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父母中间的男孩
2021-08-23马志国
马志国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根据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的发展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将用真实的案例、科学的讲解,讲述青春期心理知识,让青少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天,赵女士电话预约说,想为孩子的问题做心理咨询。我建议说,最好和孩子商量,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赵女士说,孩子很不听话,说自己没有病,不愿意接受咨询。从心理咨询实践看,但凡孩子不愿意来访的情况,往往并非是孩子不听话,而是问题根源确实不在孩子身上。现在,赵女士的孩子不愿来访又是为什么呢?不管怎样,既然孩子不愿意来访,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约定家长先来访了……
心理困扰:眼看就要成为“问题孩子”
赵女士如约而至,落座后,便忧心忡忡地开始诉说:“这孩子,真是让人又急又气,特别叛逆,特别不听话,上了初二后就更不听话了,越来越不好管了,眼看就要成为‘问题孩子了。最让人生气的是,上了初中还不知道学习,居家学习时網课也不好好上,作业就更不用提了,整天就知道玩手机。而且,他还知道喜欢女孩了,又跟几个伙伴学会了抽烟。您说,这不成‘问题孩子了吗?我总跟他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怎么考大学?不考大学,怎么找工作?可是,跟他说这些他没一句听进去的……”
我回应说:“孩子还不会想那么远。后来呢?”
赵女士叹息一声,说:“后来就越玩越疯,也不好好上学了。年前一段时间,他干脆跟几个已经不上学的孩子,整天泡在台球厅,晚上也不回家,直到一天晚上让警察抓住了。那天晚上,3个孩子四处闲逛,在一个小区里发现了一辆废弃的摩托车。出于贪玩的天性,他们把摩托车推到没人的地方,鼓捣一会儿后竟然修理得可以开动了。这下子,3个孩子来了兴致,开着摩托车四处疯跑,甚至会在三更半夜开着摩托车疯跑。那种老式摩托车,开动起来声响特别大,结果被警察发现了,就把他们带到了派出所。问清了情况,查看了监控,知道孩子没有其他不良行为,教育一番后就通知了我们家长。警察告诫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定不能放任不管,不然早晚会出事。当时,民警还质问我们怎么能这样放纵孩子。”
听完赵女士的描述,我也直言疑惑:“是啊,父母怎么能让孩子如此放纵呢?”
心理探究:一边是爸爸家,一边是妈妈家
赵女士颇为后悔:“是啊,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才决定转学。孩子爸爸把孩子接回老家上学了。在老家的几个月,晚上不出去了,一切好像又回归正常。可是,年前孩子跟我通电话,说爸爸管得太严,希望我把他接回城里,并保证回来会好好上学。可是,刚接回来没多久,又成了老样子。”
至此,我不得不说出自己的疑惑:“冒昧地问一下,你们把孩子接来接去,是你们……”
赵女士淡淡一笑:“您猜的没错,我和孩子爸爸离婚了,前面因为着急没来得及告诉您。”
“为了孩子,能说说你们离婚后的情况吗?”
“我们是几年前离婚的。当时孩子只有十来岁,抚养权归孩子爸爸。离婚后,孩子跟着爸爸在老家的学校上学。那时候,孩子还是挺好的。他爸爸管得比较严,孩子也很规矩。到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我提议把孩子接到城里上学。一来是觉得城里学校条件好一些,二来是觉得自己前两年亏欠了孩子很多,这两年手头有了点积蓄,想补偿一下孩子。”
“于是,对孩子就难免过分疼爱了,是吗?”我笑着看向赵女士。
赵女士不好意思了:“是的,两年没和孩子在一起了,现在回到了自己身边,真是不知道怎样疼爱他好了。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不用孩子说,我全部给他准备好,而且都是最好的。不仅如此,我也常给孩子零花钱,而且越给越多,即使后来发现孩子偷偷买烟,我也装作不知情地照给不误。除了我,孩子姥姥也十分溺爱他。刚开始,孩子就是时常不完成作业,或者找借口不上学。当时,我没太在意,心里总觉得父母离婚让孩子受了不少苦,不太忍心管孩子。结果,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直到后来干脆不上学了,甚至差点惹出祸端,这才不得不让他爸爸接回老家。”
“孩子爸爸那边管教也不是很理想吧?”我听后,继续追问。
“您说得对。他爸爸虽然对孩子严格,可自从我们分开后,他也觉得亏欠了孩子,所以也不忍心管教孩子。此外,老家的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子也特别宠爱,事事都惯着他、护着他,还时常偷偷给他零花钱。上次回家看孩子,孩子奶奶又谈及“离婚孩子受苦”之类的话,我又忍不住把孩子接到身边来。这都怪我们,一边是爸爸家,一边是妈妈家,孩子总是被接来接去。”
心理解析:父母离异导致的盲目溺爱和教育脱节
至此,男孩问题的根源找到了。
这个案例很具有代表性。其实,每个所谓“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问题孩子”是假命题,“问题家庭”才是真命题。所以,“问题孩子”的说法并不妥帖,应该是“孩子的问题”。很显然,这个男孩问题的背后也是家庭问题,这个家庭问题就是父母离异。
那么,父母离异,最容易出现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什么?
首先,父母离异容易导致对孩子盲目的溺爱。
父母离异后,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父母双方及孩子的祖辈都会觉得对不起孩子,都会觉得孩子受了委屈。于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对孩子的爱都会变得盲目甚至失去理性,继而在生活上溺爱孩子,在管教上放任孩子。于是,对孩子的爱,不仅成了盲目的溺爱,甚至成了畸形的爱。表面看来,这是为了补偿对孩子的亏欠,其实是父母自我心理补偿情结作祟,属于父母的一种自我心理补偿,是父母为自己寻求的一种心理平衡和安慰。这就如同养花,一旦盲目浇水太多,必然会把花浇坏,甚至把花浇死。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成人为了获得自我心理平衡,过度、盲目地溺爱,将夹在父母之间的孩子的心灵淹溺,让孩子的心灵扭曲,导致其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成为所谓的“问题孩子”。
其次,父母离异容易导致对孩子教育的脱节。
父母离异后,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孩子来说,一个家庭变成了两个家庭,一边是爸爸的家,一边是妈妈的家。孩子在两个家庭中被接来接去,两个家庭的父辈及祖辈,关于孩子的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较难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甚至出现脱节。
这就像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交通规则,交通规则的脱节,会令司机无所适从,引发交通秩序的混乱,导致交通事故出现。同理,在孩子的教育上,两个家庭教育脱节,也必然会令夹在父母之间的孩子无所适从,导致其心理秩序的混乱,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回归本案例,从根本上说,问题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父母對孩子的盲目溺爱和教育脱节,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孩子虽然理不清这些,但是孩子会本能地感受到这一点。
此外,男孩的问题与自身的心理发展也有关系。
男孩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正值心理断乳期。他们一面有独立的要求,一面有依赖的心理。他们试图摆脱成人,却又不能完全自立,他们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状态,是人的“第二次诞生”,也就是通常说的“叛逆期”。此时,儿童时代的“平静的内心平衡”被破坏,掉入了不安之中。青春期是一个人心灵成长的关键期,因而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科学的关注与正确的引导。
案例中的男孩,正处于这样的年龄阶段。因此,父母离异后的盲目溺爱和教育脱节,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日渐凸显。
心理对策: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保持一致性
沟通至此,赵女士不再抱怨孩子,开始追悔:“难怪孩子说自己没问题,要我们自己来。看来,根源是在我们大人身上啊!”
我的语气也沉重起来:“确实,父母离异本身就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这是第一重伤害。第二重伤害则是父母离异后,对孩子的盲目溺爱和教育脱节,这成为对孩子更严重、更现实的伤害。当然,父母最好不离异,但是父母离异也不该受到责备。不过,如果说父母离异给孩子的第一重伤害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第二重伤害则是父母双方应该努力避免的。是这样吗?”
听我这样说,赵女士抹去泪水:“是,您说得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两边的大人要好好商量商量,我过去溺爱得多,以后一定要和他爸爸好好配合。”
就案例本身来看,庆幸的是,孩子的父亲虽然也不乏心理补偿情结,却还是对孩子严加管教,保持着一定的理性。经过疏导,赵女士能意识到要配合男孩父亲,不能再盲目溺爱孩子,有着积极、可取的态度。父母离异后对孩子的教育,除了避免盲目溺爱外,最重要的是应尽最大可能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在随后的交流中,我与赵女士取得共识:第一,不再盲目责怪孩子,更不要盲目责备孩子的学习,应该转移关注点,切实看到孩子问题的背后是家庭问题。第二,作为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应该尽快进行积极沟通,就孩子的教育达成基本一致的方案,并且尽可能争取家中长辈的支持和配合。第三,在保护孩子心灵的前提下,应该努力避免对孩子的盲目溺爱和教育脱节,以免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第四,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应避免对孩子进行消极评价,要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
最后,就具体操作的讨论中,赵女士坦言面对即将到来的开学,在做好协商后,会让孩子回老家上学。赵女士还表示会经常回家看孩子,保证不再轻率地把孩子接回城里,并会鼓励孩子在老家快乐学习和生活。
大约2周后,赵女士发来反馈信息,称孩子的状态已经稳定了许多。看到信息,我内心为他们默默祝福,期待孩子越来越好,真正地成长起来。
(作者系应用心理学研究员,曾任职于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心理健康中心)
(编辑 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