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压带电驳接装置的研制

2021-08-20方俊俊

机电信息 2021年20期

摘要:目前,在线路运行、维护、检修等过程中,都需要在运行中的导线中间剥开绝缘层进行导线驳接等工作,但市场上用于此类操作的工具工作方式单一,必须将绝缘层全部清理干净才能在导线中间开口,严重破坏了导线绝缘性。鉴于此,提出开发一种既可以在导线上开口,又可以在开口后重新包扎绝缘层的低压带电驳接装置,并对其结构、原理、创新点展开了介绍。该工具能够减少绝缘损坏,提高安全性。

关键词:低压带电驳接装置;线路运行;接驳作业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客户对电能稳定性、可靠性、连续性的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工作人员在新建低压线路和维修低压线路故障时,由于线路带负荷、带电等原因,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停电申请及操作,从而造成用户停电。

虽然停电时间不长,但轻则导致用户打电话来质询,严重的则会造成用户投诉,甚至导致部分用户家中电器受损。低压带电驳接装置符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Q/CSG 510001—2015)的要求[1],可以带电、带负荷进行驳接,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也给用户带来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1    使用传统工具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线路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的工作中,需要在运行中的导线中间剥开绝缘层进行导线驳接,但市场上用于此类操作的工具工作方式单一,必须将绝缘层全部清理才能在导线中间开口,严重破坏了导线绝缘性,降低了安全标准,也影响了供电可靠性。

传统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电工刀:如图1所示,其方便携带,但是不省力,会严重破坏绝缘层。

(2)剥线钳:如图2所示,其方便携带且省力,但只能适用于线径小的导线。

(3)旋转式电缆剥线器:如图3所示,其省力、快捷,但也会严重破坏绝缘层。

经对比,市面上用来剥线的工具或多或少都存在不省力、破坏绝缘层等问题。

2    新研制工具结构、原理

低压带电驳接装置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带剥皮功能的线夹和带负荷通断工作箱,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带剥皮功能的线夹不但可以在带电的情况下对线皮进行非破坏性施工操作,而且在剥皮过程中对电缆绝缘线皮的损伤极小。线夹在操作完成后把装置松开,绝缘线皮会在弹性作用力下恢复闭口,此时使用绝缘胶带在外部进行简单封口即可,经济性和安全性极强。带负荷通断工作箱则是将配套用作负荷通断的断路器拉断,然后将装置的一个线夹安装在一根导线上,另一个线夹安装在待驳接的另一根导线上,接通两个线夹后再将断路器合上(断路器容量可以根据现场实际电流进行扩展),形成闭合回路,最后线路改接后即可“带负荷”进行日常导线驳接工作。

其工作原理为:

(1)打开线夹,松开顶部固定螺母,夹子在弹簧作用下打开,如图6所示。

(2)放入导线,合上线夹,拧紧顶部固定螺母至手紧,如图7所示。

(3)旋转线夹,每旋转一圈,拧紧一些螺母,直至线皮被切断,如图8所示。

(4)松开线夹螺母,取出线夹,转90°重新安装,合上线夹,前后拉动,每动作一次拧紧一次螺母,直至线皮被切开,如图9所示。

(5)线皮切口用手打开,把线夹往回退,把夹子夹在线芯,再拧紧螺母确保装置不掉落,如图10所示。

(6)合上开关后,即可实现两边通电,如图11所示。

3    低压带电驳接装置的创新点

(1)可以带电、带负荷进行线路驳接工作,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作业人员工作效率。

(2)可同时实现剥皮、接线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3)保护导线,一方面避免导线因火花而发生腐蚀,另一方面实现了不完全剥离绝缘层,对导线损坏程度小,剥皮后可在原处恢复绝缘。

(4)接线线夹采用新研制的环、横切导线开皮原理,并在线夹中加上钳口,使工具一体化,既可以切开导线线皮,又可以夹紧导线,使用起来更方便、更省力,接触得更牢固。

(5)在进行线路带负荷驳接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电流去调整负荷开关的容量,使带负荷驳接导线操作范围更加广泛、更加灵活,实用效果更佳。

4    推广前景

一般情况下,低压断线停电接驳作业平均耗时约为30 min,以一台200 kVA变压器为例进行计算,一次低压断线停电接驳作业将损失电量200×0.8×0.5=80 kW·h,开平供电局平均每月出现30次低压断线停电接驳作业,则每年损失电量80×30×12=28 800 kW·h,按1 kW·h电约0.62元计算,可减少因停电带来的损失:28 800×0.62=17 856元。低压维护是最常见的运维工作,江门全区有7个县区局,如在全区推广该装置,一年可减少损失:17 856×7=124 992元。

低压带电驳接装置可以在带负荷的情况下不停电进行线路接通作业。线夹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装,减少了带电作业危险,同时使用的负荷开关容量可以根据现场实际电流随时扩展,使其操作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本装置经过使用验证,不仅降低了开平市用户停电次数,而且提高了供给电量。本装置符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Q/CSG 510001—2015)的要求,可以带电、带负荷进行导线驳接,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5    结语

通常情况下,配网线路的新建、改造、维护等工作都需要靠停电作业来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企业而言,计划外停电意味着难以预估的经济损失,而低压带电驳接装置的研制,不仅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安全性,满足了电网的可靠、稳定、经济运行要求,还为用电客户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供给电量,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最终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完善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國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Q/CSG 510001—2015[S].

收稿日期:2021-04-23

作者简介:方俊俊(1979—),男,广东江门人,工程师,从事电力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