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接受保守治疗的颅脑创伤患者使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进行镇静的效果对比

2021-08-19符传铰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7期
关键词:脑氧咪达唑仑丙泊酚

符传铰

(文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海南 文昌 571300)

颅脑创伤主要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发生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均可导致颅脑创伤。颅脑创伤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1]。该病患者常存在脑神经细胞受损的情况。有研究表明,颅脑创伤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血肿,从而可使其脑组织、脑神经受到压迫,导致其发生脑水肿等并发症[2]。临床实践证实,对颅脑创伤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虽然能够挽救其生命,但其较易发生肢体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丙泊酚、咪达唑仑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镇静药物。有研究表明,为颅脑创伤患者选择适宜的镇静药物进行治疗,可避免使其脑组织受损,从而改善其预后[3]。本文主要是对比为接受保守治疗的颅脑创伤患者使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进行镇静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 例颅脑创伤患者。将这70 例患者分为咪达唑仑组(n=35)和丙泊酚组(n=35)。在咪达唑仑组患者中,有男19 例,女16 例;其年龄为21 ~73 岁,平均年龄为(48.5±10.2)岁。在丙泊酚组患者中,有男20 例,女15 例;其年龄为23 ~74 岁,平均年龄为(48.7±10.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进行颅脑CT 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患有颅脑创伤。2)患者的年龄为18 ~75 岁。3)患者发病的时间<24 h。4)患者镇静程度评估表(RASS)的评分≥2 分。5)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2)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3)患者对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4)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完整。5)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6)患者有颅脑创伤史。7)患者长期服用镇静类药物。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降低颅内压、止血、镇痛等常规治疗。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期间,使用CMS 8000 监护仪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记录其血压、心率、脉搏、指脉压、动脉压等。同时,为患者使用枸橼酸芬太尼进行镇痛。枸橼酸芬太尼的用法是:将4 ml/kg 的枸橼酸芬太尼加入到100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泵注。进行静脉泵注的速度为2 ml/(kg·h)。在此基础上,为咪达唑仑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方法是:首先,为患者静脉推注2.5 mg 的咪达唑仑。然后,将2.5 mg 的此药加入到100 ml 浓度为0.9% 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泵注。进行静脉泵注的速度为0.15 mg/(kg·h)。持续给药10 min。为丙泊酚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方法是:首先,为患者静脉推注5 mg 的丙泊酚。然后,将20 mg 的此药加入到100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泵注。进行静脉泵注的速度为8 mg(/kg·h)。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镇静前10 min、镇静后6 h 及镇静后12 h 时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动脉-静脉血氧分压差(Da-jvO2)、脑氧代谢率(CMRO2)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短暂性呼吸暂停、恶心、呕吐等。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静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

与镇静前10 min 相比,两组患者镇静后6 h、镇静后12 h 时其PaO2、PjvO2及SjvO2均更高,P <0.05。与丙泊酚组患者相比,咪达唑仑组患者镇静后6 h、镇静后12 h 时其PaO2、PjvO2及SjvO2均更高,P <0.05。详见表1。

表1 镇静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 s )

表1 镇静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 s )

注:*与镇静前10 min 相比,P <0.05;△与咪达唑仑组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PaO2(kPa) PjvO2(kPa) SjvO2(%)咪达唑仑组 35镇静前10 min 9.48±1.07 3.39±0.43 44.86±6.02镇静后6 h 22.81±1.10* 4.52±0.15* 53.72±6.17*镇静后12 h 26.98±1.21* 5.01±0.19* 67.13±5.04*镇静前10 min 9.48±1.05 3.37±0.42 44.90±6.13镇静后6 h 18.04±1.12*△ 3.92±0.11*△ 48.63±6.03*△镇静后12 h 21.97±1.30*△ 4.63±0.08*△ 61.89±5.17*△丙泊酚组 35

2.2 镇静前后两组患者脑氧代谢的指标

与镇静前10 min 相比,两组患者镇静后6 h、镇静后12 h 时其Da-jvO2、CMRO2均更低,P <0.05。与丙泊酚组患者相比,咪达唑仑组患者镇静后6 h、镇静后12 h 时其Da-jvO2、CMRO2均更低,P <0.05。详见表2。

表2 镇静前后两组患者的脑氧代谢指标(± s )

表2 镇静前后两组患者的脑氧代谢指标(± s )

注:*与镇静前10 min 相比,P <0.05;△与咪达唑仑组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Da-jvO2(kPa) CMRO2(%)咪达唑仑组 35镇静前10 min 2.69±0.42 0.19±0.03镇静后6 h 2.20±0.26* 0.14±0.05*镇静后12 h 2.11±0.09* 0.09±0.03*镇静前10 min 2.71±0.40 0.20±0.05镇静后6 h 2.47±0.19*△ 0.16±0.07*△镇静后12 h 2.35±0.06*△ 0.13±0.05*△丙泊酚组 3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与丙泊酚组患者相比,咪达唑仑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 讨论

脑氧代谢紊乱是颅脑创伤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对颅脑创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纠正其脑氧代谢紊乱的情况,对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4]。有研究表明,为颅脑创伤患者选择适合的镇静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减轻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维持其脑组织代谢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其因创伤性应激反应而引发脑氧代谢紊乱。为颅脑创伤患者选择适合的镇静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减轻其疼痛感,从而缓解其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5]。此外,为颅脑创伤患者选择适合的镇静药物进行治疗,还可有效地减少其机体的耗氧量,减轻其机体的创伤性应激反应,从而改善其预后[6]。丙泊酚、咪达唑仑均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镇静药物。丙泊酚属于为烷基酸类镇静药物。该药具有起效快、患者停药后被唤醒的时间短等特点。丙泊酚能够通过激活Nrf2- 抗氧化反应元件通路,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起到保护脑神经的作用。咪达唑仑属于苯二氮䓬类镇静药物[7]。该药具有抗焦虑、安眠、镇静的功效[7]。本次研究的结果说明,与使用丙泊酚相比,为接受保守治疗的颅脑创伤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镇静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更有效地改善其血气指标,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脑氧咪达唑仑丙泊酚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对小儿先心病患者围术期脑氧饱和度的观察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进展
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探析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