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保质期吗?(上)
2021-08-19三水
三水
如果我没猜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渴望父母温情的陪伴——在一起聊天、吃鲜美的食物、讲故事、逗趣……亲子享受着日日流淌的幸福,似乎永不中断才好。岂不知,幸福原来也有保质期,“过期”之后,才会愈加显得珍贵。那么,在保質期内就不珍贵吗?是原来的幸福成色不够?这样的幸福,给孩子带来了哪些改变呢?下面,我们就以《铁路边的孩子们》为例具体讨论。
关于幸福的成色。
书中的“妈妈”,对幸福有自己的理解。她告诉孩子,“不能总想着自己”。在日常的陪伴中,“妈妈”完全忽略了自己,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整日围着孩子转,孩子的喜乐忧愁,似乎都变成她的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之一,时刻准备着。
“妈妈”绝不会无缘无故到邻居家串门、聊天,当然更不会无聊地等着邻居来闲聊,她把时间都空出来,“总是随时准备着跟孩子们做游戏,念书给他们听,辅导他们做家庭作业”。“妈妈”做的果然够多。不过,她的心思更让人感动——“时刻准备着”陪伴孩子的“妈妈”,她该有什么样的眼神?说出话来是什么语调?她的一言一行,是不是都充满激情呢?
之二,动笔为孩子写故事。
如果孩子们去上学了,不在“妈妈”身边,“妈妈”都做些什么呢?“她在家常给他们写故事,吃过下午茶点以后,把故事念给他们听”。原来,这位“妈妈”是个作家,不过,她专门给自己的孩子当作家,只给他们写故事。相比之下,“做游戏”“念书听”“辅导作业”什么的,只是平常的陪伴,“写故事”念来听,才是陪伴的“高光时刻”!是啊,“妈妈”写的故事,是不是常写常新呢?主角能是谁呢?会不会还是连续的呢?如此想来,“妈妈”写的故事,“孩子们”能不期待吗?
书中的“爸爸”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之一,“手最灵巧”勤动手。
“爸爸”“会修理各种东西。他常给木马当手术大夫”——给木马当手术大夫?木马的手术可怎样做呢?原来,有那么一回,木马“伤势”严重,都要报废了,就连木匠师傅都想不出办法了,可是,经过“爸爸”的手之后,那“可怜的牲口”完好如初。
家里的“玩具摇篮”也是“爸爸”修好的,他“只用了一点胶水、一点木片和一把削笔刀,就使挪亚方舟上所有的动物在别针上站得稳稳的”。“爸爸”这双灵巧的手,可真是够神奇的。
之二,启发孩子:做复杂的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
彼得过生日得到了珍贵的礼物——一个小火车头。可是,不知什么原因,火车头发生了爆炸!损坏严重的小火车头拿在爸爸手里,彼得紧张地询问是否还有希望,有这样一番对话:“‘希望?有希望!大有希望!爸爸快活地说,‘可是除了希望还需要点别的东西——比方说,要点焊接的东西,还要一个新活塞。我想我们最好等一个下雨天。换句话说,我要放弃一个星期六下午来修理它,你们全都来给我帮忙。‘姑娘们也能帮忙修火车头吗?彼得怀疑地问道。‘当然能够。你别忘了,女孩跟男孩一样聪明……”
面对几乎破碎的小火车头,“爸爸”心里清楚,这是一项复杂的修复工程。于是,“爸爸”做出了安排:在自己的休息日,用半天时间,召集孩子们一起,大家分工协作完成修理工作。当彼得对女孩的能力提出质疑的时候,“爸爸”以“当然能够”来给出回答,并肯定“女孩跟男孩一样聪明”。
“爸爸”把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作为教育机会,计划把孩子组织起来,循循善诱地告诫孩子:做复杂的事就会有复杂的过程,需要大家分工协作,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得更好;在聪明程度上来说,女孩跟男孩没有差别。这样的爸爸不仅“手最灵巧”,头脑也是灵活而充满智慧的。
之三,关注孩子的理想并加以引导。
“爸爸”说了自己组织起来修小火车头的设想之后,“顺便”问道:“菲莉丝,你想当一个火车司机吗?”菲莉丝对当火车司机可没那么多兴趣,她“用冷冰冰的声调”回答:“那我的脸会老是脏的,对吗?而且我想我会把东西弄坏。”可是,爸爸的问话,却得到罗伯塔的积极响应:“我正是要当火车司机,等我长大了,你想我能当火车司机吗,爸爸?或者甚至当一个烧火工人?”
通过这样的对话,“爸爸”不仅了解了菲莉丝的想法,也明确了罗伯塔的理想。“爸爸”对罗伯塔甚至要当一名司炉工,很是不解,并试图加以引导:“‘你是说当一个司炉工?爸爸一面把火车头又拉又转,一面说,‘好吧,等你长大了如果还想当的话,我们就考虑让你当一个司炉工。”“爸爸”对司炉工的工作环境与脏乱程度,是有所了解的。他担心罗伯塔会因现实的残酷而改变想法,但是却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的爸爸想得真周到啊。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呢?“一个十全十美的爸爸,从不发脾气,从没不讲理,也总是随时准备跟他们做游戏。遇到不准备跟他们做游戏的时候,爸爸至少也能说出一番大道理,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孩子们觉得他的确是没有办法做游戏”。
在积极陪伴、讲道理的同时,这对父母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什么呢?
“这三个幸福的孩子总是要什么有什么:漂亮的衣服、舒服的炉火、可爱的儿童室,儿童室里有许多玩具,糊墙纸上有鹅妈妈。他们有一位善良快活的保姆,有一只狗叫詹姆斯,这只狗完全是他们的”……
孩子们获得了这么多,他们会感受到幸福吗?他们因此,又会做出哪些改变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