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2021-08-19敬秀平宋小平

陕西中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白头翁征象灌肠

敬秀平,宋小平,刘 珊

(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四川 广安 638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1],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中医学理论将其纳入“泄泻”“便血”“痢疾”范畴,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认识有所不同,《内经》有风、湿、寒热之别。部分学者认为与情志失调有关;同时有学者将其归结为湿、火、气虚、痰、食积五种,如感受外邪,饮食不洁及情志失调等。病初表现为发热、腹痛、化脓性血痢、急热等;久病可导致脏腑功能受损、气血失调。而本研究认为其病因多为饮食或脾胃不足,或情绪焦虑,导致脾胃受损,湿热滋长[3]。中药汤剂灌肠具有较独特的效果,白头翁汤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作用,能控制感染,增加溃疡局部营养供应,改善循环并促进修复[4]。为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慢性UC患者中,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UC患者为对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肠炎性肠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5];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疗效标准》[6]中大肠湿热证辨证:腹泻,腹痛,身热,舌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或濡数。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2~65岁;②符合诊断标准;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疾病;②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者;③合并放射性肠炎及结核性肠炎者;④对所研究药物过敏。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3~65岁,平均(33.62±5.14)岁;病程0.5~4年,平均(2.71±0.33)年;直肠炎25例,直-乙肠炎20例,降结肠炎5例。观察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2~65岁,平均(34.12±5.17)岁;病程0.5~4.1年,平均(2.80±0.35)年;直肠炎27例,直-乙肠炎22例,降结肠炎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肠液灌肠治疗。美沙拉嗪灌肠液(国药准字H20100253),取左侧卧位,从肛门缓慢挤入直肠内,每晚1次,保持姿势至少30 min。

1.2.2 观察组:给予加味白头翁汤灌肠治疗。药物组成:白头翁30 g,黄连、黄柏、地榆炭各20 g,荆芥炭、益母草、五倍子、白花蛇舌草各15 g,白及粉(另包)4 g。每剂分装2袋,100 ml/袋,1袋/次,于早晚9时肠内滴注治疗。方法:排空大便,将100 ml药液加温至38~40 ℃,倒入灌肠袋中,取胸膝卧位臀部抬高30 cm,将橡胶导管涂抹石蜡油缓慢插入肛门内,约12~25 cm,将药液以40~50滴/min滴入,保留2 h以上,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检测。中医症候积分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按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记为0~3分。肠黏膜征象积分:参照Roth分级法[8],由轻到重(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炎性渗出及炎性增生)分为Ⅰ、Ⅱ、Ⅲ、Ⅳ级,计1~4分。血清学指标:采用生化仪检测血清IL-10、IL-8、TNF-β、IL-13水平。肠道菌群:应用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各菌群计数。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显效:症候积分≥90%;有效:75%≤症候积分<90%;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6,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征象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肠黏膜征象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黏膜征象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征象积分比较(分)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0、IL-13水平高于对照组,IL-8、TNF-β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

2.5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 见表5。治疗前两组肠道菌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道菌群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lgcfu/g)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直肠内烧灼刺痛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西医认为,UC在风险因素作用下使肠道上皮屏障、黏膜渗透性增加,致使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激活,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及肠功能障碍,UC发生[9-10]。中医学认为,UC属“泄泻”“便血”“痢疾”等范畴,主要以大肠湿热型为主,其病因包括:湿、热、瘀、寒、湿的外感,饮食的内伤等,在胃肠受损后,引起肠络阻塞,气血滞留,脏腑气血闭塞梗阻,瘀后湿生;或脾胃受损、湿热盛、肠受损、腐坏成血。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腑病以通为补”,故治疗应以清利湿热、通腑止泻为法[11-12]。

加味白头翁汤为我科经验用药,有清利湿热、通腑止泻等功效,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荆芥解表散风、消疮;益母草活血、利尿消肿;五倍子涩肠止泻、敛肺止血、收湿敛疮;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白及消肿生肌。诸药合用共奏消肿生肌、清热利湿之功效[13]。药理学研究表明,白头翁具有抗菌、抗病原体、镇静镇痛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黄连抗菌、抗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止腹泻、抗溃疡等作用;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镇痛的作用;并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和促胰腺分泌作用;地榆有止血作用,可使创面渗出液减少,并抗感染;荆芥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炎及止血作用;益母草可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及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五倍子具有收敛、抗菌作用,并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白花蛇舌草可增强免疫功能;白及可抑制纤维蛋白酶溶解活性,对肠黏膜损伤有保护和止血作用,同时通过灌肠使药物直接吸收,并提高血药浓度[14-15]。且药物吸收肠道黏膜下静脉丛,促进肠黏膜细胞的修复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建立同时,从而减少消化道的刺激,提高药物利用度,减少不良反应[16]。而美沙拉嗪灌肠液主要成分为5-氨基水杨酸,通过抑制肠黏膜前列腺素E的合成发挥抗炎作用,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且可增加药物依赖和抵抗,易复发[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肠黏膜征象积分低于对照组,与叶益平[18]报道一致,说明加味白头翁汤灌肠较西药灌肠治疗慢性UC疗效更佳,可有效缓解中医证候,改善肠黏膜微循环,分析其可能机制为,西药美沙拉嗪灌肠液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且可增加药物依赖和抵抗,易复发,因此疗效欠佳,而加味白头翁汤灌肠可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因此疗效更佳。

当微生物突破物理屏障时免疫反应被激活,致使效应细胞产生IL-8、TNF-β,IL-10和IL-13的平衡被打破,导致UC局部持续炎症反应[19]。同时相关报道显示,加味白头翁汤灌肠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20]。而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0、IL-13水平高于对照组,IL-8、TNF-β低于对照组,提示加味白头翁汤灌肠可减弱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有利于组织重建和修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白头翁、黄连及黄柏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并可下调促炎因子IL-8、TNF-β。而UC患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减少,肠球菌等致病菌的数量和大肠杆菌增加,最终导致肠黏膜的生物屏障损害,并引起促炎及抑炎细胞因子分泌失衡。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肠道菌群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加味白头翁汤灌肠可改善肠道菌群,考虑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且研究显示,两种灌肠药物安全性均高。本研究纳入例数较少,可能影响结论,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论证。

综上,加味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慢性UC疗效显著,可缓解中医证候和肠黏膜征象,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肠道菌群。

猜你喜欢

白头翁征象灌肠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白头翁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灌肠疗法在犬病诊疗中的应用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