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调查研究
2021-08-20许红晴
王 伟, 许红晴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2488; 2.桂林旅游学院 a.商学院; b.文化与传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0 引 言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社会、 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旅游业无疑成为重灾区。作为旅游大省, 广西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 深入了解新冠疫情对广西旅游业的冲击程度, 找出薄弱环节, 精准施策, 促进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关于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较多, 戴斌[1]梳理了新冠疫情初期、 中后期旅游业态的表现形式, 并提出了后疫情时期旅游业的应对方略; 夏杰长等[2]分析指出, 我国旅游业受疫情冲击的程度前所未有, 但韧性十足, 疫情过后有望快速复苏, 主张从政府危机管理和旅游企业自救两个层面多个维度推出应对措施, 并强调要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在创新应用、 供需对接、 旅游管理等方面催生的改革机遇; 石培华等[3]从康养新视角分析了疫情常态化防控与旅游业健康保障能力建设; 明庆忠等[4]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机理、 特征、 表现及后果; 陈旭[5]、 王少华等[6]、 吕宛青等[7]分别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四川、 河南、 云南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综上可见, 全面分析新冠疫情对广西旅游业影响的研究还不多, 站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 将后疫情时代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嵌入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有效测度的研究则更为鲜见。因此, 本文力求全面分析新冠疫情对广西旅游业的冲击强度和恢复程度, 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广西应对新冠疫情的主要措施, 找出广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旅游资源、 旅游服务、 旅游环境、 旅游产业和旅游效益5个维度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熵值法赋权、 运用TOPSIS法进行综合测度; 最终通过时空分析, 多维度揭示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演变进程、空间分布及整体格局, 以期精准识别广西旅游业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补齐短板, 助力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 新冠疫情冲击下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 广西旅游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住宿业、 餐饮业、 交通运输业遭受重创。从2020年1月23日10:00时武汉封城, 至4月8日零时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这76天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的时期, 也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期, 为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经验。但与此同时, 这一时期也使旅游等相关行业步入寒冬, 为春节策划的很多文化旅游项目被迫搁浅, 前期投资颗粒无收, 客源断崖式下降, 旅游行业很多中小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 旅游从业者面临窘境[8]。
1.1 新冠疫情冲击下广西旅游业遭受重创
2020年1—3月,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数据, 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0.52亿人次, 同比下降73.0%; 旅游总消费633.90亿元, 同比下降72.6%。其中, 国内旅游消费626.54亿元, 同比下降72.5%; 国际旅游消费1.07亿美元, 同比下降82.3%(表1)。疫情初期, 部分国家对华采取旅行禁令, 国际旅游消费较国内旅游消费下降幅度更大。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 进入4月份, 中国率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 并在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 开始着手复工复产, 社会经济开始企稳、 复苏, 但旅游业涉及人口流动和疫情防控, 复苏步伐相对缓慢。2020年1—6月, 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1.79亿人次, 同比下降58.3%; 旅游总消费1 971.45亿元, 同比下降61.2%。其中, 国内旅游消费1 963.95亿元,同比下降60.5%; 国际旅游消费1.09亿美元, 同比下降93.2%。最新数据显示, 2020年1—9月, 广西接待的国内外游客4.13亿人次, 同比下降39.1%; 旅游总消费4 601.90亿元, 同比下降43.2%。其中, 国内旅游消费4 593.82亿元, 同比下降42.0%; 国际旅游消费1.17亿美元, 同比下降95.7%。由图1可见, 国内旅游指标降幅有所收窄, 但国际旅游指标降幅进一步加大, 这与国内疫情防控较好而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基本态势一致, 疫情防控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表1 2020年前三季度新冠疫情冲击下广西旅游业的主要指标
图1 2020年前三季度广西国内旅游消费与国际旅游消费降幅变动趋势比较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 是广西旅游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国际旅游方面, 桂林在海外旅游市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入境过夜游客人次一直稳居国内前列, 2019年桂林国际旅游收入占广西国际旅游收入总额的近60%。在国际旅游严重受挫、 桂林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双重背景下, 桂林旅游业承受的压力更大, 2020年第一季度, 桂林各项税收收入同比下降22.8%, 与此同时, 疫情防控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面临刚性需求, 致使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剧。
1.2 新冠疫情冲击下广西旅游相关行业下滑严重
2020年1—3月, 新冠疫情冲击下, 广西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加值同比下降41.1%, 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9%,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3%, 与旅游业关系最紧密的住宿和餐饮业下滑最为严重。2020年1—6月, 广西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9%, 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5%,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 各项指标下滑幅度明显收窄, 显示了广西旅游相关行业的韧劲和活力, 表现出了复苏回暖的良好迹象。以桂林市为例, 2020年1—3月, 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67.7%, 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53.0%, 降幅非常剧烈,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 截至8月底, 餐饮业降幅已经收窄至30.8%, 住宿业降幅收窄至59.0%(图2)。可见, 虽有复苏的迹象, 但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 依托跨区域旅游的住宿业较餐饮业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
图2 2020年1—8月桂林市住宿业与餐饮业营业额及其降幅变动趋势比较
从交通客运量的视角分析, 如表2所示, 以漓江游船为主的水路交通客运量降幅最大, 3月份同比下降90.6%,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 降幅逐月收窄, 但恢复速度仍较为缓慢, 8月份水路运输客运量同比降幅仍然高达51.4%, 可见, 后疫情时代人民群众对较为封闭的水上旅游出行仍然比较谨慎。民航客运量在疫情初期受到的冲击较大, 3、4月份同比降幅均超过了70.0%, 但进入5月份后复苏步伐加快, 到8月份同比降幅已经缩小至22.9%。铁路客运量受到的冲击仅次于水路和民航, 复苏的节奏与民航复苏的节奏及疫情防控的形势基本一致。公路运输相对民航与铁路距离较短、 运量较大、 出行需求的刚性较强, 因此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客运量相对稳定, 但是恢复迹象不明显, 甚至8月份同比降幅较之前几个月更大, 达到20.3%。这可能与铁路、 民航快速复苏挤占了一定市场份额有关系。各种交通方式的下降幅度及其变动趋势如图3所示。
表2 2020年3—8月广西交通客运量同比下降幅度及其变动趋势
图3 2020年3—8月广西交通客运量同比下降幅度及其变动趋势
1.3 新冠疫情冲击压力下广西旅游业复苏的步伐正在加快
当前,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广西旅游业复苏的步伐也在加快, 从五一、 端午、 中秋及国庆等假日旅游的数据变动趋势便可以清晰地说明这一点。2020年五一假期, 疫情防控形势刚刚好转, 防控措施还很严厉, 部分景区限量开放或尚未开放, 人民群众旅游出行的意愿也不高, 国内外游客人次和旅行消费与去年同期比较, 恢复程度均不足40.0%。到6月下旬端午假期, 国内疫情防控良好, 复工复产复学的节奏正在加快, 人民群众自觉防控的意识也在加强, 加之端午假期仅有3天, 旅游出行的人次和消费额虽有上涨, 但并不明显, 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恢复程度达到去年同期的45.7%, 但是旅行消费与去年同期比较, 仍不足40.0%。到10月中秋、国庆假期, 国内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日臻完善, 人民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旅游出行风险较小, 长期被压抑的旅游出行意愿高涨。如表3所示, 2020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 广西全区共接待游客3 255.84万人次, 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85.6%, 高出全国6.6%; 实现旅游消费224.90亿元, 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85.9%, 高出全国16%, 较云南、 贵州等周边省份也处于领先。广西旅游业强势复苏的迹象非常明显(图4、 5), 仅10月3日, 桂林漓江景区就接待了游客4.3万人次。阳朔印象·刘三姐、 桂林漓江千古情等旅游演艺呈现爆发性增长, 演出场次最高每天分别增至3、 8场, 达到单日场次历史之最。北海银滩、 百色通灵大峡谷等景区接待游客人数接近75%的景区承载量。桂林、 柳州星级饭店及民宿预定情况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部分高端民宿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景象。与此同时, 自驾游、 家庭游、 周边游、乡村游、 康养休闲和度假旅游, 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旅游新趋势。
表3 2020年广西假日旅游主要指标及其变动趋势
图4 2020年广西假日旅游人次及其恢复程度
图5 2020年广西假日旅游消费及其恢复程度
2 广西旅游业应对新冠疫情的主要措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广西旅游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统一部署的同时, 针对广西的实际情况, 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2020年1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 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针对疫情防控先后制定了9项具体措施。1月24日, 广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全区营业性演出、 歌舞娱乐、 游戏游艺、 上网服务经营场所暂停营业; 各级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群众艺术馆)、 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实行闭馆; 全区旅行社组团旅游暂停业务, 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均取消或延期。1月25日下文暂时关闭国家A级旅游景区。同时指导各市各部门相关单位服从大局、 服务大局, 妥善处理好游客在退票、 退团、 退费和行程调整方面的合理诉求, 加大行业监督力度, 加强疫情防控。坚持以游客为中心, 为湖北滞留在桂游客指定住宿酒店, 为滞留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1月28日广西旅游协会发出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 呼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 加强行业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为解除疫情后的业务开展打下坚实基础。2月4日, 广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第2号令, 禁止各类公众聚集活动、 禁止开展集中展销活动、 暂时关闭科技馆、 图书馆、 美术馆、 博物馆、 游泳馆、 球馆、 影剧院、 酒吧、 网吧、 KTV、 歌舞厅、 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 文化活动一律取消。2月15日,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助力疫情防控, 宣布等疫情过后广西541家旅游景区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实行全年免费。2月24日, 广西文旅厅发布疫情防控期间A级旅游景区有序受控开放的通知及安全开放工作指南。3月24日, 广西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广西文化和旅游行业加快全面复工复产工作指引》。4月22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指出, 要积极做好景区景点疫情防控工作, 推动“本地人游本地、 周边人旅周边”, 科学引导广大游客健康放心出游。6月18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要求提升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优化文化旅游消费环境、 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提质扩容。8月4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要求构建“三地两带一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全面推动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10月10日, 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 自治区主席陈武表示, 要把文化旅游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将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打造,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扶贫, 全力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总之,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广西旅游业持续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 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发展、 切实强化市场监管,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 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旅游产业规模和效益欠佳、 总体发展质量不高
截至2020年1月, 广西有国家级5A景区7家、 4A景区247家, 共254家; 贵州国家级5A景区7家、 4A景区120家, 共127家; 云南国家级5A景区8家、 4A景区74家, 共82家。广西优质旅游资源丰富, 4A以上国家级景区数量是贵州2倍多、 云南的3倍多, 但是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并不尽如人意。2019年, 贵州全省旅游总人数突破11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突破12 000亿元; 云南全省旅游总人数达到8.1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突破11 000亿元; 广西旅游总人数比云南略高, 为8.76亿人次, 但旅游总收入为三省区最低, 刚刚突破10 000亿元。最优的旅游资源, 最低的旅游收入, 揭示了广西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的现实。
3.2 旅游要素供给不足、 企业盈利能力偏弱
如表4所示, 广西A级旅游景区数量最多, 但与之配套的文化和旅游机构数量相对不足, 在各项指标中仅艺术表演场馆一项名列第一, 旅游要素供给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4 2018年广西、 贵州、 云南主要文化和旅游机构数量比较
根据2019年《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 2018年全年, 广西507个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19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80.72亿元。 广西A级景区数量居全国第7名,但当年实现旅游收入仅列全国第19名。 与之相比, 贵州359个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55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301.78亿元。贵州A级景区数量仅列全国第17名,但旅游收入高居全国第3名。分析发现, 广西A级景区人均门票收入为13.61元, 贵州为13.78元, 两者相差无几; 但是, 游客在广西A级景区人均消费36.86元, 在贵州A级景区人均消费118.35元, 贵州约为广西的3.2倍; 广西A级景区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36.92%, 而贵州该指标仅为11.64%。由此可见, 广西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 门票收入占比偏高; 贵州以较少的旅游资源取得了丰厚的旅游收入, 门票之外的旅游创新收入占很大的比例, 这一点非常值得广西深入调研、 学习和借鉴。
从住宿业的视角分析, 2018年广西星级饭店共386家, 实现营业收入445 045万元, 但营业利润仅为4 070万元; 贵州星级饭店共221家, 实现营业收入244 112万元, 但营业利润高达6 272万元。广西星级饭店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0.91%, 与贵州的2.57%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而同年云南该指标更是高达8.97%。究其原因, 有两种可能: 一是广西旅游业发展较早, 酒店业竞争激烈, 星级饭店、 非星级饭店、 民宿等鱼龙混杂、 竞相杀价, 数据显示, 2018年广西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4.71%、 平均房价为225.75元/天, 两项指标均低于云南和贵州; 二是广西星级饭店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各项成本控制不利, 导致盈利水平偏低。
3.3 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广西整体经济水平不高、 经济总量规模偏小、 核心城市带动能力较差、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偏低、 旅游产业创新不足, 这些问题导致广西旅游相关的衍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旅游服务总体质量欠佳, “好山好水好风景”没能带来好的体验和满意度, 吸引游客的能力尚可, 但是留住游客、 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的能力不足。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发挥、 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低水平恶性竞争则进一步恶化了旅游产业生态, 旅游业管理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查询“旅游”关键词, 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中有231家广西企业, 其中, 国际旅游城市桂林最多, 高达72家; 查询“旅行社”关键词, 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中有100家广西企业, 其中, 国际旅游城市桂林最多, 高达28家。可见, 净化广西旅游环境, 优化广西旅游服务质量, 提高广西旅游管理水平, 是促进广西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4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与测度体系
当前,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旅游、 全域旅游、 休闲健康旅游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旅游休闲作为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获得感息息相关。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既是产业内部结构优化、 效率提升的客观要求, 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关切。
4.1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因素很多,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9-18], 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旅游资源是否具有高质量; 二是旅游服务是否具有高质量; 三是旅游发展的支撑环境是否具有高质量; 四是旅游产业是否具有高质量; 五是旅游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否具有高质量。
4.1.1 旅游资源高质量 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景区资源和文化资源, 衡量景区资源质量高低的指标主要有A级景区的数量, 为了突出高质量, 选取5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4A级旅游景区数量作为衡量指标。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 博物馆、 纪念馆、 世界遗产等文化旅游资源, 考虑数据可得性, 选取公共图书馆数量作为衡量指标。
4.1.2 旅游服务高质量 旅游服务质量主要考察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可以用旅行社数量和星级饭店数量来表征; 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主要考察交通设施和卫生基础设施, 可以用单位面积公路里程数和城市公共厕所数来表征。
4.1.3 旅游环境高质量 旅游环境质量主要考察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 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促进旅游创新和产业升级, 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提高游客满意度、 增强旅游品牌形象的美誉度。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可以用森林覆盖率、 每平方千米园林绿地面积、 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 单位面积工业烟尘排放量、 单位面积废水排放量等指标来表征; 旅游目的地经济环境可以用人均GDP、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指标来表征; 旅游目的地社会环境包括安定、 文明、 诚信、 友善、 热情、 好客, 以及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等, 但上述方面难以量化,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 选取人均教育经费和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来表征旅游目的地的教育环境和居民综合素质。
4.1.4 旅游产业高质量 旅游产业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旅游产业结构的国际化, 可以用入境游客数量/游客总数量、 入境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等指标来表征; 二是旅游产业效率的高级化, 可以用国内游客人均消费、 国际游客人均消费、 A级景区年均接待旅游人数、 A级景区年均旅游收入等指标来表征。
4.1.5 旅游效益高质量 旅游效益可以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来考察, 旅游经济效益可以用旅游总收入/GDP、 人均旅游收入等指标来表征; 旅游社会效益可以用旅游从业人数/全社会从业人数、 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 旅游相关专业学生数/高等院校学生总数等指标来表征。其中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主要反映旅游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计算方式借鉴了王新越等的研究, 公式为城镇化率除以旅游产业总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指标值越大, 表明旅游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强度越大; 反之, 则表示作用强度减弱[19]。
4.2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模型构建
4.2.1 基于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 熵值法是一种基于指标数值离散程度的客观赋值法, 具有不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的优势, 指标数值离散程度越大, 说明其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越高, 故该指标权重越高; 反之, 则指标权重越低。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指标标准化
其中:i表示省份;j表示测度指标;Xij表示原始的指标值;Yij标准化后的指标值; max(Xij)和min(Xij)分别表示Xi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gj, 差异系数越大越好, 表示该指标对于研究对象所起的作用越大。
gj=1-ej。
依据上述公式, 利用SPSSAU软件, 根据广西14个城市2009—2018年度各指标的原始数据, 计算熵值法下各指标的权重(表5)。
表5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4.2.2 基于TOPSIS法进行综合测度与评价 TOPSIS法通过比较各测度对象与最优方案及最劣方案的相对距离进行量化排序, 具有计算简单、 结果合理的优势[20]。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加权矩阵R
R=(rij)n×m, 其中rij=Wj×Yij。
(4)计算各测度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相对接近度Ci
其中, 相对接近度Ci介于0~1,Ci值越大表明测度方案i与理想方案越接近,得分越高。
4.3 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变进程和空间格局, 以广西14个城市为样本, 在熵值法确定权重的基础上, 利用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的决策支持系统, 测度和计算了2009—2018年广西各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TOPSIS法测度得分及排名, 结果见表6。相关指标计算时用到的数据均来源于2019年《广西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相关各市统计年鉴。
表6 2009—2018年广西各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TOPSIS法测度得分及排名
可见, 2009—2018年桂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一直稳居第一, 可谓"一枝独秀"。南宁紧随其后、 位列次席, 与桂林相比, 2009—2014年呈追赶态势, 总体差距不断缩小, 2009年TOPSIS法测度得分落后桂林0.336, 到2014年该差距迫近至0.216, 个别指标已实现反超, 如旅游文化资源、 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旅游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旅游景区经营效率以及旅游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多项指标均优于桂林; 但2015年之后, 桂林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主要原因是桂林在旅游景区资源、 旅游服务接待能力、 旅游生态环境、 旅游产业国际化和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 而在前述南宁领先的诸多方面则缩小了相对劣势。10年间, 荣登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第3名的有柳州和北海, 其中柳州7次、 北海3次, 柳州更具优势, 但与桂林、 南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看, 广西其他10个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均相对滞后, 历年TOPSIS法测度得分多不足0.2, 特别是来宾, 10年中有9年在广西14个城市中位居末位, 历年TOPSIS法测度得分均不足0.1。若以各市10年得分的平均值为标准, 从第1到第14名依次为: 桂林、 南宁、 柳州、 北海、 崇左、 贺州、 防城港、 百色、 河池、 梧州、 贵港、 钦州、 玉林和来宾。
为了更加直观地分析广西各城市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 采用ArcGIS软件将广西各市TOPSIS法测度得分分成4个等级(一等≥0.5, 0.5>二等≥0.3, 0.3>三等≥0.15; 四等<0.15), 进而通过空间分析增强测度结果的可视性, 具体如图6、 图7所示。第一等级城市仅有桂林; 第二等级城市仅有南宁, 十年来未有变化; 第三等级, 2009年仅有柳州、 北海、 贺州、 崇左4市, 2018年扩大到8市, 新增了防城港、 钦州、 河池和百色; 第四等级城市数量则由2009年的8个减少到了2018年的4个。整体看, 广西各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金字塔”型分布, 且有“塔尖愈尖、 塔身愈宽”的趋势。2018与2009年比较, 桂林、 南宁等“塔尖”城市TOPSIS得分均有上升, 在全区的相对优势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 广西14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2018年TOPSIS得分比2009年更高, 其中, 崇左、 钦州、 南宁、 柳州、 河池和防城港6市与桂林的相对差距比10年前略有缩小。这说明广西城市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虽然很大、 区域内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突出表现为大多数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第三等级的“塔身”城市数量不断扩大, 第四等级旅游业发展滞后的城市数量明显减少, 整体结构趋于优化。从空间上看, 桂林、 南宁为“塔尖”, 柳州、 北海、 崇左、 贺州、 防城港、 百色、 河池、 钦州为“塔身”, 梧州、 贵港、 玉林和来宾为“塔底”。
图6 2009年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
图7 2018年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
具体到各个城市, 则应针对测度指标中的短板精准施策。如: 桂林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较低, 单位面积园林绿地较少, 公路交通便捷度不高, 人均GDP、 人均教育经费等旅游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欠佳。南宁5A级优质旅游资源稀缺, 旅游目的地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偏低, 旅游产业国际化的步伐迟缓, 旅游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偏低。柳州作为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 单位面积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较大, 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待优化。梧州的短板主要是优质旅游资源较少、 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不高。北海工业废水和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并不高, 但是由于北海国土面积较小, 单位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单位面积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居全区首位, 加之森林覆盖率全区最低, 因此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待优化。贺州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全区最低, 旅行社、 城市公共厕所等数量偏少。崇左A级景区年均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表现不佳。防城港4A以上景区数量全区最少。百色单位面积园林绿地较少、 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带动作用均不强。河池人均GDP全区最低、 公路交通便捷度也是全区最差。钦州2015年之后旅游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排名也由原来的第13位跃升并维持在前8名的水平, 主要得益于园林绿地面积几何倍增长、 交通便捷度有较大改善、 单位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明显减少。钦州的短板和玉林有相似之处, 两者均在旅游接待能力和入境旅游收入等方面处于全区相对落后的位置。贵港人均旅游收入、 人均教育经费、 每万人高校在校生数、 星级饭店数均为全区最低。来宾旅行社数量、 入境游客数量占比、 入境旅游收入占比、 国内游客人均消费等多项指标全区垫底。诚然, 旅游资源的自然禀赋决定了各地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新经济时代, 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 多样化的态势, 旅游产业创新、 旅游环境改善、 旅游管理优化、 旅游效益提升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 各地应扬长避短、 因地制宜, 借助数字化、 智能化等科技手段, 运用产业化、 资本化等要素力量, 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