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扬鞭自奋蹄
2021-08-23志远
志远
臧克家《老黄牛》一诗曰:“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而末句“不待扬鞭自奋蹄”是诗眼,意义深远,我曾用以自勉,也曾用以颂扬一些贤良高人。而今又想到这句诗,是因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二位院士仙逝后,其风范事迹,引发了我的新的感慨。
袁隆平曾说:“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趁现在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没糊涂,我还可以继续工作,继续做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我要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干到‘100后!”他91岁去世,去世前几个月,还在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研究工作。吴孟超曾说:“看来,我这一辈子是放不下手术刀了。我曾反复表达过个人的心愿: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他还说:“生命有限,要为国家多做点事。”他99岁去世,96岁时“仍工作在临床一线”。他行医70多年,主刀1.6万多例手术,救治2万多名患者,“直到不能动了才躺在床上休养”。
按说,他們都已远远超过了离退休年限,如要休养、安度晚年,合情合理又合法。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心甘情愿地选择了继续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精神,着实感人至深。
推而广之想想,类似于他们那样的人,也并非十分罕见。比如有些离退休老干部,退而不休,尽管年老体弱,还在力所能及地多做点事,多发点光,多奉献点力量,或为青少年讲述革命传统,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进步;或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援家乡建设;或著文赋诗,激浊扬清、革故鼎新,讴歌新时代。又比如文化界的一些名人大家,尽管年事已高,而且已经著作等身,贡献卓然,却依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地为人类的“上层建筑”增砖添瓦。
当二位院士的风范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时,一些离退休老干部、名人大家和家庭长辈,由衷表示“二位院士是楷模,深为敬佩,要向他们看齐”,进一步坚定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信念。同样感人至深。
当然,毋庸置疑,社会各界,也不乏反面例证。有些人,年岁还不算太大,称不上老,身体也好,但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做,而是一味地“养身保命”,对谁都不管不顾,只想自己的安逸享受,还美其名曰“活明白了”“看透人生”云云。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消极心态、惰性思维的写照,也暴露了赤裸裸的“自私猴儿”形象。
正反两相比较,天上地下,谁高谁低,人们自有公论。应当说,“不待扬鞭自奋蹄”,是一种高尚的老黄牛精神。这种精神,彰显了高度自觉的无私奉献,彰显了正义和善良,彰显了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和任劳任怨。对这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精神,若能广为认可和崇尚,践行者日见其多,那么,将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人类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