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失能老人行为特征的日间照料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2021-08-19熊浩杰马云林

设计 2021年15期
关键词:照料中心空间

熊浩杰 马云林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8-0138-04

引言

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7.9%。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87亿人左右。随着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失能老人的照护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事业、室内设计等领域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失能老人在家庭中接受照料,其家庭照护者承担着巨大的身心负担,亟待建立一批专业化日间照料中心,以保障老人的安全、舒适与尊严。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承担着失能老人居住、活动、饮食起居、康复护理等多种功能,其室内设计关系到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探究失能老人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考虑失能老人对环境需求的特殊性,并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室内空间对提升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失能老人与日间照料中心

(一)失能老人

失能老人主要指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身体机能损伤或生理、心理疾病导致身体、精神上的创伤,进而丧失部分或全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基于失能老人的研究范围、调研技术以及信息可靠性,存在认知障碍的(失智老人)将不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笔者的研究对象主要为身体机能存在障碍的失能老人。

(二)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保健康復、精神慰藉、休闲娱乐和日间休息等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本文研究的养老设施主要是指在社区内兴建或改造的,且接收对象主要是以不能自理的介助老人和轻微介护老人为主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失能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的生活环境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和运营环境。不同环境要素对失能老人的影响也各有差异。社会环境主要指失能老人与日间照料中心周边人物之间的关系;物理环境主要指刺激,陈设,空间等对失能老人带来心理、行为等影响的相关要素;运营环境是指照料中心面向失能老人的护理条件和护理内容。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室内设计中,失能老人的行为源于其感官对于环境刺激的反馈。室内空间中的功能布局、室内陈设、空间要素、设施设备的设计和运用对照料中心的老人的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失能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设计相应的支持性环境模式,加入适当的刺激元素与引导,依循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尽可能激活失能老人的参与能力,帮助老人阻抗失能、适应环境,能够发挥物理环境的积极作用。

二、失能老人的行为特征

失能老人的行为特征受健康状况影响较大,例如介助和介护老年人,因身体各项功能退化,其活动范围及活动时间也会因此受到限制,其行为模式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一)轻、中度失能老人偏爱身体机能锻炼,他们乐于通过运动康复的方式来恢复身体机能,尽可能使自己能够独立,回归社会生活。

(二)失能老人进行交往活动的频率与活动场地的可达性和视线通达性密切相关,将餐厅、门厅、辅助空间与活动厅合并设置,能够显著提高活动室的利用率。

(三)室内环境中的陈设丰富程度对失能老人开展活动有一定的影响,配置丰富的室内元素,如花草、书架、鱼池、沙发、挂画等能够激发老人产生自主的活动。

(四)失能老人的社交行为经常发生在必要性活动中,他们在接受照护服务的前后常在护理站附近徘徊或等候,因此护理站成为了引发老人社交行为的高频地点。

三、基于失能老人行为模式的日间照料中心空间需求分析

在进行失能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室内设计时,应根据老人的行为模式,将老人的行为特征与日间照料中心有机地衔接起来,深度分析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所开展的各类行为的流程和动作以及行为所涉及的功能空间,了解失能老人在功能空间中所对应的行为需求,才能真正实现设计与使用者的沟通与对话,营造更好的场所体验。

(一)到达离开行为对应的空间需求

到达和离开是老人从家到日间照料中心转换的重要过程,影响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体验和情绪。到达和离开的行为主要包含下车、步行至入口、欢迎/送别、存储物品、等候接待等一系列动作。在设计上应该给予失能老人从家到日间照料中心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上的舒缓过渡,在老人适应空间后逐渐增加刺激和压力。

到达和离开的空间其中主要涉及入口、门厅、过渡空间等,所对应的需求包括:良好的过渡和转换体验;友好的入口设计;支持性环境设计;提供交流与储藏空间;清晰明了的标识系统。

(二)步行行为对应的空间需求

针对步行行为的空间设计对失能老人生活的独立和康复有着很大关联。步行行为主要包含漫步、交流、感知行为等内容。以失能老人的步行行为为导向的设计应尽量减少物理空间上的高差和思维认知上的迷惑给老人带来步行行为上的限制。

步行行为几乎涉及了日间照料中心整个空间范围,所对应的空间需求包括:有趣的步行过程;消除步行行为所对应的环境障碍;层次丰富的空间过渡;促进交往活动的空间;适当的环境刺激;联系各个活动空间。

(三)交往活动行为对应的空间需求

老年人的交往活动是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设计的重点,为老人构建舒适的交往空间鼓励老人之间相互交流,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交往活动是更侧重于失能老人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活动类型。交往活动行为包含谈话、坐下或行走、小组活动、群体活动、两人交流、多人交流等内容。

交往行为所涉及的空间主要包括护理站、门厅、走廊、居室、活动室等,所对应的需求包括:易于交往的家具布置方式;适当的感官刺激;丰富的环境元素;营造不同私密层级的空间。

(四)就餐行为对应的空间需求

失能老人的就餐行为是老人最主要的活动。首先为失能老人设计的餐厅应留有服务人员协助老人入座的空间以及满足轮椅老人进行轮椅回转的操作空间。其次在针对就餐行为的日间照料的设计中,除了为老人提供营养健康的膳食以外,还应鼓励老人参加家务活动,比如收拾碗筷、洗涤盘子等,这类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够增加老人的自我认同感,锻炼并维持他们的身体机能。就餐行为涉及休息等候、观看菜谱、洗手、取餐、就座用餐、加餐、离开等一系列动作。

就餐行为所涉及的空间包含走廊、卫生间、餐厅等,所对应的需求有:合理的就餐流线设计,避免拥挤、相撞;支持性环境设计;促进交往活动的空间;适当的感官刺激;支持失能老人自主选择的权利。

(五)如厕行为对应的空间需求

如厕和洗浴行为对于身体机能存在障碍的失能老人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行为活动。如厕行为包含移动到卫生间、转移到坐便器、排便、冲厕、洗手、离开等一系列动作。在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中,应针对失能老人“如厕难”的问题,将卫生间的动作详细划分,明确在哪个部位,在进行哪个动作上出现了问题,找出问题的所在,解决老人在完成该动作的困难,减轻老人如厕行为的问题。

失能老人的如厕行为所对应的空间需求主要有:私密性;辅助性设备;安全保障;留有护理人员协助老人的空间。

四、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室内设计策略探究

(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空间模式设计

1.平面布局采用小规模、组团化的形式

平面布局采用小规模、组团化的形式,有利营造居家的生活氛围,让失能老人对日间照料中心的环境备感安心。组团化生活单元不仅可以缩短服务人员的动线,提高服务效率,保证视线兼顾到每位老人,还能有效减少失能老人的压力和焦虑,促进老人彼此之间的熟识和交流,增强老人在照料中心生活的归属感。对于失能程度较高的老人宜在组团居室内采用组团多人间的布局方式,既保护了老人隐私,又便于护理人员集中护理。

2.空间布局的私密、层次性设计

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除了要适应失能老人特殊的身体、行为特征的变化,配备完善的医疗护理条件以外,还应关注到失能老人对于空间私密性的需求。从观察失能老人的行为模式可以得出,他们通常是由私密空间到半私密空间,再进入半公共空间,最终到达公共空间的。因此在进行空间布局的设计时,考虑到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在各空间的衔接时,可以通过区分空间的层次和精心处理空间界限的方式使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形成缓和的过渡。

3.空间的动线设计

在日间照料中心的动线设计中,考虑到失能老人运动康复的需求和他们的身体状况,可采用环形动线的模式来联系各个空间,在回路中融入不同的功能区,给予失能老人适当的环境刺激,并且在路线过程中配备扶手、休息座椅等必要性辅助设施。失能老人的身体机能存在障碍,通常情况下应保证失能老人获取服务的路线尽量简短、便捷,并避免与工作人员发生;中撞。

(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空间要素设计

1.形态设计

在着手失能老人空间的形态设计时,应重视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比如室内各个空间的墻体的转角处、柱子的阳角面需要进行圆弧或切角的方式处理,减少尖角、锐角等造型,使老人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营造安宁舒适的空间氛围。空间可多采用圆形、圆弧等曲线造型,避免给人生硬冷漠的感觉。室内家具应选择采用倒圆角处理方式的家具,确保失能老人的安全,将意外带来的伤害最小化。

2.色彩设计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色彩设计宜采用暖色调为主,利于营造居家的环境氛围。基于失能老人特殊的心理状况,黑色或深色等低明度、低彩度的颜色容易使老人感到失去希望,产生消极情绪,应尽量减少使用。老人频繁活动的居室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局部可以使用艳丽色,作为空间的点缀和调剂,增添空间色彩的品质感,为老人提供适当的感官刺激。

3.声音设计

在日间照料中心的声音环境设计中,噪声处理是主要问题。由于失能老人存在声音分辨能力的下降的情况,空间存在噪声会增加听觉困难,不利于老人们的沟通交流。在室内空间中的地面、墙面应合理地选择吸音材料,减少环境噪音对老人语言交流的影响,社交活动较多的区域,如各种活动室中可采用窗户隔音膜、增加窗帘厚度等方式降低噪声对老人沟通交流的干扰。

4.照明设计

暂时性的失明以及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是失能老人的常见病症。在日间照料中心的环境设计中,应采用全局照明与局部照明结合的方式,其中全局照明提供整体环境的照明条件,而局部照明光源负责改善部分的照明条件,烘托空间氛围,如图1所示。为防止失能老人产生眩光,人工照明光源应该尽可能使用反射、折射光源与面光源,避免使用高强度的点光源照明。除此以外,显色性也是光源选择中的重要环节,有必要选择高显色性及光谱范围接近日光的灯具适应老人色彩辨别能力的衰退。

(三)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各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1.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居室设计

失能老人居室空间设计必须保证拥有良好的人体工学环境,应对老人日常使用的辅具、设施进行精细化设计,并配备智能化硬件设施设备,最大程度上帮助老人自立自理。

(1)为失能老人配备智能化家具

例如针对卧床老人日常生活场景所设计的多功能床,使用按钮或声音控制便可以实现翻身、屈抬腿、换尿垫等多种动作,便于失能老人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理,一些北欧的养老设施中还为卧床老人专门设计有吊轨,护理人员预先用吊带固定好失能老人,接着使用按键操控移动的目的地,确定后,吊臂沿着滑轨的方向移动老人至卧室、卫生间等地,减轻了照护者的压力。考虑到失能老人的行动不便,老人的居室可配备智能空调系统,室内能够感应天气的状况进行温度、湿度的调节,并且灯光也能够依循老人不同的行为动作进行强弱冷暖的调节。

(2)构建日间照料中心的智能化系统

为失能老人创造智能化系统,让老年人在照料中心日常生活中获得健康管理服务、安全照顾支持以及丰富的体验。将监测范围从老人的居室延伸到照料中心的各个功能空间当中,实现对老人生活环境实时监测与管理。智能化系统对老人日常生活进行全方位地数据管理,利用云端联动技术实现对老人包括物联网检测数据、老人活动感知监测、健康数据、自动报警监测、图像视频数据等记录,家属可从网络平台中及时掌握老人的日常生活、健康状态、安全防护状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能够与老人进行多样的交互活动,例如与老人谈话、陪伴老人生活、辅助护理、视频通话等多重功能,不仅有助于减少老人的孤独感,还可以起到活跃老年人思维的效果。

(3)居室应为护理人员留有操作空间

引入医养结合的概念,照料中心的医护人员可上门为老人提供定期检查、定期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失能老人在进入护理期后,日常生活需要轮椅、担架等设备辅助移动,工作人员帮助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卧床的失能老人的床边应留有600mm的距离,方便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另外,必须保证居室内有一处直径大于1500mm的轮椅回转空间,保证轮椅老人正常通行。

2.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活动空间设计

多功能活动空间是老人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老人们在其中开展棋牌、书法、做操、聊天等各类活动,属于日间照料中心的核心区域,其设计应满足不同老人的需要,尽可能容纳多种功能。

(1)利用环境因素促进失能老人互相交往

活动空间需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并配置丰富的室内元素,如花草、鱼池、沙发、电视、手工桌、装饰小品等具有生活气息的元素,引导老人产生自发性的活动,如图2所示。运用室内环境的材料、灯光、形态、家具的布置营造轻松的氛围和居家的尺度,吸引老人参与各种项目,增强老人与老人之间、老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往活动。老人喜爱在明亮、安静的角落停留,因此宜提供座椅、沙发形成老人日常交流休闲的区域,如图3所示。通过空间环境的营造诱导老人产生积极的生活行为方式,使环境与老人产生良性互动。

(2)灵活布置活动空间,满足多种需求

日间照料中心老人的活动空间应具备良好的可达性和视线通达性,活动空间应与居室同层布置,便于老人到达活动空间。老人的活动空间可与护理站合并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便于老人与工作人员沟通,随时观测和看护到活动空间失能老人活动的情况,如图4所示。公共活动空间也应注重老人的私密性,可为部分老人单独设置私密空间,如在转角处设置推拉门,方便老人与家属之间的私密谈话,为空间提供多种利用方式。

3.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餐厅设计

一日三餐是失能老人日常活动的组成部分,构建餐厅的舒适性和易用性,营造温馨和谐的就餐氛围也是提升失能老人生活品质的有效方式之一。

(1)为失能老人构建方便的就餐环境

在日间照料中心的餐厅设计中,考虑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就餐的方式,空间的布置需要灵活适应不同老人的身体情况。第一,为了便于失能老人使用辅具进出餐位,应保证足够的通行空间便于轮椅、餐车、助行器等通过。部分失能老人有协助用餐的需求,餐桌旁还应为护理人员留出适当的空间。第二,失能老人在就餐、活动时会有清洁、洗手的需求。餐厅附近应设置洗手池,可结合开放式厨房设置,以便老人餐前餐后的清洁,并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洗菜、洗盘子等,锻炼老人的身体机能,鼓励老人自主参与活动。第三,供老人用餐的桌椅应有靠背和扶手,在保障老人的安全的同时也能便于老人起身。用餐的桌椅考虑到轮椅使用者,可采用专门设计的花瓣形状的适老化餐桌,便于轮椅老人接近、搭手。

(2)为餐厅营造交往活动的功能

餐厅除了满足基本的就餐功能以外,还能成为兼具失能老人彼此交往、沟通、休憩、组织活动的交往空间,可以将桌椅、隔断灵活布置,以便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赋予空间多重功能。

4.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交通空间设计

(1)构建无障碍的通行环境

日间照料中心的出入口必须设置坡道和扶手等无障碍设施,保证轮椅老人顺利通行。照料中心的通行空间应保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引发老人产生步行行为,便于老人进行康复锻炼。走廊内的路面要平坦、防滑并赋予相应的支持性环境设计,比如偏瘫的失能老人左右偏瘫表现不同的情况、轮椅通行的失能老人需要借助扶手,所以在走廊两侧均要设置连续的扶手,且扶手应尽可能设置上下两侧。

(2)优化导视系统,增强空间辨识度

日间照料中心的交通空间主要包含出入口、门厅、走廊、楼电梯等,作为联系各个功能空间的枢纽,每个部分都应设置辨识性强的标识,引导老人的通行行为,还可利用色彩作为失能老人区分不同空间的媒介,如居室和活动室选择不同颜色的门,增强空间的辨识度。

5.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公共卫生间与浴室的设计

(1)构建安全的卫生间、浴室环境

卫生间、浴室是失能老人跌倒、突发疾病等突发意外频率最高的空间,其安全性应是设计人员考虑的重点。在卫生间、浴室的安全性设计上,其一,进出卫生间应做到无高差,内部选用防滑、不积水地面材质。其二,为了协助失能老人完成如厕、洗浴的一系列动作,需要在卫生间坐便器旁、淋浴区旁设置相应的安全扶手。其三,由于失能老人的身体机能条件导致其平衡能力差,在淋浴区设置安全稳固的淋浴凳,以便老人可以坐姿操作,如图5所示。

(2)运用设施设备提高失能老人的自理程度

日間照料中心的卫生间的设施设备如马桶可选用移动式的,有独立内桶,每天将内桶取出清洁,即可保持洁净卫生,不仅方便失能老人的使用和护理人员操作,还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如图6所示。卫生间还可安装有生命探测仪,通过卫生间人体热感应设备,监测老人是否在卫生间,滞留时间过长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便会第一时间赶去现场看老人是否需要帮助。智能卫生间的设施设备还包括智能洗澡床、智能淋浴、紧急呼救器等,通过此类设施设备的利用能够实现失能老人一定程度上的自理,同时也降低了养老机构的人力成本。

结语

我国养老设施的需求日益迫切,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失能老人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对未来老龄事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设计面向失能老人的日间照料中心中,应根据失能老人的行为特征以及失能老人对空间的使用情况,使空间尽可能符合失能老人的使用需求,从而营造出适宜失能老人居住的室内环境。照料中心应从空间布局、空间要素、空间功能三个方面制订具体的设计策略,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创造适当、健康和有利的物理环境,不仅有助于提升失能老人自立自理的能力,而且能够给予失能老人一个更有尊严、更高品质的晚年,实现其个人价值的延续。

猜你喜欢

照料中心空间
学中文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痴呆照料面面观
澳大利亚照料者暂歇计划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词汇短语园地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