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耳鸣当儿戏 积极查因重养耳
2021-08-23钱琦
钱琦
对于耳鸣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自带“背景音乐”:明明身处安静的环境,耳朵里却能隐约听见汽车的鸣笛声、虫子的叫声或是喇叭的响声……有的声音会在几分钟内消失,但有的会持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年。白天尚且可以忍受,但到了晚上则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声响而造成失眠。
耳鸣是人耳在缺乏外部声源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异常声音感觉。耳鸣不是疾病,而是听觉系统症状。临床上,耳鸣分为生理性和神经性两种:
生理性耳鸣:生理性耳鸣类似于关节响声、血液流动或脉搏跳动的声音。如果在寂静的夜里,耳朵出現这类声音,不必太过惊慌,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神经性耳鸣:神经性耳鸣往往是吹风声、刺耳的尖声、高调的笛声和鸟叫,或是高频性蝉鸣的声音。这是由于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障碍导致的,需及时就医。
导致神经性耳鸣的听觉系统疾病包括外耳道耵聍栓塞、肿物或异物,中耳炎、耳硬化症,以及梅尼埃病、噪声性聋、听神经瘤、突发性耳聋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此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全身性疾病,还有神经退行性病变(如脱髓鞘性疾病)、炎症、外伤、药物中毒、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等,也会引起神经性耳鸣。
平时休息不好,失眠后也会有耳鸣出现,但此类耳鸣只需多休息就可缓解,无须特殊治疗。
人体很多系统出了问题,都会以耳鸣的形式发出警报。如果耳鸣是短暂性、一过性的,可暂时不就医。但如果长期持续耳鸣,不论轻重,越早就医越好。当耳鸣伴有单侧听力突然减退、急性眩晕或头颈部剧烈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时,也要及时就诊。
还有人担心“久鸣必聋”,虽然,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都是引起耳鸣的常见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耳鸣就会导致耳聋。耳鸣和耳聋之间没有必然和直接的关联,需要就医时不要拖延,以免耽误病情。
耳鸣的“病根”不一定在耳朵,它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疾病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生活噪声大。长时间接触喧闹的噪声会造成耳鸣。耳垢阻塞耳道,刺激鼓膜引起肿胀,也可能导致耳鸣。
长时间使用耳机。长时间使用耳机时,近距离、过量的刺激会使听毛细胞受损,导致耳鸣、耳朵疼痛、重听甚至听力下降。
高盐高糖饮食。有专家发现,多达92%的耳鸣患者食用了过多的糖。饮食中含盐量过高,可能会影响血压,造成耳鸣。
头颈部外伤。一些头颈部受伤,包括发生意外或被击中头部,都可能导致耳鸣。从事高接触性运动(如橄榄球、篮球和足球)者要尤其注意。
焦虑情绪。承受巨大压力,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也会造成耳鸣。
病理性耳鸣要及时就医,平时大家可以每日做2~3次耳部保健操,增加鼓膜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体方法如下:
按摩听宫穴。听宫穴位于耳屏(外耳门前面的凸起处)前方,下颌骨末端凸起的后方,张口时的凹陷位置。
鸣天鼓。用双手掌心压紧耳孔,中指和示指放在后脑部轻轻拍击,在耳中产生如鼓敲击的声音,每次叩击36下。
揉耳垂。双指轻揉耳垂,持续30秒,然后稍微用力下拉耳垂10下左右,有助于缓解耳鸣。
摩擦耳轮。双指轻捏耳郭,顺着耳轮反复摩擦,只需几个来回即可。
点按鼓膜。双手示指轻轻插入耳孔,耳朵听到的声音模糊后突然拔开;或双手掌心紧压耳郭后突然放松,每次20下。注意:所有动作都要轻柔,不宜太用力。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退休护士)
(编辑 吴兰芳 见习编辑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