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
2021-08-23王伟
读者·原创版 2021年8期
王伟
中国科学院已故古脊椎动物学家周明镇是“中国恐龙研究之父”。20世纪80年代初,他带队在内蒙古额仁诺尔盐池开展野外考察,发现了一种前所未知的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化石。通过模拟复原,大致可以推断这只亚成体恐龙生前体长1.5米左右,体重20多公斤,以捕食小型爬行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为生。至于它到底是群居动物还是独居动物,古生物學界一直争论不休,还需要寻找更多的化石来旁证推理。
不过,好多年过去了,在当地却再也没有找到同种恐龙化石。有人便推论:群居动物的化石通常是连片发现的,这种恐龙却不是这样,说明其生性孤僻,惯于单独行动,只有到了繁殖季节才可能聚拢起来。
这种说法听上去似乎讲得通,然而,周明镇据理力争,坚决予以反驳。他的理由非常简单:这只恐龙的腿骨曾经骨折过,但明显有痊愈的痕迹。在弱肉强食的白垩纪,腿骨骨折的动物只能躺在地上,寸步难行,就算不被别的恐龙吃掉,也会因为无法捕食而活活饿死。它能活下去直至痊愈,只有一种可能—得到了伙伴们长时间的喂食和保护,而独居动物根本做不到这点。
周明镇后来常以此事为例,指导自己的学生做研究:生命的进化不仅仅只有身体形态构造的演化,更重要的还有社会性的演进。当友爱和互助成为本能,生命之光也就穿越时空,亘古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