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溪的伟大转折
2021-08-23张凌云
张凌云
枫香溪会议是红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建立了云贵高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对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转移和遵义会议的召开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今的枫香溪会议会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政治教育基地。随着电影《黔东烽火》和《决战梵净山》在枫香溪取景拍摄,神秘的枫香溪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
八十七年前的6月19日,具有伟大转折意议的枫香溪会议在贵州德江县枫香溪镇枫香溪村召开。
走进枫香溪会议会址纪念馆,通过会议场景、贺龙住处、红军储物间等场景的复原,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在疾风骤雨中,生死一线的红三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敢于打硬仗的果敢作风。红三军通过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和武装组织,浴血奋战,轰轰烈烈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的画面,久久萦绕在游客的脑海中。
枫香溪三大决策
枫香溪会议会址位于德江、印江、沿河三县交界的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社区,会址原为地主豪宅,穿斗式结构,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共400多平方米。
枫香溪会议会址包括枫香溪红三军政治部旧址、红七师旧址、红九师旧址、红三军参谋部旧址、保密局旧址、红军医院旧址、枫香溪会议纪念碑等28处,分布在以红三军军部旧址为中心的8公里范围内。
1934年6月16日,受反“围剿”失败重创的红三军在贺龙、关向应等的带领下,从湘鄂西一路转战,到达黔东德江县枫香溪镇。此时的红三军缺粮少弹,疲惫不堪,弥漫着悲观失望的情绪,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贺龙把红三军的指挥中心、司令部设在逃亡地主王焕恩、王焕奎的大院。军直机关驻新街、老街,红七师驻枫香铺王家,红九师驻龙塘覃家,红军医院设在新街黔阳宫。
1934年6月19日下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指挥中心召开会议,史称“枫香溪会议”。夏曦、贺龙、关向应等参加了会议。会上,针对黔东敌人力量薄弱的情况和群众高昂的斗争情绪,贺龙提出在这一带建立根据地的主张,得到了关向应和卢冬生的积极支持。
枫香溪会议做出三项重大决策:一、在印江、沿河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地方武装、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二、恢复红三军中的党、團组织和政治机关;三、组织干部大队,深入各地发动群众。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
红三军原所在的湘鄂西苏区根据地是遭受王明“左”倾路线危害最早、程度最深的,又接连受到夏曦“肃反”和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的重创,被迫退出湘鄂西苏区。1932年10月,湘鄂西红三军历经千难万险一路向湘鄂边转移。转战途中,红三军先后试图创建湘鄂边、鄂川边根据地,都遭失败。1934年5月10日,红三军突破敌人包围圈,决定从四川彭水西渡乌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黔东进发。红三军在6月1日占领沿河县城之后,于6月16日由印江县沙子坡,经四坳口到达时属沿河县的枫香溪。这番经历,让红三军更加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革命根据地。
枫香溪会议结束后,当天晚上,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就在“黔阳宫”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分局会议精神,并具体部署整顿部队,恢复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进行党、团员登记等工作。
影响深远的转折点
在枫香溪会议上,还具体讨论了如何抽调人员集中办干部训练班和收编“神兵”等工作。
在黔东地区有一支由穷苦百姓组建的队伍,因杀富济贫、伸张正义,被百姓们传为“黔东神兵”。
1934年6月16日,红三军初到黔东地区,就在印江沙子坡,贺龙、夏曦、关向应、卢冬生联名发布《告神坛书》。6月17日召开群众大会,到会群众有2000多人,以当地“神兵”为主。大会结束后,有一多半人报名参加了红军。
根据会议精神,6月24日,贺龙与关向应研究决定,在南腰界举办干部训练班(亦称干部大队),红三军从各师和司令部机关中抽调100多人进行短期培训。成立第七、第九两师军事宣传队,奔赴各地发动群众,改编“神兵”,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和各级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同时又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成若干小分队,分赴黔东各县,作为建立地方武装的基础,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在黔东地区开展起来。
经过一个多月组织发动,各地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到7月下旬,包括沿河、印江、德江、松桃、酉阳、秀山等县,共建立了17个区革命委员会,73个乡苏维埃政府,组建了黔东独立纵队5个独立团、30个游击队。近10万人口、纵横200余里的黔东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枫香溪会议是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挽救了红三军。红三军由此从挫折走向胜利,迎来了发展的新篇章,进入创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正如贺龙所料,黔东人民对共产党、对红军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和信任。红三军在黔东根据地休养生息半年多,部队及时得到了休整和补充,同时也为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奠定了基础。
黔东革命根据地横亘在敌军腹地,并迅速成长为中央红军长征前幸存的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红三军所在地——黔东革命根据地。
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夏曦领导的红三军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镇胜利会师。党中央特致电祝贺,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
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向湘西挺进,开辟创立湘鄂川黔新苏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长征途中,红二、六军团受命正式组成红二方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后来,贺龙在回忆创建黔东苏区时指出:“如果没有这块根据地,六军团没有目标可找,也收不到部队,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半年后,1935年1月5日,处于生死攸关之际的中央红军召开了遵义会议。枫香溪会议因此也被称作遵义会议前奏曲。
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硝烟散去,红军在楓香溪的故事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作为革命圣地,枫香溪的人们引以为豪,视红军留下的遗址遗迹为宝贵的红色资源。
随着电影《黔东烽火》和《决战梵净山》在枫香溪取景拍摄,神秘的枫香溪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
1980年,中共德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枫香溪村修建枫香溪会议纪念碑。1993年,在会址内修建陈列室。会址院墙上,当年红军写的数幅标语至今仍清晰可见。
2006年5月,枫香溪会议会址、军部、政治部等九处红军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会址也是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政治教育基地。
如今的枫香溪已成为红色旅游的热点景区,枫香溪会议会址、红三军军部、政治部、红七师、红九师的旧址,大部分座落在清代时期的古寨中,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三合院,青石板院落,土家龙门,封火墙围护,墙檐下彩画,圆型、长方型花窗等,极具土家特色。11处乡苏维埃旧址、马池坝红军桥、烈士就义地、杨柳井贺龙钓鱼处、贺龙演讲台等革命历史遗址,游人如织,人们纷纷表示,红色记忆是永久的动力,不能磨灭。
在德江县枫香溪镇的一些村庄,苏区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等旧址可供人们参观。据介绍,1934年下半年,红三军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德江一带开辟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建立17个区革命委员会,10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其中德江境内有枫香溪、张家湾和徐家岩3个区革命委员会,11个乡苏维埃政府。11个乡苏维埃政府中,枫香溪区3个,张家湾区6个,徐家岩区2个。
德江县还将以枫香溪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与当地的傩戏文化、奇石文化融为一体,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旅游区。
德江县取名于乌江,是连接荆楚和西南边陲的纽带,是“黔北门户”,素有 “中国傩戏之乡”“天麻之乡”之誉,属“乌江百里画廊”旅游景区之一。神奇钟乳,泉水潺潺的躲兵洞、癞子洞、黄家洞,黔东第一墓群“花花坟”,苗疆营盘、大坟堡公主峰、枫香溪“双塔”、哈当溪峡谷、两河口等自然景观都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目前,贵州省已打造出遵义-德江-枫香溪红色文化旅游区、铜仁-印江-枫香溪红色文化旅游区、枫香溪红色文化旅游区-铜仁等红色旅游线路,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枫香溪凭吊英雄先烈,接受革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