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观察与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8-18徐月银
徐月银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001)
0 引言
由多种因素造成肠黏膜损伤,以腹胀、便血为主要症状,而造成缺氧、缺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肠黏膜损伤,进而引发结肠坏死、小肠坏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获得性疾病,该病其特征为肠黏膜甚至为肠深层的坏死,是新生儿消化系统极为严重的疾病。多发生于早产儿及患病新生儿,病情急,病死率高[1]。护理服务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患儿的恢复及预后。在常规的护理中,常常因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而影响了护理人员的专业判断,且由于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护理素质等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做好早期预防措施,加强观察及护理,为临床主要护理方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实施全方位观察与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日龄≤12h;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以呕吐、嗜睡、呼吸暂停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相关诊断标准;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先天宫内发育不全;发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Ⅲ ~ Ⅳ级颅内出血;并发其他严重疾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将我院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总计60例,根据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以2018年1月为时间节点进行分组,在此节点前接收的3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产妇年龄平均(28.1±1.7)岁,平均孕周(37.1±0.7)周,患儿男17例女13例,平均体重(2725.3±315.8)g。而在此节点后接收的另30例患儿采取全方位观察与护理干预设为实验组,产妇年龄平均(27.8±1.5)岁,平均孕周(37.3±0.8)周,患儿男18例女12例,平均体重(2672.7±302.5)g。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全方位观察与护理:①评估危险因素:评估肠道发育、肌肉、肠壁神经细胞发育是否成熟,判断肠道血管的收缩与血流量,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预防危险加重。②病情观察:需密切监测面色、生命体征等,以保守治疗为主,及时评估患儿病情发展。③胃肠减压:及时给予经口插胃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密切监测胃液量及性质。协助侧卧位或半卧位,可减轻腹部张力。④喂养护理:营养支持应在静脉营养供给,可微量给予母乳、配方奶,逐渐增加用量,直到恢复正常饮食。⑤日常护理:以生理盐水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细菌滋生,鹅口疮;便后需及时清洗臀部,可涂抹鞣酸软膏皮肤护理预防红臀;选择高压灭菌且柔软的尿布。注重保暖,维持恒定体温。
1.3 评价标准
对照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的危重症患儿病情SNAP-Ⅱ评分及住院时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判断,以临床表现(简称症状)、X线下肠壁积气(简称积气)、实验室血液白细胞检查(简称白细胞)判断[2]:症状、积气消失,白细胞正常为治愈;症状、积气明显改善,白细胞稍高为显效;症状、积气改善,白细胞偏高为有效;除外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评价危重症患儿病情SNAP-Ⅱ评分:包括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惊厥、尿量、血pH 值及体温等指标,总分为0~115 分,分值越高,患儿的病情越重。住院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了患儿是否出现酸中毒、脱水、红臀等并发症。满意度评价采取满分为100分的调查问卷,以90~100分判断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基本满意,6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总数-不满意[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3.33%),但差异(P>0.05)无意义。而实验组治愈率(50.00%)高于对照组(23.33%),差异(P>0.05)有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n,(%)]
2.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危重症患儿病情SNAP-Ⅱ评分及住院时长对照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SNAP-Ⅱ评分相比,差异(P>0.05)无意义。在护理后两组患儿的SNAP-Ⅱ评分则较护理前有明显的下降,且实验组患儿的SNAP-Ⅱ评分更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长也短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危重症患儿病情SNAP-Ⅱ评分及住院时长对照(±s)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危重症患儿病情SNAP-Ⅱ评分及住院时长对照(±s)
组别 例数 SNAP-Ⅱ评分(分) 住院时长(d)护理前 护理后 t P实验组 30 27.15±2.76 10.53±1.74 19.834 0.000 21.43±1.72对照组 30 26.63±2.57 17.56±2.18 12.107 27.92±2.55 t 1.057 10.867 9.883 P 0.148 0.000 0.000
2.2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3.33%)低于对照组(20.00%),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P>0.05)有意义。详见表3。
3 讨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新生儿阶段发生率较高,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急诊,出现诸多症状,甚至死亡[4]。就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而言,本病虽然通过对症治疗可以达到缓解病情的最终目的,获得改善患儿预后的最效果,除了正确的治疗手段,患儿家属的全力配合以外,还需加强护理干预,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患儿住院后,应实施全方位观察护理,以促进患儿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即在患儿入院的一刻起,护理人员就应当实施全方位观察与准确的病情评估护理方案,可有效了解情况,在执行中,遵循患儿康复规律,同时予口腔、皮肤、体温和营养护理等,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并注意需要与患儿家属充分的沟通和交代病情,详细向家属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缓解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更能配合医务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恢复饮食需注重循序渐进,预防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5-6]。从入院治疗的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的护理部仅仅体现在对患儿基本的护理操作上,还应是面面俱到的,不但从生命体征的监测,仔细记录密切的观察,再到胃肠减压的护理实施,再次过渡到患儿的饮食护理等,以保障患儿的身体机能可以通过营养物质的纳入与吸收,较好的提升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这些都为患儿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儿的抚摸、勤换尿片等护理,可以有效的拉近护患距离,减少患儿出现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也减轻了患儿对医院对治疗对医生护士的恐惧心理,在护理中细致入微,以提高患儿的舒适感。且护理服务除了基础的护理以外,还应聚焦于NEC的相关并发症的方向,在护理中,细致观察,努力降低酸中毒、红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患儿恢复助力。本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3.33%),但差异(P>0.05)无意义。而实验组治愈率(50.00%)高于对照组(23.33%),差异(P>0.05)有意义。护理前两组患儿的SNAP-Ⅱ评分相比,差异(P>0.05)无意义。在护理后两组患儿的SNAP-Ⅱ评分则较护理前有明显的下降,且实验组患儿的SNAP-Ⅱ评分更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长也短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3.33%)低于对照组(20.00%),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P>0.05)有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治疗中,采取全方位观察与护理干预,治愈率更高,降低了患儿的危重症评分,减少了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