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石与新开岭上红军路
2021-08-19秦斯
秦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相传铜鼓是许旌阳追斩蛟龙放出金鸡的地方。
“金鸡一飞,唱晓天下”这是留在每个铜鼓人心中关于铜鼓石“试剑”的传说,“试剑”两字也是铜鼓石上显著标志之一,铜鼓石也称为试剑石,为铜鼓营城八景之一,每个字大约有一米高,落款署名武桥,乃明朝抗倭名将邓子龙别号,笔力遒劲虽历经数百年磨损风华,字迹仍清晰可见。
铜鼓石上字刻分别是“铜鼓石”“潘周过化”“七言诗《题铜鼓石》”。 铜鼓因铜鼓石而得名,这一巨石仅露出地面部分就有十五米高,其中“铜鼓石”三字为正楷竖书,每字50厘米,落款为“备兵使者延论书”。另外,还有“试剑”“潘周过化”“题铜鼓石”等石刻,《题铜鼓石》是一首七言诗,三处石刻都是明朝著名将领,时任铜鼓营守备邓子龙所题。
“潘周过化”其含意是:江西巡抚潘季驯,巡道周思敬派鄱阳守备邓子龙到赣西边陲,镇压了李大銮农民起义之后,铜鼓地境才开化了,为表现潘周的功劳,特在石壁上刻下了“潘周过化”四字。此石刻,反映了明末封建王朝与起义农民的一次浴血博斗,说明铜鼓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铜鼓同时又是秋收起义的爆发地和前敌委员会所在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也一度把军政首脑机关设在铜鼓。1928年8月19日,彭德懷将军带领红五军转战铜鼓一带,建立湘赣边苏区,期间曾经路过新开岭,在这里留下了革命足迹,撒下了红色种子,新开岭上红军路的故事流传至今。
大革命时期,平江起义之后,成立以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邓萍为参谋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起义后部队向湘赣边界转移,继续东进,向江西修水游击,于8月6日一举占领修水县城。红五军进入修水后,与武宁、铜鼓的党组织进行了联系,并帮助成立了修水县工农苏维埃政府。8月14日,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千余人撤出修水县城,沿修河上溯进军铜鼓。8月15日,红五军经修铜边界的山口进抵铜鼓的古桥、带溪开展打土豪斗争,随即进占铜鼓东部重镇——大。当时远距铜鼓县城的大,既是铜鼓东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来往于修水、宜丰、奉新和去往南昌的交通要道,豪绅商贾多集结于此。红五军进驻大后,立即派部队分赴双坑、浒村和带溪的大群等地开展打土豪斗争,没收了地主豪绅大量粮食物资及现洋,并在双坑的麻姑祠召开群众大会,动员人民群众向地主豪绅和封建势力作坚决的斗争。部队在深入农村打土豪和向富商、财主派款的同时,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号召穷苦工农团结起来,开展打土豪斗争。为了更广泛地宣传动员群众投身土地革命,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彭德怀在大天后宫亲自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土地革命的伟大意义,号召工农组织起来,打倒地主豪绅,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
红五军在大的活动不但使部队得到了物质上的补充,更重要的是扩大了革命影响、唤醒了贫苦民众,还留下数条枪支给当地革命组织,为后来大地区土地革命斗争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铜鼓石和红军路见证的是铜鼓的历史人文,今天勤劳智慧的铜鼓人民已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让这片红色土地绽放出独有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