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新疆
2021-08-18慕佳琪
慕佳琪
2021年5月24日,我从北京登上了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就此踏上了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新疆。此次新疆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疆之美—那拉提
“ 不来新疆不知中国之美,不来那拉提不知美在哪里。”当我站在河谷草原与空中草原的交界处—天界台上,往远处眺望的那一瞬间,震撼心灵的一幕,深深地刻入我的脑海,永远无法忘怀。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巍巍的青山、托衬着白云下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马,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与完美,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这里就是有着“人间天堂的入口”“天上人间之界”美称的那拉提。我领略了“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的独特地形地貌。两侧凸起的山坡犹如马鞍一样,同行的老师说地理学将这种景象称为“鞍部”,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人感觉就像骑在马背上观看空中草原的美景一般。
当地的牧民说:“太阳刚刚探出头来,就用第一缕阳光亲吻了这片草原,于是,牧民的先祖们便给这片土地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那拉提,意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那拉提位于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境内,伊犁河谷东段,平均海拔1800米,总规划面积960平方公里,景区有主要景点27处,涵盖春秋牧场河谷草原、夏季牧场空中草原、冬季牧场盘龙古道等等。”
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典范—塔城
新疆是多民族交融的地方,十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和谐相处。在塔城的这几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多民族的居民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各个民族在同一片土地间相互交流。为了让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一直不懈地把具有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到他们的歌声和表演里,展现给世人。
塔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南端。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对塔城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我们在塔城走访了几户多民族家庭,深刻地感受到各民族的文化在塔城这片土地上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它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这里生活着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14个民族。长期以来,社区各民族居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先后于2014年、2019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走进哈尔墩社区居民吾热肯家的“家庭博物馆”,一眼就看见正对大门的墙上挂着的一张合影照片。合影中,来自4个民族的家庭成员身穿各自的特色服饰,将一位老人簇拥在中间。吾热肯和他的4个兄弟姐妹出生于塔城市二工镇奇巴拉尕什村一个柯尔克孜族家庭。这些年来,大家在各自的生活中纷纷遇见了自己心爱的另一半,和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我大姐和三妹的丈夫是蒙古族,二妹的丈夫是哈萨克族,大妹嫁给了汉族,我娶了一个蒙古族媳妇。”今年49岁的吾热肯介绍。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小家庭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结合的,都是爱情的“杰作”。当被问起各自的婚姻是否得到了家长的同意与理解时,这个大家庭的成員则纷纷表示,面对跨民族的婚姻,家里的老人不但没有反对,反而非常赞同。“母亲从小就经常给我们说,民族团结很重要。”吾热肯说,“大家从小便和各个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母亲也有许多不同民族的好朋友。很多时候,大家对彼此的民族没有刻意地区分,团结的种子在那个时候便被大家埋在了心里。我们都是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既然同是一家人,那就从不说两家话。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还有一家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在哈尔墩社区四道巷经营玫瑰庄园餐厅的哈力旦·依达洪家。她的家也是一个多民族家庭,她本人是维吾尔族,丈夫是乌兹别克族,大姐夫是塔塔尔族,妹夫是哈萨克族,还有一个汉族弟弟杜荣路。1986年初,杜荣路随同乡从山东济宁到塔城市打工,当时他体格瘦小,没有工作经验,一直找不到工作,天气寒冷又无处落脚,带来的100多元人民币也已所剩无几。哈力旦的父亲依达洪听说这个情况后,请杜荣路来家中帮忙放牧。共同放牧、共同生活使得杜荣路与哈力旦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杜荣路与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哈力旦的父亲与家人商量并征得杜荣路同意后,把杜荣路认作了干儿子,于是哈力旦也有了位汉族弟弟。杜荣路在他家一住就是7年,后因山东家中有事回到山东济宁市泗水县。临走时,哈力旦父亲将家中积蓄1.7万元全部给了杜荣路,让他回去成家立业。哈力旦的一家人用博大的胸怀阐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传统美德,现在两家人来往密切,春节、古尔邦节、中秋节,大家都会热热闹闹聚在一起,每个小家庭都会做上一二个拿手菜,餐桌上便有了各个民族风味的美食。
传统文化创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馕是新疆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很多时候,提到新疆,大家就会想到馕。这次我们走进了伊犁河·馕文化小镇近距离体验了馕文化与创新。
伊犁河·馕文化小镇是集加工、体验、游览为一体的馕产业园区,建筑总面积5310平方米,分为生产加工区、体验区及生活区,并设有游客观光通道、馕文化博物馆、哈萨克族奶茶体验馆等功能区域。园内生产加工区381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为传统馕产品生产加工区及成品展示售卖区,主要生产加工各类油馕、芝麻馕、皮芽子洋葱馕和观赏馕等32个品种特色馕;二层为烘焙区,主要生产玫瑰花馕、辣皮子馕、核桃葡萄干馕、牛乳馕及本地特色糕点等。
奶茶文化体验馆占地面积750平方米,设有地方特色产品售卖区、奶茶体验区、哈萨克民俗文化展示区、流动服务图书点等区域,整体呈现为哈萨克族传统民俗文化风格。产品售卖区现有伊杏皇杏干系列、古丽拜果丹皮系列、伊阳蜂蜜系列、伊源小奶丁系列等100余种本地特色农牧产品,为各色产品的宣传推广起到助推作用。目前,馕文化的创新正在稳步进行,加工产品已远销海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说到非遗文化传承,不得不提塔城网红“洋婆婆”的伊蔓树庄园。它位于塔城市解放路,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塔塔尔族小院。“伊蔓”是塔塔尔语橡树的意思,因院内有几棵百年之久的橡树而得名。热发提和再屯娜夫妇都是塔塔尔族,也是这座院子的主人。再屯娜兼任塔城地区塔塔尔族文化协会会长,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塔塔尔族是全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塔塔尔族撒班节”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伊蔓树庄园是再屯娜为了传承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塔塔尔族,让塔塔尔族传统美食、糕点制作手艺得到传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主创业经营的。祖传的糕点与特色美食技艺以传统的配方、娴熟的技术、纯正的口味而弛名,塔城特色糕点作为新疆礼物,已成为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目前伊蔓树庄园已经是来塔城市体验塔塔尔族风情的最佳去处。
发展本地产业,扩大国际贸易,助力百姓脱贫—霍尔果斯
在此次新疆之行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疆的发展,了解到为了让更多的地区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国政府对新疆下了很大的功夫,一直不断地给当地产业提供便利政策,支持当地产业发展,通过经济与旅游业复兴,帮助当地居民实现了脱贫,使得居民有了稳定的收入,过上了更高质量的生活。
霍尔果斯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处于中国西部边陲,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西承中亚五国,东接内陆省市,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
我们走进了位于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创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5800万元人民币,占地10万平方米。以优质果蔬的种植栽培、收购运输、保鲜贮存、精深加工和出口销售一体化运营业务为主,以烘焙类、面点、乳制品、罐头、果汁加工、生产、销售及仓储物流业为辅,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国际化战略,依托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的地缘优势,将果蔬、馕等产品远销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等国家。
海外客户可以订制指定规格的农产品,如辣椒、西红柿、橘子、苹果、油桃、彩椒等蔬菜水果,基地和老百姓合作,公司为农民提供种植本金,农民进行种植,丰收时节,采摘后再由公司收购,运至公司2万平方米的保鲜库,再按照海外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加工及包装后出口海外。基地每年出口中亚农产品6万吨,贸易额达到1亿美元。
金亿集团是新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用“国际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農户”的产业化、国际化运营模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出口果蔬生产基地10余万亩。集团采用订单及基地建设模式,每年可带动伊犁地区1000余农户增收,日均提供临时务工岗位近300人,公司将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努力实现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企业盈利、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环境下,有各国海关入驻在海关监管仓库长期工作,联动工作,所有的货物装上中方车辆运到指定区域,再转换至外方的车头直接运输至海外。此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大大减少了各方人员接触,被中国各地区学习效仿。
在新疆,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充分感受到了当地各民族的风情,也亲眼看到了新疆在发展道路上的前行。新疆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我非常期待在将来与它再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