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采油管理区质量风险识别控制的实践与探讨
2021-08-18高纯玺王顺波
高纯玺,王顺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胜利采油厂(山东 东营 257000)
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体现。树立“质量至上”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升品牌价值的保证[1]。胜利油田分公司体制改革后,按照油藏经营管理的要求,新型采油管理区是油藏经营的独立核算单元,是油藏存量开发的责任主体,采油厂重点做好油藏增量开发和服务支撑工作,通过科学平稳放权,促进采油管理区由“车间”向“公司”转变。在新型采油管理区管理模式下,员工有时对质量管理形成认识误区,如:现在生产任务是第一位的,没有时间搞质量管理,远水解不了近渴[2]。如何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生产过程质量管控目标及要求并严格执行,对采油、注水、油藏、设备等重点环节进行有效识别质量风险,有的放矢强化现场质量风险管控,满足原油开发生产的需要,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某采油厂质量管理实际,对新型采油管理区模式下的质量风险识别控制进行了实践与探讨。
1 质量风险严重程度的识别原理
质量风险管理,是指与产品、服务质量相关的不确性事件、或是事件的局部结果等对相应质量目标的影响,该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损失、质量目标完成程度、社会影响程度等方面。质量风险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通常使用RPN值,由风险严重度(S)(表1)、发生度(O)(表2)、检测度(D)(表3)三部分组成。即:RPN=S×O×D。质量风险严重程度通过由风险严重度、发生度、检测度发生可能性等级的乘积之值,与风险严重程度(RPN)划分等级(表4)进行量化判断[3]。
表1 风险严重度(S)评分原则
表2 发生度(O)评分原则
表3 检测度(D)评分原则
表4 风险严重程度(RPN)划分等级
2 新型采油管理区实施质量风险过程控制
应用基于风险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组织建立主动预防的质量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关注更好地完成使命和达成目标,以及改进工作方式[4]。为了保证新型采油管理区质量风险过程控制,需要开展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工作,通过培训、识别、评估、控制、考核等一系列环节的实施,保证质量风险识别落到实处。
2.1 质量风险管理识别
新型采油管理区质量工作主要涉及采油、注水、油藏、设备等10个系统。风险识别初期,各采油管理区的系统负责人无法掌握风险识别的方法,不知如何查找质量风险,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风险管理培训。如:某采油厂为帮助各采油管理区进行质量风险识别,采取分系统、分层次的方式,组织各采油管理区系统质量负责人员进行了集中的培训授课,让其对流程管理和风险识别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流程的梳理,对采油管理区本系统的质量运行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让参加培训人员意识到:以往各采油管理区各系统都是为了围绕单一的某一个流程而运行,没有对本系统的整体进行深层次的全面的评价,导致在系统运行质量中,出现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本系统的运行工作质量。
地面建设是采油管理区现场运行的一个重要的系统,该系统负责着整个采油管理区的油水井管线的现场管理、运行以及土建等各项施工。油公司改革以来,油水井单井管线由技术部门管理,油水井干线以及土建工程由生产部门管理,就导致了该项工作流程交集复杂,既阻碍了现场工作的时效,同时对该项工作的关键质量风险点无专人去识别和控制,出现问题后组室之间扯皮和责任不清,让基层班组无法进行问题整改,不利于质量问题的后处理。为了实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采油管理区重新划分了本系统的专业职能,成立了地面工程组,隶属于生产部门负责管理。地面工程组重新梳理了地面建设方面的工作流程,整理了采油管理区成立以来所有的地面工程工作量,分析和识别所存在的15个质量风险点,为下步的质量风险评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借鉴地面工程组职能梳理做法,采油管理区依次成立了用电管理组、设备管理组,进一步细化明确了组室的职能,开展了各系统工作流程的梳理和质量风险识别控制。通过实施,采油管理区各个系统分工责任明确、流程梳理清晰、质量风险点识别到位。
2.2 质量风险管理运行
质量风险点识别之后重要的工作就是风险点的评估工作。采油管理区需要依据质量风险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组织人员对风险严重度(S)、发生度(O)、检测度(D)三部分进行科学细致的评估。从而计算出质量风险严重程度RPN值,并以此判断该质量管理点的等级。以某采油厂为例,组织采油管理区的采油、注水、油藏、设备等10大系统对识别出的89 个质量风险点进行了科学细致的评估。质量风险点的评估按照风险级别划分为极低风险、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各采油管理区的系统质量负责人员在对本系统识别出的质量风险点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对风险点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和检测几率进行打分时,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质量风险识别管控工作的重要性,各项工作的运行节奏显著提高。
采油管理四区地面工程管理组对本系统识别出的12 个风险点进行评估时发现,TI43X25 干线因投产时间长,管线腐蚀严重,穿孔频繁,而且因为该段管线途径家属区,穿越主干道,终点在井下公司院内,位置非常敏感,严重程度为非常严重9 分,发生频率为较为频繁发生6分,因缺乏检测手段,所以检测几率为很难检测8 分,评估得分为9×6×8=432分,远远高于高风险的地方下限200 分。根据评估的情况,地面工程组加快了该段管线的运行节奏,从设计到各种手续,最后到现场更换施工,本该4~5个月的运行时间缩短到了3 个月,目前该段管线频繁穿孔和穿越敏感位置部分全部更换完毕,把该项风险点的级别降到了低风险。
2.3 质量风险管理控制
采油管理区通过识别质量风险,能够加快工作节奏,削减质量高风险点。采油管理区的各系统对照本系统识别的质量风险点,对照各级各项规章制度、文件和标准,制定质量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各系统制定各质量风险点的控制措施的过程中,对涵盖本系统所有的制度文件和标准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学习和认识,更加深刻地挖掘出日常工作中和制度标准之间的差距和不足,能够更好地控制质量风险,提升采油厂质量管理水平。
采油管理区的采油系统是管理区日常质量工作中一个重要系统,该系统本次识别质量风险点15个,制定控制措施涉及各项规章制度23 个,各项标准18 条,从井口标准化到生产参数的调整,从硫化氢井的日常管理到特殊井的维护措施,从《采油队标准化现场管理规范》到《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操作规程手册》,采油系统内部对照相关制度和标准,查摆问题,并且在管理区开展了基层班站油井现场管理标准化达标升级活动,大大提高了工作现场的标准。通过本次质量风险点控制措施的实施,各系统开展了“查标准、找问题、促质量”的质量工作活动,各系统对照标准,对照现场、对照差距,下基层,查现场,大大促进了各系统工作标准的提高。
各采油管理区根据质量风险工作的运行情况,实施了质量风险管理考核,进一步促进了质量风险管控的深入。采油管理四区根据采油厂生产经营考核有关政策,将质量风险点的运行状况与系统运行人员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还原绩效工资本来属性,促进全员创效,突出关键人物和关键质量风险点的贡献激励,对降低质量风险点的骨干人员实施重奖,调动管理区员工创效积极性,确保管理区全年质量指标的完成,考核办法纳入了《采油管理四区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对质量风险点的考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质量风险评估分的考核和质量风险点数的考核。通过考核措施的实施,在采油管理区范围内形成了人人查风险,人人降风险的氛围,大大促进了质量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3 新型采油管理区质量风险管控效果
多数油田都采用注水开发[5],合格的水质是油田稳产上产的重要基础。为了适应油田油公司模式改革,配套完善“1+2+2”绩效考核体系,某采油厂积极开拓思路,实现集输大队和采油管理区共同构建“水市场”。采油管理区根据顾客需求变化的程度针对内部“水市场”,实施质量风险管控识别,对各个节点进行有效监控,收到较好效果。
采油管理区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取得的效果在很多系统均得到体现。以采油管理四区为例,采油系统对本系统的质量风险体现在油井单井上,把管理区所有油井的生产参数、液油含水、黏度、含砂、矿化度等资料做深入地统计分析对比,分为生产高风险井、中风险井和低风险井,根据不同风险井制定单井维护管理措施,从日常管理和停井管理方面严格执行管理措施,杜绝因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油井躺井的情况出现,油井单井管理措施执行到位,未出现一口因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的躺井,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0万元;油藏系统对本系统的质量风险评价体现在地质设计上,对每一口上修的作业井的设计,按照井控级别分为高风险井、中风险井和低风险井,对不同级别的上修井设计分别制定相对应的井控预防措施。在上修过程中严格按照预防措施执行,开井后紧密观察跟踪相关资料,杜绝因预防措施不到位造成的井控质量事故。油藏系统执行井控到位,开井合格率100%;地面系统对本系统的质量风险评价体现在管网分级别管理上,对管理区所有的油水井单井管线和干线按照生产年限和现场穿孔次数等,分为高风险井、中风险井和低风险井,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更换计划,积极实施自营更换工作,月平均穿孔次数较去年同期降低了5次,取得经济效益40万元。
4 结束语
采油管理区作为采油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采油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采油管理区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和改进,进一步完善各类管理制度,杜绝和减少各种管理漏洞,消除了一批质量隐患问题和重复性质量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了各类质量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了采油厂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有效推动了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积极性,确保了各项质量指标的稳定与提高,为油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