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专家热议“双循环格局下的中国金融发展”
2021-08-23
1、百余名专家热议“双循环格局下的中国金融发展”
7月24日,“2021国际货币论坛”在北京举行, 來自国内外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金融实业界的百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人民币国际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保障金融信息安全”等四大主题进行了研讨。
王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畅通国内大循环要选准生产端和市场端突破口,抓住提升供给创造需求能力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两个关键问题,释放国内大市场的潜力与魅力,保障人民币资产盈利性和安全性。畅通国际大循环要以立足中国本土的高水平开放为突破,保障人民币供给充裕和使用便利。
张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
要看清楚人民币的国际化或者国际使用,我们需要转换角度,那就是着眼于大国货币视角。大国货币有些基本的条件,币制统一、币值稳定、币制独立、国际使用或国际化,国际化只是人民币成为大国货币的一个条件,或许还不是最重要的条件。从理论逻辑看,人民币要成为大国货币,似乎要步英镑和美元后尘,需要照样学样。
刘珺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
综合国力是主权货币国际化之锚,当前我们分析货币的国际化,依然需要抓住综合国力这个锚。在全球化的下半场,科技是衡量综合国力的关键变量,其正成为推动货币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力。但科技这一驱动力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仍较为薄弱。相较于其他主权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有着独特优势,未来在跨境领域中的应用将成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支点。
2、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
王兆星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
巴塞尔监管规则根据金融业态和金融风险的变化不断在调整和完善,以更有效地防范金融系统的问题。中国金融监管当局也不是完全照搬照抄,而是根据中国金融业实际和金融风险的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符合中国金融业的规则。
鄂志寰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出现逆向分化,近期发达经济体因疫苗的广泛使用经济复苏态势好于新兴市场;全球经济加快复苏,但与疫情前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疫情前长期持续的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和高负债很难出现根本性转变。
孙立林
矩阵元创始人、CEO
由于新时代人群消费逻辑的进化,给金融业务带来了全新的问题,例如信用消费和套现。尤其重要的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和金融业务的安全是两个层面的问题,需要有不同的权重来做系统性思考和建构。
瞿强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债比例失调两个维度对金融风险的成因进行探讨。政策不确定性方面,从过去看,比如1997、1998年的不良资产,当时的测算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不良资产实际是政策失误导致的。我国应该建立起完备的评估反思机制,降低政策随意性带来的风险。“股”和“债”应该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