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中药材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1-08-22金晓伟刘加练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云南省

金晓伟,何 湘,刘加练,崔 起,李 根,陆 琳

(1.云南涵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昆明 650021;2.云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昆明 650051;3.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云南文山 663000;4.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昆明 650201)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药材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着力解决中药农业领域“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良种选育及产地加工滞后等问题,引导中药农业规模合理增长,2020 年种植面积在800 万亩(5.3×105hm2)左右,产量100 万t 左右,种植面积、产量保持全国领先,中药材种植养殖特色品种众多,确定的中药材原料质量较优,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方面形成了以文山三七为代表的一系列强势品牌,打造成为了全国中药材产业强省、国内重要的中药材产业集散中心,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实现中药材产业千亿元目标。

中药材产业的概况

种植品种

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全国药用生物资源12807 种,云南6559 种,占比51.2%;全国常规种植中药材品种约300 种,云南145 种,占比48%,其中规模以上种植品种约30 种,占10%;全国大宗药材品种40种,云南10 种,占25%;民族药资源有2000多种,有574 个品种药进入中国药典,居全国之首。云南省2018 年种植面积达10 万亩(6700 hm2)以上的有三七、木香、滇重楼、当归、南板蓝根、黄连等药材(表1)。其中,三七58.23 万亩(3.882×104h m2)、木香17.43 万亩(1.162×104hm2)、滇重楼15.47万亩(1.03×104hm2)。中药材适生空间覆盖云南省13 个州(市),截至2020 年7 月,已有60 个云药之乡、30 余种道地药材、4 个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养殖) 基地、16 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物质、23 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1]。

表1 2018 年主要药材品种生产情况

道地药材

根据气候特点和地理纬度,把云南省的道地药材划分成六个片区:

(1)滇西北和滇东北为主的寒温带和中温带

主要野生药材资源有冬虫夏草、川贝母、云黄连、胡黄连、大黄、天麻、黄精、珠子参、玉竹、猪苓、重楼、山珠、半夏、天南星、羌活、茯苓、天门冬、三分三等。

(2)滇西北和滇东北高原为主的南温带

主要野生药材资源有天麻、雪上一支蒿、半夏、鱼腥草、茯苓、龙胆草、淫羊藿、重楼、玉竹、何首乌、川楝子、金荞麦、杜仲、黄柏、厚朴等。

(3)滇西中山、滇中高原盆地、滇东北为主的北亚热带

主要野生药材资源有贝母、珠子参、雪茶、雪莲花、天麻、山药、红花、川芎、猪苓、重楼、茯苓、大理藜芦、金荞麦、续断、木瓜、乌梅、天南星、防风、龙胆草、黄芩、滇丹参、草乌、半夏等。

(4)滇东南岩溶山原为主的中亚热带

主要野生药材资源有石斛、金银花、灯盏花、龙胆草、滇丹参、仙茅、吴芋、马钱子、青叶胆、大黄藤、通关藤、马槟榔、何首乌、半夏等。

(5)滇西南中山宽谷为主的南亚热带

主要野生药材资源有石斛、诃子、龙胆草、天门冬、砂仁、胡椒、萝芙木、雷丸、仙茅、毕拨、千张纸、苏木、金银花、蔓荆子、郁金、女贞子、何首乌、鸡血藤、大黄藤等品种。

(6)滇南边缘中低山为主的北热带

以元江、元谋、宾川等地河谷为代表的干热地区,主要野生药材资源有吴芋、诃子、蔓荆子、红花、川楝子、姜黄、芦荟、补骨脂、佛手、乳香、没药、香橼、苏木等品种。以景洪、勐腊、河口、孟定等地为代表的湿热地区,主要野生药材资源有砂仁、草豆蔻、木蝴蝶、苏木、肉桂、郁金、莪术、姜黄、儿茶、荜拨、槟榔、石斛、龙血树、千年健、胡椒等南药。

云药之乡

目前,云南认定和支持建设“云药之乡”60 个,建成滇东南三七、滇东北天麻、滇西北高山药材、滇中民族药道地药材和滇西南南药特色药材5 大药材种植基地,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构建了三七、灯盏花、石斛、天麻4 个中药材大品种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中药材种植养殖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的解决为突破口,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其中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红河灯盏花、龙陵紫皮石斛、广南铁皮石斛、福贡云黄连6 个品种获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种植面积

第三次资源普查数据显示,自2016 年以来,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居全国第一,是全国道地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其中,2018 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为5120 万亩(3.41×106hm2),云南省达794万亩(5.29×105hm2),在全国占比达15.51%(图1),较2017年的747万亩(4.98×105hm2)增加了47万亩(3.1×104hm2),较2016 年 的665 万亩(4.43×105hm2)增加了129万亩(8.6×104hm2),2 年增幅达19.4%[1]。重点推进中药材绿色、有机、GAP 基地建设,支持建设道地药材良种选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作。其中,中药材GAP 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6.18 万亩(4120 hm2),绿色、有机认证面积6 万亩(4000 hm2)左右。

图1 2018 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前十省份[1]

种植区域

云南发展中药材种养殖,采取的主要举措包括强化区域布局,适度规模发展;突出重点品种,提升产业效益;培育新型主体,提升产业水平。云南省以产业链为主线,以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文山等产业园区为依托,在滇中、滇南、滇东南、滇西北、滇东北等适宜种植区,发展道地优势大宗药材;在保山、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德宏、临沧等地,发展南药种植。云南省还在中药材种植、养殖主产区,布局30 个重点县市区,配套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基地。

产量规模

2018 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94 万亩(5.29×105hm2,含药食两用药材),产量104 万t,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超过120万亩(8×104hm2),其中,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03 个、规范化种植(养殖) 科技示范 园144 个,200 亩(13.33 hm2)以上规范化药材种植基地600 个。目前,三七、重楼、砂仁等16 个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突破10 万亩(6700 hm2),三七、滇龙胆、重楼、砂仁、草果、灯盏花、茯苓、木香8 个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50% 以上,其中三七、灯盏花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全国现有35 大类、43 个剂型、5000 多个品种的中成药,其中使用云南中药材的就达3500多种。

产值规模

据行业统计,2018 年全省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1210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达361 亿元,加工产值414 亿元,销售额435 亿元。中药饮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8.7 亿元。全省中药材中成药商品销售额86.05 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较2017 年提高10.8 个百分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共计1.2 万t,收入1.3 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税收总额26.67 亿元。

产业经营主体

云南省近五分之一的农村人口涉及中药材种养殖,2018 年,云南省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企业达1379 户,相关行业协会159 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134 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达96046 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面积达101.86 万亩(6.79×104hm2)。

产业扶贫

云南中药材种(养) 业分布在多数省内贫困地区,是当地贫困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当地政府倡导和主张重点发展的生物健康产业。云南省88 个贫困县中药材覆盖面积突破600 万亩(4×105hm2),贫困户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获得的收入逐年增长,药农人均收入一般在3100 元以上,占年均纯收入的近1/3,产业量效齐增,2018 年云南省中药材产量达104 万t,较上年增长3.2%。按采收面积600万亩(4×105hm2)测算,产值达6000 元/667 m2,较上年增长2.1%。2018 年,云南省中药材农业产值占云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较上年提升0.3 个百分点。目前,中药材产业作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已经成为促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中药材设施发展现状

当前云南省中药材设施种植品种主要有重楼、三七、白及、石斛,针对不同品种设有专用类型的棚室,具体配置如下。

重楼种植大棚

该棚可以避雨和遮阳。棚型有两种:平铺式遮阳网大棚(图2),立柱间距4 m,立地高度2 m,遮阳网为70% 黑色三针网。圆拱型塑料大棚(图3),跨度8 m,肩高3.5 m,拱高4.8 m,覆盖膜以散射功能膜为主。通风方式为顶卷膜开窗和侧卷膜开窗,开窗高度为侧窗1.5~2.5 m,顶窗1.2~1.8 m,表面覆盖32 目防虫网;灌溉方式为倒挂式微喷灌,喷头为5429微型喷头,立地高度1.5 m,喷头间距2 m。控制方式有手动或电气自动控制。电气自动控制主要以PLC 控制为主。

图3 重楼圆拱型塑料大棚

三七种植大棚

该棚主要功能是遮阳。棚型为平铺式遮网大棚(图4),遮阳网三层,遮光率为50%,三七专用遮阳网。通风方式为无开窗,灌溉方式为倒挂式微喷灌。控制方式为手动或电气自动控制。

图4 三七平铺式遮网大棚

白及种植大棚

该棚主要功能是避雨。棚型为圆拱型塑料大棚(图5)。通风方式为顶开窗和侧开窗,灌溉方式为倒挂式微喷灌,控制方式为手动或电气自动控制。

图5 白芨圆拱型塑料大棚

石斛大棚

该棚功能是避雨及遮阳,棚型为圆拱型塑料大棚或单拱棚(图6),通风方式为顶开窗和侧开窗,灌溉方式为倒挂式微喷灌,控制方式为手动或电气自动控制。

图6 石斛圆拱型塑料大棚

中药材晾晒棚

该棚功能是避雨、除湿,棚型为圆拱型塑料大棚(图7),覆盖膜为高透光膜,通风方式为侧开窗,强制排风除湿。

图7 中药材圆拱型塑料大棚

存在问题

无序过度采集 资源下降严重

虽然云南省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十分丰富,但中药材野生品种具有特有适应性和区域局限性,森林资源物种分布区域窄小,伴生的中药材资源蕴藏量较少,贮量有限,资源更新速度慢,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制剂产品的开发,原料药材需求量大幅增加,近几十年来人们在林下中药材的采挖、种植、经营过程中重效益、轻投入,重索取、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等浮躁行为,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90%以上林下野生药材资源日趋紧张,云南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遭到极大破坏,林下野生药材资源绝大多数品种都处于濒危状态,有的甚至基本灭绝,导致商品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价格暴涨,严重影响云南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缺乏技术研究 服务体系欠缺

缺乏高端技术及研究人才,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科技人员创新意识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行业中介组织不健全,缺乏科技成果转化和合理配置的有效机制,难以将云南林业资源与地道中药材优势整合。现阶段药材种植以个体药农为主,没有统一规划管理,中药材种植不规范,药材种源混杂,加工技术粗糙,药材质量不稳定,新产品开发与市场脱节,组织松散、点面广、规模小、盲目种植等问题严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作成效较低,制约了云南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

制度不够健全 缺乏龙头引导

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制度不健全,导致野生资源破坏严重,部分资源稀缺,可持续利用困难。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种植规模较小,研发投入规模也较小,市场开拓能力弱,销售市场主要在省外,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与引导,药材商品紧缺时省内外经营户到产区大肆抢购,药材商品过剩时又没有实力企业与人士组织收购,以致几年就出现“药贱伤农,药多害农”的现象。

发展建议

建立种质资源 保护野生药材

建立云南省药用植物原生地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药用植物多样性。对濒危稀缺特色药用植物种质进行资源保护和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利用种植、低温冷库等常规技术和离体(组织培养)、基因库等现代新技术保存种质资源,做好评价、保护及繁育研究。实行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的采收控制,实施区域性轮采,休采调剂制度,让药用资源有其休养生息、生长繁殖的机会,建立起林下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可循环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推进良种和种养基地建设,加强道地药材、特色药材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从源头上控制种子种苗质量,努力保障种养基地良种供给。

加大技术研究 规范种植管理

开展野生抚育研究,加强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重点保护稀缺药用植物野生生境,进行野生抚育、驯化栽培研究与示范。推进优质种源的选育与繁育,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为种植基地的建设提供优质种源。加强对药用植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的研究,以及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替代品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采集方案,减少中药材在加工、保存运输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损失。倡导林下药材绿色环保种植与采收加工,利用云南的丰富绿色森林资源种植生产出高品质地道药材,着力打造云南白药、昆明制药、三七科技等千百亿级中药领军企业提供有力的原料保障与支撑。

规范种植管理制度,强化标准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建立中药材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种植示范基地,教授药农生产种植技术,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建立详细的中药材规模种植管理方案,严格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对药材进行后续统一交易收购。

制定出台政策 促进产业升级

出台政策,充分发挥云南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云南省医药行业协会、云南省药品流通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推进中药材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省、市级研发中心,并引入高端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以实现优质地道安全为目标,以森林中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为重点,科学适度规划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提升云南森林资源与中药材产业结合的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中药材业规范化与适度规模化种植,提升中药材加工水平,培育骨干企业,打造云药品牌,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及加工生产龙头企业,引领中药材产业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和世界市场。充分挖掘云南民族药文化资源、道地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提升“云药”品牌形象,让云南中药材行业科技水平与研究水平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材经济强省的转变。

总结

云南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种植中草药面积已是全国居首的省份,应当依据云南省的优势,健全本土中草药产业发展机制,体现保护为主,注重可持续利用,建立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长效机制。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培养中草药行业专业人才,依靠科学进步和科技手段保护和持续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将云南的森林资源和药材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使林下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挖掘本土中草药产业的商业价值,才能将云南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成为云南农业产业中的重要产业,打响云南中草药品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云南省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