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干预措施在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2021-08-22王海云张晓娟
王海云,张晓娟
(解放军九四三医院,甘肃 武威)
0 引言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引起眼周微血管病变是该病的重要发病原因,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当前临床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1]。但高血糖可明显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治疗效果,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近期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实施了预见性护理,收效理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0例进行研究,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3例,患 者年 龄68~79岁,平 均(72.66±5.23)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患 者年 龄67~80岁,平 均(73.28±5.9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此不做赘述。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实施内容:①心理护理,出于对疾病的担心及对手术的恐惧等情况,患者容易产生焦虑、低落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的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帮助患者克服对手术的恐惧,树立治疗信心,鼓励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2-4]。②术前预见性护理,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糖尿病性白内障相关知识、手术注意事项,术前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并告知患者术前控制血糖的原因及必要性,以提升患者对治疗的配合性。术前给予抗生素眼药预防感染,并告知其转动眼球的注意事项。③并发症预见护理,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打喷嚏和咳嗽,避免因震动眼球引起切口开裂以及前房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给予甘露醇或高渗盐水预防角膜水肿。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恶心、眼部胀痛、偏头痛等症状,及时进行处理。如出现眼压升高,立即报告医生存取处理措施,以免影响患者视力[5]。④出院指导,出院前指导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注意眼部卫生,以免感染,注意休息,避免用眼过度。术后2 周内术眼不可进水,并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滴眼液,在家加强血糖水平的自我监测[6]。
1.3 观察标准
分别在入院时、干预1 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进行监测。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问卷将满意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依次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较满意的总和。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入院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干预1 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表1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96.00%(24/25),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为76.00%(19/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
3 讨论
手术是当前治疗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主要方式,但若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导致治疗不佳,同时还可出现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7-8]。
预见性护理模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的护理工作中,其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后,运用医学知识,分析出潜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防范护理风险与不良事件的护理模式。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术前预见性给予抗感染药物、降血糖药物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在临床工作中分析患者可能存在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来确保治疗效果,出院前预见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可能降低,因此再次向患者强调日常自我管理的注意事项,引起患者重视,降低不良事件。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经干预1 周后,平均血糖水平即控制在正常水平内,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更少,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证实了对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