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角度看眼病:中医眼科就诊注意事项
2021-08-23罗建平张晓婷袁江艳
罗建平 张晓婷 袁江艳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348-01
从中医的角度看,中医治疗的效果相对明显,不仅能够从眼科患者的生理功能、病理功能及疾病的诊治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同时能够将眼睛作为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的内在联系,并能够形成有机整体,因此在中医眼科治疗的过程中,从来不会出现见血止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情况,而是治病求本,辩证施治。
一、中医眼科就诊注意事项分析
为了让患者对眼科疾病有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和认识,在减少医学术语和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打比方,从中医的角度对眼科患者就诊时需要注意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相关治疗方法,尤其是患者门诊就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带全资料
要求患者及时全面的了解当地眼科门诊的就诊流程,并将在其他医院就诊的相关诊疗记录、病例等资料带全,尤其是出院病志、各项检查及用药处方,包含有中药处方等。这样有助于从临床诊疗的角度判断中医诊治的方法,也能够有效的避免重复检查,避免耽误诊疗的时间和周期。
2、中医眼科就诊重点
从中医诊治眼科疾病的重点看,需要一定周期的眼部检查,包含有眼科仪器的检查,这样有助于临床诊断。最为关键的是,要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思路,及时的进行周期性、全面化的检查。这对于医生来说,是“问诊”和“切诊”的主要诊疗方法。
例如,会有效的询问患者吃饭是否正常,饭量多少?口渴吗?睡眠怎么样?运动时出汗多吗?手脚是否冰凉等问题。这样通过询问能够大体了解到患者的疾病情况,与西医存在的明显的不同是,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更加重视于身体与眼部存在的相关“症状”,而对于其他身体器官的感知较少。
3、不要吃任何的补品
经常有患者询问,是否可在治疗的过程中吃一定品类或者数量的补品,如护眼的枸杞、菊花、决明子、大枣、黄芪、西洋参及熊胆粉等。但是从中医治疗的角度看,这类所谓的“补品”最好不要食用,因为此类补品都具有一定的药物属性,并且不一定适合病情的进展。如果饮用不规范,会影响食欲,对于正常的进食习惯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样的道理,也不建议吃保健类的中成药,这样的危害可能会更大。患者如果在患病期间,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一定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建议患者少吃鱼油或者不吃,少吃蛋白粉及维生素类保健药物等。患者不是“机器”,并不是越补越好,在服用中药期间,身体环境越干净越好,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饮食要尽量保持清淡、温热。
4、煎中药和服中药的注意事项
结合患者的疾病,所开的中药煎服处方的搭配有所不同,因此每次处方开具的过程中要及时交代患者,并亲自带好笔、纸等进行详细的记录,有条件的也可以录音。中医治疗的过程中,要经常性的调整相关处方,同时作为患者来说,要定期复查,不要完全按照一个处方进行治疗,要结合具体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处方,避免不良的身体反应和副反应的发生。对于大多数中医就诊的眼科疾病患者来说,多数为难治愈性或者长期不愈的患者,这类患者在治疗时往往错过了中医治疗的最佳时间,具体的疗效无法达到患者的最终期望,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尽力的进行中医调理。
二、哪些眼科疾病适合看中医
1、出血性眼病:主要包含了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症、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等,此类都能够引起患者视网膜出血或者玻璃體积血等现象的发。外伤情况下,主要是针对前房、结膜下及眼睑出血等症状。一般性的出血初期,以凉血、止血为主;中后期以活血化瘀促进出血的消散吸收为主。临床上使用的以止血、活血化瘀中药及中成药为主,例如云南白药、血栓通等。此类药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果,疗效更为显著化。
2、慢性眼底疑难杂症:对于有明确的内科病的相关眼病,中医有一定优势。例如,活血化瘀疗法在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沉着和视神经萎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反复西药不能治愈的眼病:病毒性角膜炎引起的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面瘫、口眼歪斜、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小儿不明原因眨眼等,用中药或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4、术后并发症:如术后伤口长时间不愈合、术后眼球凹陷、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青光眼术后视功能下降等,结合中西理论探讨了有效方法。
5、病中病后调理:很多患者长期服用西药或手术治疗,很多患者出现头晕、气少、乏力、腹胀、自汗、失眠、心热等症状,西医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中医中药可通过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理。
三、中医眼科治疗的日常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干眼症、视疲劳等一系列眼疾,接连不断,人们饱受各种痛苦,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考虑中医治疗眼病。中医治疗是急规范、慢治疗、标本兼治。从根本上疏通经络,改善眼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眼病的目的。
1、按摩揉捏眼保健穴:眼保健穴分为近端和远端两种。眼周围、眼旁称为近腧穴,身体四肢称为远腧穴。常见且容易找到的近端四白、哽咽、丝竹空、鱼腰、丝竹尖等。比如眉毛上就有3个非常好的护眼点。古人认为眉如鱼,两眉空心留竹尖,眉中鱼腰尖,眉为丝竹尖。
常用的远侧取穴有合谷、足三里和涌泉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大拇指一侧,常被称为“虎口”。经常揉捏刺激穴位,可治疗眼肿、干痛、缓解视疲劳。足部是著名的养生穴,为强健穴,人体气血旺盛,眼睛自然明亮。涌泉穴在足底,约手掌的1/3处,位于凹陷处。睡觉时常按摩此穴,有益精、补肾壮阳、强筋骨之功效。对于眼部护理,它可以稳定眼壁周围的结构并改善视力。
2.眼筋刮刀是眼科的一项独立的休闲护理。一般只需30分钟,就能有效促进眼周穴位的血液循环,加速皮下脂肪的分解。眼筋刮刀可疏通眼周经络,促进眼周血液循环,通过独特的穴位、拨、揉、压、刮等手法,再加上芳香精油的独特功效,快速消除各种眼睛周围的问题,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中医眼科眼筋刮刀对干眼症、眼疲劳等症状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主要可用于眼部和面部肌肉痉挛患者。
3、耳部按摩法:经常按摩耳穴,对保护视力也很有帮助。为此,可长期用拇指和食指(女性戴耳环的地方)捏住耳垂并轻轻揉捏。
4.搓手眼法:手搓手发热,然后迅速捂住眼睛,可以改善眼部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