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钉”是什么钉等
2021-08-20
“眼中钉”是什么钉
“眼中钉”是什么钉?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钉,如铁 钉、钢钉、竹钉等,而是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你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相传,北宋年间,宰相丁谓和太监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当时老宰相寇準尚在朝中,丁谓深知寇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坏事被他抓住把柄,就千方百计地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后来寇準被排挤出京城。不久,坊间出现一首民谣:“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歌谣中的“丁”,指的就是丁谓。于是,“眼中丁”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后来,“眼中丁”变成了“眼中钉”。
还有一种说法。五代后唐时期,赵在礼在宋州做官。他当官的目的只有一个:想方设法攫取老百姓的钱财。 为此,他立了很多名目:进出城要交城门税,每家每户 要交人头税,买米要交米税……如果谁不交,就会被抓 进监牢。这样一来,老百姓一年到头辛苦挣的钱,绝大 部分都进了赵在礼的腰包,日子因此过得十分艰难。他 们非常痛恨赵在礼,把他比作眼睛里的钉子,气愤地说: “早拔出来早好!”
后来,东窗事发,赵在礼因为贪赃枉法,被朝廷罢 免。宋州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互相转告庆祝,兴高采烈地说:“这下好了,拔去了眼中钉,我们终于有好日子过了!”可没隔多久,赵在礼复职了,而且重新回到宋州做官。当他知道当地老百姓把自己称为“眼中钉” 后,大为恼火,为了报复,便故意设置了一个收钱的名 目——拔钉钱,每年每人要交一千钱。老百姓更加痛恨
这个“眼中钉”了。此后,“眼中钉”这个词便传了下来,人们常用它来形容自己最痛恨、最仇视的人。
“骨朵”原来是兵器
现代汉语中的“骨朵”一词,专指花蕾。但鲜为人知的是,它最初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种兵器为铁或硬木制成,长棒的顶端安装有石质或金属的头,头呈圆形、蒜头形、蒺藜形等,凭借重力捶击敌人。宋人吴处厚所著《青箱杂记》 中记载:昔徐温子知训在广陵,作红漆柄骨朵,选牙队百余人,执以前导,谓之朱蒜。这是文献中关于“骨朵”的最早记载。不过用“骨朵”一词形容花蕾倒是非常符合“骨朵”兵器的特征:花茎似棒身,含苞待放的花蕾似蒜头或瓜形。“骨朵”大约从明代开始当花蕾讲。
老鼠为什么被称为“耗子”
原来在五代时,封建诸侯割据,战乱频繁,統治者 为了自己享受,变本加厉地搜刮百姓,给苛捐杂税立了 许多稀奇古怪的名目。赋税除了正项之外,还有许多附 加税。不仅如此,附加税之外还有附加税,名为“雀鼠 耗”。官府规定每缴纳粮食一石, 加损耗两斗。连丝、棉、绸、线、麻和皮这些雀鼠根本不吃的东西,也要加“雀鼠耗”,每缴银十两,加损耗半两。
到后汉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损耗两斗,增加到四斗。百姓苦不堪言,但又不敢公开抱怨,便将一肚子的怨气发泄到老鼠身上,咒骂老鼠是“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