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吴门画家寒鸦图探微

2021-08-23张敏

魅力中国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古木孝义寒鸦

张敏

(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江苏 苏州 215006)

今天通常称为“乌鸦”的飞禽,在古代其实只是“乌”的一种,根据《小尔雅》:“乌只是指纯黑而反哺者,而鸦则是指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纯黑而反哺者为乌,这种乌也被称为慈乌或慈鸦。另根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慈乌,它体形像乌鸦但较小,经常群体飞行并发出鸦鸦的声音。又名慈鸦、孝乌、寒鸦。”可知,寒鸦与慈乌是同一种鸟。

寒鸦是中国文化中具有孝义色彩的禽鸟,另一方面,因寒鸦对意境荒凉的营造,也可表达悲凉、凄苦的心境,寄托了艺术家的内心情怀,因此成为艺术创作题材之一。以寒鸦为题的作品,自宋元以来就有,笔者目前查询到的传世寒鸦作品有北宋《寒鸦图》(传李成作)、宋徽宗《柳鸦图》,南宋梁楷《疏柳寒鸦图》和《秋柳寒鸦图》、马远《枯木寒鸦图》、龚开《密雪寒鸦图》,元罗稚川《古木寒鸦图》、佚名《古木寒鸦图》等。

至明清以来,亦有多位画家作寒鸦图,院体画家中,林良、周文靖也曾作寒鸦图,其中周文靖在庭试中还以《枯木寒鸦图》获得第一。而在明代吴门地区,寒鸦图也是画家创作题材之一,沈周、文徵明、唐寅、周臣、朱朗、袁尚统、谢时臣、盛茂烨等,都曾创作过寒鸦图。根据吴门画家寒鸦图的图式,大致可归为以下三类。

一、颂扬孝义

寒鸦反哺的特性,很早就被赋予了孝义伦理色彩,明代吴门画家的寒鸦作品也以表达孝义者居多。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吴门画派开创者,位列吴门四家之首。善山水、人物、花竹、禽鱼,王稚登称其为“当代第一”。代表孝义的寒鸦,出现在沈周的笔下,似乎很好理解,他是一个恪尽孝道的人,母亲外出,必定相伴左右,在沈周父亲去世后,有人劝他出仕,但他却以侍奉母亲为由而拒绝。沈周传世作品中以寒鸦为题的有《乔木慈乌图》(图一)、《双鸟在树图》(图二)、《慈乌图》(图三)等,均是表达孝义之作。

图一 乔木慈乌图

图二 双鸟在树图

图三 慈乌图

《乔木慈乌图》(图一),纸本,墨笔,纵100.2 厘米,横29 厘米。此图采用折枝构图,一支松枝从画面右下方斜出,枝上空无一叶,一慈乌栖于枝上。老树枯枝以淡墨湿笔写就,枝上栖息的寒鸦则用浓墨干笔画成,寒鸦羽毛瑟缩,表现的栩栩如生。左上方有作者自题:“慈乌所栖地,乔木孝义家。月明清露下,夜半听哑哑。”钤“启南”、“白石翁”印。画面右上方则是黄姬水题的五绝:“朱乌瑶星散,卑枝讵厌低。由来自高远,不羡上林栖”。根据“白石翁”印可知此图作于沈周晚年,是他画风成熟时期的作品,此时绘画风格十分明显:中锋用笔较多,树形严谨,转折自然,寒鸦造型精准,墨色变化丰富。展示了沈周在笔墨、章法等方面的精湛技艺。

《双鸟在树图》(图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纪年为甲子年冬十月,应为弘治十七年(1504 年),此图是沈周为学生陆萱而作。陆萱(1438—1484),字允辉,常熟人,是沈周的入室弟子,家境清贫,命运多舛,其妻、儿、母亲相继去世后,与父亲相依为命,沈周特为陆萱作此图,以表慰藉。只见画面上,温润小笔画出两只慈乌,神态恬静,似在隐喻陆萱和其父亲,枯树用笔则辛辣老练。画上自题“陆郎无母不怀橘,见画慈乌双泪滴”,沈周意在用寒鸦和陆郎怀橘之典故赞扬陆萱的孝顺。

《慈乌图》(图三),又名《雪树双鸦图》,纸本,墨笔,纵132.6 厘米,横36.2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白雪覆盖下的枯木上,两只慈乌栖息于树枝上。整幅画构图简洁,墨色苍润,此图无纪年,但根据画面上纯熟的水墨技巧,可判定是沈周后期作品。

沈周这三幅寒鸦图,在构图形式、经营位置、运笔用墨方面极为相似:粗笔勾勒的枯木从画幅右侧出枝,然后弯曲向上伸展,呈竖式“之”字形结构,枯木苍老挺拔,寒鸦均作栖息停留之状,以写代染,笔意圆阔,极富生气。这种构图形式是沈周花鸟画中惯用的,他的《枯木鸲鹆图》,同样是采用此种构图形式。此种构图方式影响到了唐寅,唐寅传世作品《枯槎鸲鹆图》与沈周上述作品的构图如出一辙。这也体现了吴门画家花鸟画的特点——折枝花鸟,以沈周、唐寅为代表的吴门画派花鸟主要是折枝花鸟,更注重“经营位置”,讲究以最少的笔墨和最精炼的图像表现出最丰富的精神境界。

文徵明是沈周的学生,曾作《高树栖鸦图》赞颂孝义。据《辛丑销夏录》载:“明文待诏高树栖鸦图轴,纸本。高二尺三寸五分,阔一尺二分。此幅写茅屋苇篱,屋中设书案,门外二人作立语状。绕屋多疏烟高树,群乌欲栖,有远者近者,翔者集者,大或如蝇,小仅如蚋,洒墨成形,有寒翎欲活之致。何处无乌,亦何处无栖乌之树、结茅之屋,一经图写,遂觉此中主人奉亲之谨,读书之乐,皆可於幅内见之。所谓文人之笔,与造化同功,非特以寒林倦鸟供墨池游戏已也。”此图有文徵明自题:“君家有高树,夜夜宿慈乌。鸟好人亦好,为君还作图。文璧为德成孝廉先生画并诗”。

文徵明此图显然是为友人德成而作,以寒鸦赞扬友人的孝顺。虽然此画未见流传于世,但根据记载可知大略情形:书房外有二人在低语,屋子周边的高树上,群乌欲栖息。在构图上并未采用折枝法,而是全景构图,“洒墨”绘就的寒鸦,形象简略却神态各异。

沈周的另一位学生唐寅(1470—1523),也曾作《晓林慈乌图》表达孝义。《墨缘汇观》记录了唐寅的《晓林慈乌图》:“明唐寅晓林慈乌图,白纸本,长条幅,高二尺四寸五分,阔九寸二分,右首自题:慈乌鸣鸣闹晓林,羽毛单薄雪霜深。世间人子非枭獍,闻得谁无反哺心。唐寅画。”此图亦是表达孝义之作,可惜也未见此作流传于世。

晚明吴门画家中,亦有袁尚统多次创作寒鸦图,现传世作品中有《寒鸦图》、《枯木寒鸦图》、《枯林孤棹图》等,均是表达孝道的作品,其中《枯木寒鸦图》也是采用折枝构图法,只是枯木出枝方向、形式与沈周的不同,但树木、寒鸦的画法并无二致。

二、悲凉、孤寂之写照

寒鸦图大多是寒鸦与枯树相结合,营造的意象也可表达荒凉、孤寂、不安的氛围。

唐寅曾作《枯木寒鸦图》扇面(图四),就是借用寒鸦表达忧患不安的情绪。

图四 枯木寒鸦图

《枯木寒鸦图》(图四)扇面,纵17 厘米,横49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画面上树干苍老、枝条萧疏、怪石嶙峋,寒鸦或栖于枝头,或振翅飞临,构筑出苍凉萧瑟之感。画面右上方有唐寅自题:“风卷杨华逐马蹄,送君此去听朝鸡。谁知后夜相思处,一树寒鸦未定栖。唐寅赠懋化发觧。”此图是唐寅赠送懋化的离别之作。懋化,名朱希召,昆山人,生卒年不详,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王鏊的女婿,曾官贵州都事。此作即是为懋化赴任而作,画面却无祝福之意,而是充满忧患不安的情绪,侧面流露出唐寅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命运,以及他对友人、自己在当下恶劣的社会环境中,难以寻求发展及惬意生存的担忧。此感与元人赵孟頫在宋人《寒鸦图》上的题诗颇为相似:“林深雪积,寒气逼人,群乌翔集,有饥冻哀鸣之态,亦可谓能矣。”均是借由枯木寒鸦表达恶劣的环境下无处栖身的悲凉心态。

唐寅的另外一位老师周臣,字舜卿,号东村、鹅场散人,明代苏州地区职业画家,生卒年不详,擅山水,兼工人物、花鸟。在周臣为数不多的传世花鸟画中,亦有一幅寒鸦作品,即《寒鸦月夜图》(图五)。

图五 寒鸦月夜图

《寒鸦月夜图》(图五),纵24.6 厘米,横21.3 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图是周臣墨笔花鸟画中少见的佳作,描绘了寒月空濛下的枯树寒鸦。寒叶落尽的枝头上,栖息着数只寒鸦,或缩颈入眠,或相互低语,浓墨描绘的寒鸦和枯枝,显得极为真实。画面左下方一轮寒月,营造出一种寂寥的空间意象。淡墨晕染的天空,烘托出朦胧的月色,增强了画面悲凉的气氛。此作用笔苍老,用墨精炼,枯木、寒鸦、寒月的刻画独具机杼,渲染出一种凄冷、失意、无望的气氛。作者也许是借寒鸦表达他此刻孤寂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可惜画上无题款,我们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周臣的寒鸦图,对清人高凤翰影响颇深。高凤翰曾创作《鸦阵图》、《古木寒鸦图》,并在《古木寒鸦图》画上自题:“向客吴门,曾见周东村所画万鸦图本。久商于心,偶一拟之。”

陈淳,明代吴门画派中期一位重要的画家,游学于文徵明门下,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淳曾作《画古木寒鸦图》五言诗:“西风鸣落木,周匝聚寒鸦。独有悲凄客,关情在日斜。”虽然《古木寒鸦图》未见传世,但从题画诗可看出,陈淳也是在借古木寒鸦表达悲惨凄凉之感。

此外,吴门画家中的谢时臣,也曾作《枯木寒鸦图》,并在画上自题:“□阳哑哑乱鸟飞,三匝枯梢不定栖。想见隋宫深院宇,西风衰草望凄迷。樗仙谢时臣戏笔。”虽然画家自称是戏笔之作,但画面中“乱飞”的寒鸦,以及题画诗中的“不定栖”、“望凄迷”之语,难免会产生一种不安和悲伤怅惘之意。

三、纪兴之作

除表达孝义与凄凉外,笔者还找到一幅纪兴而作的寒鸦图。

朱朗,字子朗,号清溪,一作青溪,生卒年不详。他是文徵明的入室弟子,作画酷似文徵明,并常替文徵明代笔以了“画债”。朱朗曾作《古木寒鸦图》(图六),上海博物馆藏,画漫天寒鸦飞行之势,画面左侧自题:“癸亥冬日,偶行郊外,见途中古木寒鸦,归图扇头,聊用纪兴耳,朱朗。”因此作是纪兴而作,画面中并无孤寂、萧瑟之感,反而多了一分惬意。

图六 古木寒鸦图

四、结语

明代吴门画家笔下的寒鸦图延续了“古木寒鸦”的传统,在构图形式上除全景法外,又引入了更为简洁的折枝法,拓展了寒鸦图的创作形式。此外,吴门画家特别强调古木寒鸦与主观思想、人生际遇的契合,借客观物象抒发主观情感。创作中又注重用水墨写意的形式表现物象,进一步丰富了花鸟画的笔墨情趣,为明代花鸟画的发展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古木孝义寒鸦
孝义:积极防治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
十二届中博会:山西孝义招商引资推介会6个签约项目吸金93.7亿
游剑门关
二鹊救友
寒鸦与乌鸦
厉害了,大孝义
争鸟王的寒鸦
寒鸦和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