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1-08-23李林
李林
摘要:目的:探寻如何缓解社区老年慢阻肺患者患者不良情绪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某社区老年慢阻肺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现状。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而言,心理护理尤为必要,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社区;老年慢阻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259-01
当前COPD在呼吸内科中的发病率较高,患者主要伴有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喘息等临床症状[1]。同时,该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反复复,患者记忆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依从性较低。对此,本研究提出在社区常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分析其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样本共64例,均来自某社区慢阻肺老年患者病例库,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比为19:13,最大77岁,最小62岁,年龄中位数(65.64±2.28)岁;观察组男女患者人数比为20:12,最大78岁,最小60岁,年龄中位数(66.21±2.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存在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用心安抚患者,巧妙地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并详细告知恢复期注意事项。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具体为:社区医护人员用心关爱,缓解其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耐心指导患者开展放松训练,全身心放松。对于不良情绪,可进行放松训练,调节情绪。如吸气时慢慢地握紧拳头;吐气时,全身心放松,并播放舒缓的音乐[2]。同时,立足于患者病情及认知水平,确定科学合理的健康宣教方案。如集中宣讲:组织同一类患者参与集中宣讲活动,专科医生重点讲解疾病诱发因素、治疗方法、日常自我训练等,讲解完后发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疾病宣传手册。又例如,微信群互动。建立病友微信群,定时推送日常护理小技巧、疾病用药指导等视频、文字信息。另外,在倾听患者倾诉及讲解疾病知识时,社区医护人员应以温柔、亲切的目光直视患者,促使其切身感受到关怀,进而积极配合各项工作。
1.3观察指标
发放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等进行判定。HAMD—17共包含1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4分五级评分法,分值范围为0~68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抑郁程度越明显;HAMA量表包含1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4分五级评分法,分值范围为0~56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焦虑程度越明显。
1.4统计学分析
将病例样本所有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以率和均数差分别表示对应资料,若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与HAM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经过不同方法干预后,两组HAMD与HAMA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HAMD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且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心理护理充分遵循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给予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干预,从而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3]。心理护理主要结合了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采取相关的手段,实现对病人心理调整、心理支持以及心理健康等一系列服务,以达到减轻其不良情绪和应激反应[4]。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这充分表明了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老年慢阻肺患者不良情绪。这是因为在心理护理过程中,社区医护人员用心尊重患者,积极主动沟通交流,疏导患者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使其切身体会到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关爱与支持,有效缓解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开展专业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自觉改正不健康生活习惯,优化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凌芸,苏君,曾庆兰.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6):136—137.
[2]田玉红.心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4):205—206.
[3]高玲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09):1510—1512.
[4]宋蔷薇.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1):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