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钱买书读入真

2021-08-18严有榕等

金山 2021年7期
关键词:赠书旧事购书

严有榕等

严有榕

《金山》第7期打算在7月1日出版,这是个伟大的日子,故“相峙南徐”栏目望各位专家老师,针对相裕亭先生的这篇《花钱买书读入真》发表感言。

南志刚

@严有榕  赞赞赞!

徐习军

好的!

谢志强

相裕亭应了陈武的话,要想看书还要自己去买,如果别人送书给你,可能翻翻就放下了,其实这个是引出两个话题,买书送书,这是作家的基本做法。送书实际上是寻找所谓的知音,其实往往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我经历过这类事情,我曾经在经济部门工作多年,出了书有人要,我也慷慨,可是人家再换单位的时候,往往把这类书当了废品去处理掉了,好像一个女人被休了。记得我还耍了个小聪明,故意将两页粘在一起,人家解没解开,从此我就很谨慎,对送书很谨慎了。

说到购书,这也是我的习惯,30多年前,我曾经去图书馆借过书,忍不住在书上乱画,把借来的书当成自己的书一样,固然一本书对路了,那本书就读成了自己的书。我不理解的是一本书读完了,还保持最初的模样,干干净净不留任何痕迹,所以说。我必须自己购书,眉批、旁批、提示、联想,画得面目全非,有特别要好的文友借过我读的书看,他知道了,原来读书还有这样读法,知道了怎么细读文本。作家都要训练自己,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阅读,通过阅读来训练自己。

作家其实牵扯到一个什么问题呢?是怎么读怎么写。好多作家,有些作者都不清楚,你怎么读书,你就会怎么写。我就归纳的怎么读,怎么写,你读到什么份上读到什么层面,你写作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阅读很要紧,阅读的前提就是购书,要舍得购书。舍了才能得。所有的创作秘密、写作秘密都在买的书里头。看一个作家能不能走远,主要看他的阅读背景。看一个作家的作品,往往喜欢琢磨作家的来路,这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

相裕亭

认真聽(读)了志强兄的留言,他讲到“送书”给前任领导后,后任者当“二房”给休掉了,我很有感触。我曾在旧书摊上,看到我的《盐河旧事》躺在那里,惊讶的同时,弯腰拾起来一看,扉页上有我写给某某朋友雅正的题款。那一刻,我的脸一红!赶忙掏钱把那本《旧事》买下来,走到无人处,撕下扉页,带回书房成为我的座右铭——再不敢轻易送书给别人。除非像志强大哥这样真爱我“盐河”的兄长,千里之外,我也要寄《旧事》给他斧正。再者,我想告诉大家,《金山》杂志给我印制《大盐东》时,我顺便在微信圈里做了个卖《旧事》的小广告,三天卖出去400多本。其中有十六七个朋友,都是打款两百、三百,挑我七八本书去。我相信,他们都是爱我书、会读我书的朋友。

谢志强

裕亭,对的对的!

袁龙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相裕亭 提出书非买不能读也。究其背后的原因,前者除了确实因无钱买书或某些书无法买到的客观因素,还有“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人情因素。

相裕亭

如果有朋友真爱我的书,而又像古人说的那样无钱购之,我一定会送他。怕就怕我热心送书给人家,对方转身就给扔一边了。

袁龙

“书非买不能读”看似考虑到经济成本,背后也有送书的困惑:送书是出于情谊,也希望自己的书能得到受书人的尊重。写书背后的辛苦只有自己能体会。但不是所有的受书人会认真读,这也是实际情况。其实从接受理论的角度而言,一部作品如果未被阅读接受,其价值是难以实现的。我喜欢买书,但有很多书买回来也没有读,一是没有时间,二是买回来后读了一部分后就没有读下去的动力了。

顾建新

同感。

袁龙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也收到很多赠书。有些我会认真读,比如说与我专业研究相关的,我感兴趣的。但一些赠书我是不会读的。有一次在一个饭局上,一个作家很热情地送我一本书,印刷很精美,翻开一看,全是关于他某篇作品获奖的报道和评论。像这种书,我是不会读的。

顾建新

赞!没意思的。

雪弟

@相裕亭 送给别人的书,别人读完之后拿去卖,挺好的啊,可以让你的书再流传下去。书老放在书房里,有啥意思啊!

袁龙

其实送书还牵涉到一个我们之前谈论过的话题,就是纸质阅读的问题。@相裕亭 谢志强提到把两页粘在一起看受书人是否真读,这就是一篇微型小说啊!

谢志强

这就是像一个女人嫁给一个地主的儿子,过了多年以后还保持着处女之身一样。打个比方啊。

余清平

我也不主张送书。前天找严总说买一本《大盐东》,严总即刻说,你想要送一本。我说,不能送,要买。已经有好几个人说买《大盐东》。还有顾老师的《微型小说十讲》。顾老师说一定要送。我说,送的不要,一定要买。我觉得,书非买不能读也。花点银子买一本书,是对作者编者的尊重,也是得让自己知道,付出才有收获。

相裕亭

哈哈,雪弟的话可谓豁然开朗,峰回路转。

猜你喜欢

赠书旧事购书
农耕旧事十二韵
城郊旧事
网上购书忘密码
严肃 热烈 履责 收获
城南旧事
购书乐
老妈是个购书狂
秦地旧事
互动坊
联邦德国向军事科学院军史部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