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山小彝妹

2021-08-19黄光辉

当代作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彝族核桃读书

黄光辉

在彝州的大山深处有个彝族村寨,在那个彝族寨子里,我有个美丽的小彝妹。这还得从核桃收获的时节说起。

第一章 童年记忆

我的家乡在发源于百草岭山脚下的一条大河旁,村前有大片田地,村后是几架层层群山连着帽台山。由于百草岭的涵养,村旁的大河常年流水不断,一座风雨桥横架在大河上,家乡是个很美丽的地方。在家乡左前方不远处有一所完小,我就是在这所完小读完小学的,也就是在这所完小认识的小彝妹。

我七岁的那年,核桃收获的季节。记忆中,一天早晨,父亲早早叫醒了我,做了点什么给我吃我已经记不清了,让我背上妈妈前几天帮我做的新书包,送我去学校上学。由于家里正在收核桃,有些忙,所以父亲把我送到学校,交给了老师,办理好一些相关手续便回家了。

刚进入校门,感到什么都稀奇,只知道本村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说,来学校就是读书的。

叮当叮当,上课钟声响了,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小老头。开学第一件事就是编座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被编到了第一排,而和我的同桌是一个穿着彝族服装,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小女孩。后来才知道,她是顺我家旁边大河直上的一个彝族村子的,和我们是一个大队。只是下片几个小组是汉族,高山片几个小组是彝族。

我好像天生就是一個好动话多的人,我主动问和我同桌的小女孩,你是哪呢尼,叫什么名字云云。

刚开始她一直只说“嘛啥,嘛啥”(彝语:晓不得,晓不得)。我以为他不会说汉语,实际她父母也经常带她们下来赶街、走亲串戚,汉话她是会说的。再后来,她看着我没有恶意后,也就答应我了。她说她家是我们上边乜佐落村子的,她叫杞珍妹。当然,慢慢的我们也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一个星期后,老师说,根据这段时间的观察,叫我当班长,叫杞珍妹当学习委员。

么么,不会吧,但老师肯定的说,你们俩聪明,学习也好,今后一定能把这个班管好。就这样,我和杞珍妹就成了一年级一二号人物。当然,我们之间也就更拉近了距离。

以后的时间,每天放学我就会带着杞珍妹到我们家吃饭、一起玩耍。我们一起到门前的田边捉泥鳅、拉蚂蚱、躲猫猫。有时玩到天黑了,也就在我家睡了,当然是和我娘俩睡,虽说童年无忌,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脸红。

花开花落,水涨水跌,时间到了一九八二年,我和杞珍妹一直是在一个班读到了六年级小学毕业,当然就不一定是同桌。她伴着我长大,我陪着她成长。

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村民思想大多还在保守,都认为姑娘是菜籽命,撒在瘦处它会肥,撒在肥处它会瘦,反正都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加之刚好包产到户,农家开始自家种田地、养牲口、种果树,农活多,所以杞珍妹被她父母叫帮忙做家务,辍学回家了。本来杞珍妹和我都同时考起了中学,她回家了,我们班就只有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共三个人考上了中学。

金秋九月,田里的谷子黄了,村里的核桃掉了,我们也收假了。

第二章  热恋

九月份,我和其它两个考上中学的同学一起,背着被子和书籍,走在了去中学的路上。当时我的心里忽儿空落落的、忽儿又沉甸甸的,一起读完小学六年级的杞珍妹没有和我们一起继续就读,心里觉得空落落的。想到山里人们的世俗保守,又感到心里沉甸甸的。读书细节不必赘述,相安无话。

到了放寒假的时候,我回来也会上去杞珍妹家玩耍,毕竟两个村子相隔不太远,二十多分钟就能到了。我给她讲学校里有趣的事,说一些笑话,她也会为我烧几个洋芋吃,讲些找菌、放羊的一些事情。因为我们可以说是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所以无话不说。

基本上每个假期回来,不是她下来我家听我讲故事,就是我上去她家给她讲故事。

初中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转眼初中三年毕业了,我很幸运的考上了州师范。还是核桃收获的季节,也是我们收假的时节。

收到州师范的录取通知书后,父母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处和亲友借钱,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杞珍妹,杞珍妹知道后喜忧掺半,喜的是为我高兴,终于考上铁饭碗了,忧的是担心我今后要是远走高飞了,不理她。唉,人生就是这样,随时都存在着很多矛盾。杞珍妹内心是怎么想的我是知道的,所以暗暗下决心,决定永远不会抛弃她的。

由于我们家居住的位置相当的偏远,离县城很远,离州上就更远了。据说从家里到州上走路加上坐车都需要四天的时间。我们录取通知书上要求九月一日报到,这样我可能就必须在八月二十六日动身上路。当然我出门的时间也早早告诉了杞珍妹。

八月二十六日,母亲早早煮饭给我和父亲吃了,收拾好必备行装,准备上路到学校报到,刚走到村外的大桥旁,河上方向的大路上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大哥,等一下。我顺着河边的大路望上去,看见杞珍妹背着花口袋在大路上小跑小跑下来,边跑边向我挥手。父亲背着我的行装朝前走了,我停下脚步等着杞珍妹。她今天打扮得很漂亮、穿着美丽的彝族服装,气喘吁吁的来到我面前,把肩上挎着的花口袋拿下给我背上,边说这是一点新鲜的核桃,你带着去。接着交代了我一些出门在外注意安全,好好读书,放假回来不要忘了上来我家玩之类的话。她一边说着一边眼泪汪汪的。我当时是又感动、又心疼、又过意不去,只好唯唯诺诺的答应着。

在我要走的时候,杞珍妹突然从衣服口袋内拿出一封信,塞在我的手里,含着眼泪地跑开了。我看着她的背影,一对小辫在身后一飞一飞的,加上苗条的身体穿着合身的花衣服,多像飞着的一只美丽的蝴蝶。

我边走边打开杞珍妹塞给我的信,应该是第一封情书:

哥,你好!

我真的离不开你了,但你考上学校是好事,我支持你,但需万(希望)你不要完(忘)记我。几年来,你培(陪)着我长大,真的好干(感)动。现在我长大了,月(越)来月(越)离不开你了。哥,你出门在处(外)注意安全,好好读书,早点回来看我。不送你了,再见!

杞珍妹

我边走边看,不禁自己哭了起来。唉,我的小彝妹,实际上我也很喜欢你,也离不开你啊,哥怎么会忘记你,我心爱的小彝妹,等着我吧。

作为山旮旯出来的我,第一次到大城市,真的是大开眼界,高楼红灯,如龙的车辆,喧闹的人群,什么都是新鲜的、稀奇的。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紧张的读书、学习、上课、下课。但是再忙,我和杞珍妹的书信来往始终是头等大事。我把大城市的新鲜事、我的学习情况等等,用书信传递给远方我心爱的小彝妹。她也会把家里的生产生活情况、家乡的改变告诉我,连哪天撒荞、哪天挖洋芋、哪天割草、哪天放羊都会详细的让我知道。由于書信的频繁和详细,好像我们一直在一起的感觉。当然,每次放假,再忙,我也会到杞珍妹家玩几天,这样美好的时光延续了两年多。

第三章 留恋

虽然长时间的书信来往,但内容都是些鼓励、打气的甜蜜话语,尽管一边谈恋爱一边读书,但一点也不影响我的学业,反而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所以,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中上等水平。

不知什么原因,这段时间一直没有收到杞珍妹的来信,我写信去,也一直不见回信。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担心,害怕,着急油然而生。

担心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天中午,我们正在午休,楼下有人叫我,说是有我的信。我高兴地跑下楼来,心想:肯定是杞珍妹带来了好消息,说不准还有什么好事呢。邮递员给我送来的信,封面上一看,真的是杞珍妹的信。

我拿了信,高高兴兴跑上楼,倒在床上,为了保持冷静,把信抱在胸前,深深呼吸一口气,才拆开信。

啊——如晴天霹雳,差点没把我气昏过去。

哥:你好!

有句话,我真的说不出口,但是,还不得不说。唉,看来我们的园(缘)分就是这样了!爹妈强迫把我许陪(配)给对门的表哥了,我是姑云(孤援)无助啊。爹妈为了还表哥一家帮我们的情分,活生生把我答应给二一(姨)妈家的表哥。

唉,我们地方古老古代的风俗就是:爹妈答应了的婚姻,接了对方的定亲礼品,纵有夺天本事,也无法方会(翻悔)。我想到了死,想到跳河,想到上吊,唉。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想想,只要还活着,就能听到你的声音,就能看到你,所以,才活了下来。

哥,真的对不起,我也没办法,请你理解。我人不是你的,心是你的。说不下去了,哥……!

你的妹  杞珍妹

唉,我能说什么呢,那种年代,那种地方,世俗偏见相当严重。我当然理解她的难处,我为我的无能感到羞愧。

我在师范恍恍惚惚读完了最后一个学期。毕业分工了,我被分配到离县城不远的一个镇中学工作。现在,我也成家了,儿子已经有三岁多了。从家乡的亲友口中得知,杞珍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近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的关怀下,她们家听说还起了小砖房,日子过得还是很好的。但是,多年来,我一直念念不忘的还是我那远方的小彝妹,放心不下的还是我那深山里的小彝妹。

猜你喜欢

彝族核桃读书
彝族海菜腔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我爱读书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黄龙核桃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