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运用书籍的力量

2021-08-20段骁峨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8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品格亲子

段骁峨

苏轼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儿童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还可以帮助儿童认知自我,提升精神境界,促进良好品格的养成。

一方面,书籍是一种隐性的德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塑造影响儿童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书籍是一种间接的德育要素,可以帮助儿童积累更多的情境性道德行为经验,影响其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那么,父母怎么在亲子阅读中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德育呢?

首先,分析行为原因的深层性。这一步旨在改善儿童的阅读方式,深化其对于故事的理解。儿童在阅读时,往往更多关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与情节性,不注意人物行为背后的道德逻辑。

父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孩子的深度思考,比如:“为什么书中人物会这样做?这样做,你觉得有何好处?这样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哪些品格?”从而帮助儿童更加关注故事情节中的道德要素。

其次,理解行为选择的多样性。这一步旨在引导儿童关注故事的情境性,推动其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书中的人物行为往往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在阅读分析时不能刻板地一概而论;其行为也并非唯一选择,也许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以“孔融让梨”为例,“让梨”这一行为体现的谦让、友爱的品格确实值得儿童学习,但如果是为了获得赞扬而“让梨”,这个行为就成为虚伪与不诚实的体现。同样,如果孔融没有选择“让梨”,而是将梨平分共食,这一行为又体现了公平公正的良好品质。

因此,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进一步分析书中人物行为选择的背景,思考更多的道德行为可能性。比如,问问孩子:“书中人物是否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有什么后果?还有什么其他解决方法?”从而帮助儿童关注道德情境的更多可能性选择。

最后,关注行为选择的现实性。这一步旨在促进儿童本身的品格形成,提高其道德培养的实效性。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中的道德情境是一种间接德育经验,需要儿童将其還原到现实中,与生活联结。

父母可以这样启发孩子:“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你为什么会这样选择?生活中,有没有和书里类似的情况?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

引导儿童将视角转向自我与身边世界,让其意识到道德的可应用性,从而帮助他做出更加具有道德价值的现实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父母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发孩子的自主思考、判断与选择。只有在自由、不受干涉的思考中,他才能够真正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

同时,儿童本身道德发展的未完成性又决定了自由思考要有底线,父母应进行适度把控,精心选择用于德育引导的书籍,进行合理启发。

在家庭德育中,父母选择书籍要遵循“真善美”原则:

首先是“真”,关注儿童的心理年龄与道德发展规律,选择更加便于儿童理解的书籍;

其次是“善”,即故事要蕴含使人向善的意味,如寓言故事集、短篇启发式小说集等;

最后是“美”,要让儿童在阅读时感到愉悦与和谐。情节丰富、兼具故事性与现实性、人物形象饱满的书籍更加适合亲子阅读,也有更多可挖掘的德育要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亲子共读可以促进德育价值最大化,帮助儿童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世界,提升其道德水平。

(本栏目由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供稿)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品格亲子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冬季暖男必备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