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1-08-23覃月爱银剑斌赵飞燕
覃月爱 银剑斌 赵飞燕
摘要: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的64例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入院治疗。以前瞻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的疾病转归率相比,观察组的疾病转归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干预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BN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其病情、生理及心理需求都需要得到有效干预,循证护理通过临床经验与循证依据的结合,可有效提升护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有效性,极大改善患者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症状,提升心功能,促进疾病转归。降低并发症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循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283-02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根据临床研究证实,随着社会压力、不良饮食、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的不断变化,以及缺乏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导致该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心肌梗死后,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非常大,其中心力衰竭就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相关权威研究证实[1],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概率为20%左右,且严重影响预后,需要给予积极的干预。在临床中,除了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外,还需要在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保证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尽力改善疾病症状,提升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2]。针对常规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条理性以及规范性的缺点,本次研究经过深入分析,采取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深入分析其应用方法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筛选的64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均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入院治疗。以前瞻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5-80岁,平均(65.5±3.5)岁。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3-78岁,平均(65.0±4.0)岁。纳入标准[3]:患者均存在水肿、乏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均符合《临床心脏病学》对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4]:合并其他严重机体病变者;存在肝脏、肾脏等脏器病变者;具有沟通障碍或者有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入组前充分了解本研究内容及风险性,签订入组同意书。分组资料存在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取的护理方法包括配合急救医生开展临床诊疗,并协助患者做好辅助检查工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尤其要加强心电监护,提升患者疾病改善效果。遵医嘱监督和指导患者用药,做好液体管理以及不良反应等的护理工作。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以及运动锻炼方法。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并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保证患者治疗体验。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除了按照护理规程实施常规护理外,还加强循证护理干预。(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具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师及低年资的护士作为组员,共同组成一个团队,通过资料收集及临床护理经验总结等方式,制定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案,并将其切实实施,不断改善,保证护理干预质量。(2)循证护理方案的制定。循证护理小组成员通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既往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中遇到的护理问题和护理经验进行提出和总结,结合团队的力量,协商出统一意见。并采取搜索“万方”、“知网”等权威网站相关文献,找出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中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与临床护理经验总结相结合,进行护理方案的优化和改进,并最终确定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案。(3)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①循证问题:心力衰竭患者多伴随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情况,并且存在心动过速者,猝死的风险极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心电图变化,出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通知医生,防止出现护理意外。并且在护理监护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心率高于85次/min以上,则需要给予积极的干预。出现颈静脉怒张以及大汗、疼痛和发绀等情况时,对患者有极大的生命威胁,需要立即协助医生做好妥善的处理。②循证问题: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危重,疾病进展快,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更高,患者及家属没有心理准备,受到巨大的打击,会影响其情绪,导致治疗不依从。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家属的负性心理,对疾病情况和诊疗的有效性及治疗成功案例进行简单的介绍,为患者吃下“定心丸”。还要采取良好的沟通技巧以及亲切和蔼的态度,安抚患者及家属情况,通过换位思考,从患者及家属角度出发,尽量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保证患者及家属心情稳定,安心接受治疗。③循证问题: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不稳定,需要卧床休息,在护理过程中,情绪激动或者肢体活动会加重病情。但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更有助于完善预后。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每天医护联合查房,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发展情况严格把握,在与医生沟通后,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指导其尽早下床活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于卧床的患者,可采取定时翻身、全身按摩,或者肢体被动运动等方式,防止压力性损伤或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也可防止肌肉萎缩或者关节痉挛。对于心功能测定正常,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指导其采取半卧位,并适当进行床边肢体活动,感觉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等情况时,可立即停止活动,上床平躺。而对于生命体征较稳定者,可循序渐进的进行床旁运动、床下活动以及病房内、病房外等自由活动,不断提升患者身体机能和心功能,保证康复质量。④循证问题: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身体营养供应不足,会导致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而饮食不当,还会导致便秘,用力排便会增加心肌负荷,导致心肌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有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死亡率极高。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科学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既往饮食习惯,进行饮食种类和量的调节,保证营养均衡。针对患者易发生便秘情况,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高蛋白、清淡易消化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盐分、糖以及脂肪摄入量超標,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同时,每天指导患者适量饮水,并保持少食多餐习惯,饭后定时排便,减轻肠胃负担。出现便秘情况,可使用缓泻剂、灌肠等方式促排便,叮嘱患者不要用力排便,防止心肌梗死病情进一步加重。⑤循证问题: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情绪以及作息对其影响比较大,但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认知不够,自我管理能力和配合度较差。针对这一情况,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介绍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与其情绪及生活习惯的密切关系,并指导患者如何通过情绪改善以及生活习惯的控制达到对疾病的正向影响。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并尽量在白天参加一些轻松的谈话、听音乐以及看电视的活动,将睡眠时间调整在夜间。通过与病友、家属、护理人员聊天的方式,缓解不良情绪,避免对病情的刺激,争取早日出院。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疾病转归情况。以患者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症状消失,且心率恢复正常,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以患者上述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且心率及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为有效;以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甚至死亡为无效。疾病转归率=显效比例+有效比例[5]。
1.3.2 统计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肺栓塞。
1.3.3 评估心功能指标。对患者入院治疗前及出院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B型尿钠肽(BNP)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描述定量资料,以t检验; n(%)描述定数资料,以x2检验。P<0.05,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疾病转归情况分析
与对照组的疾病转归率68.8%相比,观察组疾病转归率90.6%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分析
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见表2。
2.3 心功能指标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两项心功能指标,在干预前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指标干预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BN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1 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危害
心肌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一种危重疾病,而心力衰竭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根据临床实践证实,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老年人群为多发人群,出现心脏舒张以及收缩功能障碍后,静脉血难以有效回流,导致动脉血流灌注不足,因而极易引发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对于患者来说,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导致的患者短时间内血压下降,可引发较高的休克以及猝死率。
3.2 循证护理的发展
循证护理的概念,是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循证医学的概念,是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审慎、明确以及明智的搜集和判断,应用于患者的临床诊疗中,提升治疗效果。循证护理是通过实践经验与循证证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患者病情治疗需要及生理、心理等需求进行研究,获得有效的护理参考依据,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不断修正和完善的一个护理过程。
3.3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通过成立循证护理小組,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既往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提出护理中的不足及缺陷,并通过查阅万方、知网等网站上的权威文献,寻找护理干预的循证依据,并制定了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针对提出的循证护理问题进行一一解决,保证护理干预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从本次本研究结果看,与对照组的疾病转归率相比,观察组疾病转归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干预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BN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从研究结果上看,循证护理通过循证依据以及临床护理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护理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及规范性,可充分满足患者的病情控制需要,还可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有效提升疾病转归效果及避免并发症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体验。
综上,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通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本次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患者疾病转归情况比较理想,证实了采用循证护理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余珊,张丽敏,张艺,等.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循证护理的Meta分析[J].西部医学,2018,30(3):449-453+457.
[2]刘芳,黄改玲.循证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v.26(2):133-135.
[3]康孟乐,王海双.循证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重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6):2125-2129.
[4]夏威,金娜.规范化护理联合循证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1):4409-4412.
[5]冯悦,李宏.循证护理在急诊患者PICC置管预防并发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