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日辉:孩子出现学习障碍,父母是第一责任人

2021-08-20何日辉田祥玉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8期
关键词:障碍情绪孩子

何日辉 田祥玉

采访对象

何日辉,资深精神心理医学专家,中国毒理学会药物依赖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广州晴日心身医生集团创始人,著有《物质与非物质成瘾》(英文版,与人合著)。现为广州日辉成瘾和心理治疗中心负责人。

人物观点

学习障碍是很多中小学生都面临的问题,也是绝大部分青少年精神心理患者都有的共病或继发问题。这与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却完全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脱不了干系。

大部分学习问题都是学习障碍

一个北京男孩,初中成绩非常拔尖,但进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后没那么出色了。尤其是偏科严重,数学怎么都学不好,最后连其他科目都学不进去了,他的情绪受到严重影响,不过参加学校文娱、运动、社交等活动都很活跃。还有个广州女孩,也跟这个男孩相似—只要不学习,日常生活一切正常;但只要一学习,焦虑、紧张、完全坐不住,简直判若两人。

这是典型的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心理学专术语,通俗地说就是学习困难。

说到“学习障碍”,很多人可能会想当然地觉得是心理问题,只有极少一部分孩子会遇到。事实并非如此。

我曾到广州市某中学为孩子们上心理健康课,简单列举了学习障碍的症状后,向现场的学生提问:“觉得自己有学习障碍的,请举手!”结果,80%以上的孩子都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

这里的“学习障碍”,与精神科诊断里的“特定学习障碍”有很大区别,后者属于儿童神经发育性障碍的一种,通常在学龄前就出现了,病因可能并非源于心理社会因素中的负性事件。

我所说的“学习障碍”是指孩子在后天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妨碍其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的一切不适应行为。学习障碍最典型的核心症状为上课分神、作业拖拉、考试焦虑或粗心、严重偏科等。

很大一部分所谓的学习问题,在专业上都属于“学习障碍”。它跟孩子的智商无关,与脑部器质性病变和大脑发育迟钝也没有关系。

广义上的学习障碍是马虎大意,考试焦虑,但孩子的社会功能没有受损,能正常上学。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聪明,但不是学习的料”,当家长将学习障碍合理化,孩子就会认同自己是学渣。这时候,孩子和父母都不痛苦。成绩不好没关系,大不了读个职校,找个混饭吃的工作就行。这时候,孩子一般不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想学但学不好,一学习或考试就焦虑、恐惧,在家或补习班学习时一切正常,但一提上学、学校就烦躁,在学校里反而学不进去,这也是广义上的学习障碍。

从社会角度来讲,广义的学习障碍并未引发社会功能受损(精神障碍导致的社交功能障碍和对社会应尽职责表现紊乱,最主要表现为缺乏做事主动性,一些日常事务如吃饭、穿衣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因此也不能定义为精神、心理障碍。

狭义的学习障碍是孩子的情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孩子一提上学就恐惧万分,考不好就情绪崩溃乃至做出极端行为,因为影响到了社会功能,这时候的学习障碍就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了。比如因为学习问题请假、休学和辍学,其行为已经具有精神状态上的表现的时候,父母就要带孩子找专业的心理老师或精神科医生了。

学习障碍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拉、考试焦虑、偏科的问题。

也正因为太过普遍,学习障碍问题要么被彻底忽视,要么只是被简单归结为“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不是学习的料”。

而且,大部分学习障碍都不会对正常学业之路造成重大影响;部分学生因为学习目标本来就不高,所以学习障碍也不至于构成重大压力源。因而大部分青少年都能比较顺利地度过小学阶段。

但一小部分孩子,即狭义上的学习障碍群体,则可能逐步演变成严重的情绪障碍。据调查,有30%~40%的学生因学习问题导致了轻度的情绪障碍,极少数则会朝着抑郁甚至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交替出现的一种严重精神障碍)发展。

越是优秀的孩子越容易有学习障碍

“越是优秀的孩子,越是要注意学习障碍。”还是我常说的一句话。很多学习障碍的孩子,自我要求都比较高,习惯自我施压,如果家长对学习没有施加太大压力,家庭氛围较为和谐的话,那么学习障碍不会引发更大的情绪问题。但如果孩子本身非常优秀,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以此为傲,孩子也习惯了生活在鲜花与掌声中,当他们考上初中或高中(尤其是重点中学)后,就极易出现情绪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小学期间成绩非常出色的孩子,上中学后却“突然变了个人”,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严重的还出现情绪问题。

因为他们习惯了被夸奖,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是很优秀的孩子,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的关心度又不够,就会出现不自信、焦虑,加上很多父母根本看不到孩子成绩下降背后的情绪,问题就会愈演愈烈。

成績优异的孩子,自我要求都很高,但抗压能力又非常弱。为何会这样?背后很可能是多叠加性的心理创伤,而创伤通常与不良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息息相关。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成绩,在孩子表现优秀时没有及时肯定或一味过度地夸奖,这都会逐渐导致孩子形成错误扭曲的认知,进而影响到情绪和行为。

有的父母发现孩子焦虑、学不进去时会安慰:“没关系,尽力就行了!”这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心灵毒汤。因为他早已习惯了被众星捧月,认定自己是最优秀的,接受不了落后和不被关注。安慰了依然还焦虑,父母可能会批评、责骂孩子,与此同时,如果老师也批评,同学可能因为你成绩下滑而嘲笑,孩子原本紧绷的学习劲头儿马上就松懈了,从愿意并知道如何学习转变为讨厌与学习有关的一切。

如果到了这个时候,父母还不加以重视,孩子可能会不去上学,甚至想自杀。去医院诊断,孩子的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学习障碍,很可能是重度抑郁甚至是双相情感障碍。

一般来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孩子都有严重的学习问题。学习问题又跟孩子本来的情绪问题互相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一开始,孩子出现了轻微的情绪问题,没有达到抑郁症或双相的诊断标准。可这必定会影响学习状态,考试成绩越来越差。孩子变得焦虑,可越是敦促自己努力学习,越是难学好,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到后来,孩子对学习,与学习相关的人、事、物形成病理性条件反射了,一接触就烦躁甚至恐惧。

孩子本来的情绪问题、学习障碍、成绩下滑导致的亲子关系恶化,这三者纠缠在一起,孩子的病情便越来越严重。

我认为学习障碍的处理应成为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处理得当,不但能遏制学业和情绪的恶性循环,还能让孩子找到高效学习的状态和方法,快速跟上学业,表现得比患病前更出色。

与此同时,父母、老师如果能及时介入,学生调整好学习状态,那么过段时间学习障碍可能会消失。

如果父母批评责骂,老师因为成绩不好对其批评奚落的话,多种外力加在一起,孩子的状态马上就下去了,严重的还会产生情绪障碍甚至抑郁……

创伤事件是学习障碍的根源

那么,学习障碍的根源是什么呢?

首先是创伤事件。有学习障碍的孩子,10个里有9个都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度很不错,他们的学习障碍大多源于一些创伤事件。

一方面,是与学习有关的创伤事件。就像我刚刚面诊的两个孩子,小学阶段都是尖子生。但到了初中,学业难度加大,竞争更激烈,他们以前的学习方法不管用了,很快被同学比了下去。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小升初、初升高或转学后。学习环境的改变、成绩的重大受挫严重打击了孩子的信心,自我评价降低导致心理创伤,便逐渐出现学习障碍的症状,越想追越追不上,最后情绪崩溃。

有些则是出于“学不好的科目更加不想学”的心态。这是很多偏科学生常见的现象,可能一开始孩子对某一个科目感到困难,成绩不好便对该科目产生抗拒,继而陷入恶性循环,干脆破罐子破摔。

另一方面,可能是源于校园的其他因素。比如,老师过于严厉、粗暴、偏袒,被同学孤立、嘲笑、背叛甚至暴力欺凌以及早恋等问题,都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这些事件虽然跟学习没有直接关联,却让孩子在学校感到非常压抑、自卑和恐惧,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另外,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分严厉甚至动用暴力,也容易造成创伤。有一位成都母亲,只要12岁的女儿奥数题做不出来,她就一巴掌扇过去。初中数学考90多分,别的孩子会受到表扬,这个女孩却要被母亲责骂。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产生学习障碍,不仅如此,亲子关系也会因此恶化。

对于这些创伤事件,父母都要尽力觉察和关注。如果是家庭导致的创伤,父母就应该深刻地反省,持续地付出和改变,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刺激孩子的创伤点。

学习障碍可能源于学习上遇到的挫折,也可能源于与校园、家庭相关的应激事件,从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在我接診的案例中,很多孩子同时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

很多家长问我,大部分孩子在升学时都不适应,被老师骂、被同学欺负的孩子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偏偏只有我的孩子出现学习障碍?如果要深究,那就是孩子的性格问题了。内向、敏感多疑、偏执,自我要求高、自卑或盲目自信、自尊心过强、抗压能力弱等,这些性格的孩子容易出现学习障碍。

性格的养成要追溯到原生家庭的不当教育。当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教育方法粗暴、严厉并忽略孩子的真实感受;又或是父母长年繁忙,疏于关注孩子内心,见面就问考试分数和名次,也会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说到底,健康的家庭关系、亲密的亲子关系,是预防青少年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的第一道屏障。

告诉孩子:学习的意义不是上名校,而是能自由选择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14岁的止咳水成瘾患者,当时他的脱瘾治疗已经结束,但不愿意读书了。父母焦虑不已,希望我能说服他回学校读书。

我问他为什么不想上学?孩子说:“我们家在城中村,有两栋楼在出租,村里还有分红。父母不用工作,一年也有近百万收入。我爸妈整天搓麻将,却让我好好读书!真是搞笑死了!何况现在社会上,好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

和很多不愿意读书、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一样,这孩子之所以不愿读书,其实根源在父母。父母仗着家里的财产,整天吃香喝辣、不务正业,耳濡目染的孩子怎么会愿意刻苦学习考大学?既然不上大学也可以衣食无忧,那为什么还要刻苦学习?

将读书的意义功利化,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比如从小就给孩子灌输“非北大、清华不考”,考不上就是人生失败。父母当然可以帮孩子树立将来考北大、清华的人生目标,但也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个目标绝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和学习的真正意义。

告诉孩子:学习的意义是最终可以自由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当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即便出现学习障碍,也只是暂时的,而且也不容易引发情绪、精神上的问题。

另外,父母帮孩子应对学习障碍,还要注意孩子学习的内容应符合他本身的认知能力。完全陌生、难度太大的知识对有的孩子宛如“天书”,无论怎样调动情绪,讲述学习的意义都可能于事无补。

所以,如果孩子功课落下太多,有一些学科难以通过正常课堂和自学掌握的话,在和孩子沟通好的前提下,父母还应寻求老师或课外辅导资源的帮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社会和网络等因素无法控制,但家庭是我们能控制的。如果夫妻关系和谐,家庭氛围轻松,亲子关系当然更容易和谐。那么,面对学习上的障碍,孩子一般都能轻松自如地跨过去。

猜你喜欢

障碍情绪孩子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跟踪导练(四)2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心灵休憩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