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首款纯电动疫苗流动接种车投入使用

2021-08-20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移动式凝胶中毒

5月16日,湖南省衡阳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的文化广场里,停了辆特别的“大巴车”。车子停着不走,但排队的“乘客”却不见少。原来,村民们并非要搭车出行,而是依次等候上车接种新冠疫苗。而这也是我国首台移动式纯电动低入口智慧疫苗接种车,也是我国第一款投入使用的纯电动疫苗流动接种车。

这款接种车根据新冠疫苗接种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设计,由衡阳智电客车联合南华大学共同研发。车内设置了5个疫苗接种台及处置台疫苗冷藏系统、车载接种系统,可实现智能化和网联化,并能及时与疾控中心监控系统连接,实时向监控系统反馈信息。截至目前,该接种车已申报多项专利。

湖南发布全国首个蘑菇中毒风险地图

为有效预防毒蘑菇中毒,5月17日,湖南省发布了《湖南省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综合防控工作指南(2021版)》(下称《指南》)。

综合2016—2020年各县市区的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生场所类型,将9个县(市、区)列为野生蘑菇中毒高风险区。按风险级别,《指南》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防控措施,指导各地有效预防,努力把蘑菇中毒风险降到最低,减少中毒发生,降低病死率。

湖南省食安委、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湖南省疾控中心每年将根据中毒事件起数或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中毒场所等因素,及时动态调整风险等级。

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首星下线

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5月13日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时刻——首颗卫星下线。

该条卫星智能生产线于2019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具备正式投产运行条件,产线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等典型特征,通过采用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中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功能,满足1吨以下小卫星年产240颗总装集成测试的需求。

据悉,卫星智能生产线建成后,我国小卫星的生产效率将提高40%以上,单颗面积需求将减少70%以上,单星生产周期将缩短80%以上,人员生产效率将提升10倍以上。

新型纳米凝胶让农药不再遇雨无效

近日,西南大学传出消息称,由该校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孙现超研发的新型材料纳米凝胶,其高黏附性能让农药不再怕被雨冲走。相关成果已由《农业食品化学》在线发表。

研究团队利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备出一种纳米凝胶,该凝胶具有较高的叶面黏附强度。将抗病毒化合物包裹在纳米凝胶中,喷洒在农作物叶片表面后,凝胶会让农药有效成分附着在作物叶片上,以可控速度长时间缓慢释放。针对植物病毒,凝胶能够提升抗病毒药剂长时间激活植物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

实验显示,在实际农业生产应用中,该纳米凝胶不仅能够匹配现有农药喷施策略,还可降低雨水冲刷所致药物流失比例,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且凝胶的原料能够降解,可进一步提高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并为新型绿色农药制剂的开发和多功能农药的应用提供新策略。

我国超精密测量技术冲破“封锁线”

近日,由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与苏州慧利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所研发的国产化高端产品——数字化激光干涉仪进展顺利。据介绍,该项目研究成果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PV值测量等核心指标及相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也突破了国外对超精密测量技术的封锁,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

目前,该项目成果完成了数字化激光干涉仪的工程化,研制出多种口径的商业化检测仪器,实现产学研用的完美结合。相关产品及技术已经在国内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推广应用,有助于提升中国高端检测仪器在市场的占有率,推动高精密检测技术发展。

全球最大风电动臂塔机常德下线

5月17日,全球最大风电动臂塔机LW2340-180在位于湖南常德的中联重科塔机智能工厂下线。这款风电动臂塔机最大起重力矩为23 400千牛·米,创下风电塔机世界紀录,堪称风电吊装装备的国之重器。

这款风电动臂塔机最大起重量达180吨,独立吊装高度创下180米的行业新高。该塔机安装拆卸效率高,运输便捷,可覆盖6兆瓦及以下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吊装,工作期间可抗6级大风。该塔机运用数字化技术,且智能化程度提升,可实时监测、反馈相关工况信息,从而保障高空作业人员安全。

我国首座移动式光伏发电站投运

5月13日,来自中国石化西北油田(下称“西北油田”)的消息称,该油田油服中心自主研发的首座移动式光伏发电站试运行成功,这也标志着西北油田向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该移动式光伏发电站利用闲置的井场光伏板和蓄电池建造,采用并网、离网双模式。可实现偏远井场无人值守,并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77吨,节约人工成本约11万元。

作为西北油田清洁能源发展的先驱项目,移动式光伏发电站秉持零投入、零污染、高回报建设原则,采用“退井还林”闲置设备,自主设计安装,现已完成了项目的一期示范工程建设。未来还将建设二期、三期工程,计划将绿色环保工作站用电全部改为光伏发电,成为名副其实的环保工作站。

“最强大脑”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发布

5月21日,天津大学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了一款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这台搭载了“最强大脑”的智能机器人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成为可守护交通隧道的“安全卫士”。

目前,我国隧道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但隧道在建设和运营中可能产生混凝土衬砌开裂、破损、脱落等问题,隧道内的火情、照明不良、路面积水也可能引发伤亡事故。应对这些问题就需要高频度、高强度的巡检。

天津大学大跨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开发的这台新型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拥有一颗“最强大脑”:它由执行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和运维系统四部分组成。机器人通过搭载高清红外相机与多类型传感器,结合激光扫描、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实时采集信号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隧道结构、内部环境、工作设备和交通运营等状态的综合性、全天候监测。

猜你喜欢

移动式凝胶中毒
消夏凝胶弹机
中毒
新型避孕凝胶,涂在肩膀上就可以避孕?
宫斗剧重度中毒
用棉布废料制成的环保气凝胶
应急移动式输油管道的失效形式以及修复补强方法的研究
天哪!我中毒了!
移动式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西游记》中毒记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