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污水治理新模式展现农村面貌新颜值
2021-08-20姜旭洋郭林瑞江苏省丹阳市委办公室
姜旭洋 郭林瑞/江苏省丹阳市委办公室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应有之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自被省住建厅列为首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以来,丹阳市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实施建设,统一组织运营、统一政府监管”的“四统一”工作要求,创新污水治理模式,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构建了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路径,为持续展现农村“美的景象”夯实了基础。该模式被国务院江苏督查组列为3条典型经验做法之一,受省政府领导批示推广。
坚持精准施策,在推行市场化中健全治理体系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通过运用市场化手段、创新建管模式,加快推进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力促进污水运维管理工作持续高效发展。一是精心组织,夯实治理保障。建立高位协调推进机制,成立新一轮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由市委督查室、农业农村局、经济发展局、水务集团等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大格局。围绕基层矛盾隐患,建立市、镇、村协调机制,成立矛盾协调班子,做到矛盾出现不过夜,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扎实有力。二是科学规划,优化治理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制定《丹阳市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丹阳市新一轮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按照“能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原则,通过集中式、分散式、纳管式处理等方法,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效能。三是市场运作,激发治理活力。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散、量小、点多、单个项目投资少,且环节多、监管难等问题,丹阳市由水务集团牵头,采用市场化运作、项目总承包形式,委托专业化公司,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从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建设运营,实行一体化推进、规模化建设和专业化管护。项目采用EPC+O模式操作,合同期20年,建设期4年、综合运行期18年。截至目前,已经完成420个村庄43000余户的生活污水治理,污水处理总规模达1万吨/日,每年可销减COD250吨、氨氮130吨、总磷9吨,总氮20吨。
聚焦高质高效,在打造标准化中提升治理效能
立足农村实际,以循环利用为导向,以效果长远为目标,完善标准体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做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品牌。一是高标建设,规范项目质量管理。坚持严把管材质量,全部采用成品化粪池、管道、窨井、沉沙井等设备,并严格执行材料抽检制,提高污水收集系统密闭性、可靠性。每户在卫生间出水处新建三格式玻璃钢化粪池、在厨房间出水处新建隔油隔渣井,有效收集农户家中生活污水,确保每户排放的污水应收尽收。二是循环利用,打造绿色发展模式。坚持应治尽治、利用为先,针对纳管截污的污泥,由运维团队或农户定期清理收集化粪池中的粪渣、隔油隔渣井内的油渣,并作为种植的有机肥使用,推动了厕所粪污治理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了污水资源化利用。针对村外污水处理设施所产生的污泥,由运维团队定时清理收集,并运送至污水处理厂,经机械脱水后,将泥饼送至专业处置单位进行资源化利用,制作保温砖。三是全民聚力,营造良好治理氛围。在工程建设和运维阶段,通过建立村民议事小组,实行村民全流程参与、监督,使得村民对涉及切身利益的污水治理工作“说得上话”。凝聚污水治理工作共识,采取宣传、展示、观摩等形式,提升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形成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
立足长治长效,在促进规范化中加强日常管护
坚持制度引领,完善日常监管体系,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强化激励惩戒措施,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工作规范有序,提升项目建设、运营和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一是强化考核,实行绩效与付费挂钩制度。建立按绩效付费的运行维护考评制度,根据百分制考核细则,按照“按月考核、半年付费”的方式,从项目运营管理、管网运行、设施运行、水质管理、群众意见5个大项、18个子项进行严格监管和考核。考核得分大于(等于)90分的,全额支付该考核期污水处理服务费;考核得分低于90分的,按实际得分与90分的差额比例相应扣除该考核期的污水处理服务费;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扣除该考核期污水处理服务费的35%。二是明确标准,制定严格的违约处罚规则。按照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5%的要求,对总包商进行严格管理和约束。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尾水排放水质评定不合格的,将实行违约金处罚制度。三是创建平台,建立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智慧运维建设,搭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监控平台,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终端站点数据传输,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同时,由水务集团、总包商组成的监督工作组,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提高农村污水治理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