻柯渡,西邻柯渡,北邻长箐。现在的丹桂村有4个村民小组,316户,1328人,是回汉杂居的村子。据介绍,回汉两族相处和谐,两族村民之间很少发生矛盾纠纷。

丹桂村周边,有长箐、松林、木刻等彝族村落和麦地冲、肥草箐等苗族村落。丹桂村的原名是“朵丹”,是彝语,意为箐边喜鹊多的地方,1954年定名为丹桂。连绵的青山拥围着丹桂村,村前有一条被称为柯渡河的河流蜿蜒流过。在红军纪念馆所在地,现在建起了一个大门,上书“丹桂红军村”几个大字。

柯渡纪念馆建得很有特色,建筑物的墙壁都是土黄色,与本地农舍的颜色很相近。几个建筑也都是本地传统民居,古色古香。纪念馆主要包括中央红军总部长征驻地旧址、总参谋部作战室、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朱德等同志长征路居丹桂村的休息室及烈士遗物。 据介绍,纪念馆有100多件历史文物,其中国家珍贵文物(三级)有13件,革命文物有200多件。

丹桂村中有一个很有特色的清真寺,始建年代不祥,在咸丰辛酉年夏毁于兵燹,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十七日重建。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由朝真殿、叫拜楼和左右厢房组成,布局完整,朝真殿坐西向东,单檐歇山顶,琉璃瓦顶、抬梁式结构,雕刻工艺精湛。朝真殿七道隔扇门上的图案种类很多,有回汉建筑风格和审美特色的融合。大殿房梁上方还保存有色彩依然明丽的壁画。

据介绍,丹桂清真寺经过多次的修缮加固,始终坚持传统中式建筑风格。我们在寺内还看到两块碑,一块是立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898年)的《重修清真寺碑记》,一块是“一九八七年第二次修复清真寺大殿功德碑”。

我在云南大理州的永建镇东莲花村也见过保存完好的融合了汉式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之美于一体的清真寺,反映了伊斯兰教融入中华文化的历史真实,十分难得。

承上启下的军委会议

云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区之一。中央红军长征两次进入云南。第一次是在遵义会议后的1935年2月上旬,中央红军集结云南威信县扎西镇境内,中共中央在扎西地区连续召开了几次重要会议,讨论决定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彻底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的指挥,进一步加强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并将遵义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形成了书面决议,传达到全党全军。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大踏步进入了云南。长征经过富源、沾益、曲靖、马龙,于1935年4月28日进入寻甸。党中央、中央军委于29日在七星鲁口哨发布了《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即著名的“渡江令”。30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进驻柯渡镇丹桂村。当晚,中央军委在丹桂村一个四合院里召开军委会议,对强渡金沙江作具体部署。此次军委会议可以说是上承遵义会议,下启金沙奇兵。

据介绍,红军一来到丹桂村,朱德总司令就到丹桂清真寺与掌教阿訇亲密谈话,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由陈庚任团长、宋任穷任政委的干部团当晚就住在丹桂清真寺的叫拜楼上,并在叫拜楼二楼房梁上书写“红军绝对不拉夫”的宣传标语,在清真寺院墙上写下“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的大幅标语。我们在清真寺见到了这些保存完好的标语。

村中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当时,一个红军战士因不了解当地的回民民俗,无意中把火煺带到了清真寺。朱德总司令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带着这个红军战士亲自到清真寺的金阿訇处赔礼道歉。

丹桂村是中央军委对抢渡金沙江作出具体部署的地方,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936年4月4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等同志率领红二、六军团再次长征进入寻甸县,并于4月9日进行了著名的“六甲之战”,打退了敌人的追击,连克十座县城,1936年4月,1.8万名红军将士在丽江民众的帮助下,从丽江的石鼓渡口胜利渡过了金沙江。

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朱德总司令在丹桂的故事,让我想到1935年刘伯承元帅率领红军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果基约达,1894-1942)彝海结盟,得到了大凉山各族民众热烈拥护和支持的故事。在我的家乡丽江,也留下了贺龙等红军将士和当地各族民众和谐相处、秋毫无犯的佳话。从这些故事中,可知红军长征时的严明纪律和尊重各民族习俗的仁义之师的风采。由此,进一步了解了当年红军乃至后来的解放军所到之处,为何普遍得到了各族各阶层人士大力支持和拥护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以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理念制定了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得到了各民族的真诚拥护和大力支持。比如1951年1月1日,普洱专区第一届少数民族代表大会按照滇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举行了有神圣意义的盟誓,全区26个民族的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人按佤族的仪式剽牛喝咒水,宣誓立碑。这些历史上的重要举措,都与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的各民族平等共建中华的理念是密切相关的。

此行到寻甸柯渡镇,我进一步了解到在我的家乡石鼓“长江第一湾”渡金沙江的红二六军团是先到寻甸,打了一系列胜仗后,才来到丽江过金沙江北上的。

据介绍,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自2007年9月闭馆修缮,经过两年时间,先后投资600万元,最早由“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毛主席长征路居旧址”两个展区和“办公区”三部分组成。在“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对抢渡金沙江作出了具体研究和部署。修缮后的纪念馆由过去的1534.4平方米扩展到2128.91平方米。展馆内运用多媒体声光手段,以影片、视频等方式真实再现当年红军长征史实,并将当年红军使用过的马灯、草鞋等实物陈列布展。

丹桂村是个汉纳文化融合得很好的村子,村里的回族一直都有学习吸纳汉族儒家文化的传统。丹桂村原有一处汉式建筑古迹大成殿,据说始建于明朝,大殿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及牌位,大殿对面有照壁,照壁外有一幢三层小楼的魁星阁,是柯渡镇各族人民共同信奉孔子、崇文重教的证明,可惜大成殿毁于1962年的一场火灾。村内清真寺长期保持了回汉建筑文化于一体的风格,也反映了该村回汉文化互相交流交融的历史。

丹桂村有很好的民风,制定有乡规民约。在村里的杨氏宗祠里,还镌刻着杨家世代相传的“家风训条”,其中有这样的内容:爱国爱家,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勤俭持家。每年,杨氏家族的成员都要来到这里,温习家风训条。

在丹桂村清真寺,笔者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今天安定和平的环境和我们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当年红军革命精神的传承,离不开我们党的艰苦奋斗,所以我们感恩红军,缅怀革命先辈,并激励后代,希望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简介

杨福泉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导师,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丹桂金沙江中央红军
丹桂飘香
我是金沙江
江铭鼎
“中潢丹桂”:金秋时节桂花香
最危急的关头:中央红军进军贵州
北渡金沙江
长征歌谣的民间性与变异性
8月,秋已来,暑未消
金沙江上游首座电站
红色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