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过程中地摊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2021-08-18胡铭焓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消费消费者

胡铭焓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 710068)

2020年的全国两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没有提出具体数值的硬性要求,而是根据新冠肺炎疫情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将“保民生,保就业,促消费”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地摊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民的就业和消费问题,是政府开展经济性保障、改善全民经济负担的重大要求。地摊经济的主体和行为模式具有较大的延展性和可塑性。特别是在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可以为辐射半径区域内居民生活带来各种便利。它可以解决低技能人员的就业,也可以拉动附近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有利的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政策,疏导和规范地摊经济的发展,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扎实推进,强调“一切依靠群众”,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1]。

地摊经济作为抗击疫情后期经济复苏、提振消费的重要经济重启方式,可以将底层的消费经济盘活,有效解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紧密结合乡村振兴的国情,激发底层经济活力,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尽快促进经济的增长。实事求是对地摊经济的发展进行调研,依据政府制定的管理对策,引导和规划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摊形式,使其达到商品物美价廉,方便村民生活的功能。探讨乡村振兴与地摊经济相关联,地摊经济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路径,阐释地摊经济的内涵、类型和功能,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介绍地摊经济的发展特点,以此为切入点为国民经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 地摊经济的相关理论

1.1 地摊经济的内涵

地摊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具体指个人通过摆地摊的形式,获得收入来源。在全球疫情尚未减弱的情况下,地摊经济曾经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非主要经济形式,能够成为部分人群有效的收入来源;无法短时期达到每个经营者的预期利润,通常会为农村家庭带来一定收入,缓解疫情背景下的经济疲软。地摊经营者的文化程度准入门槛较低,决定了这一经济形式对农村和农民来讲,非常友好,可以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这是地摊经济的特殊优势所在[2]。

地摊经济起源于早期的商品贸易。从进行商品交换满足自身需求开始。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为开端,逐渐为个体经营者提供摆设摊点和流动售货的位置,并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经过多年的市场深耕,地摊不仅方便周围群众,也促进社会活力提升,激发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1.2 地摊经济的类型

1.2.1 固定地摊与流动地摊 固定地摊的特点是摊贩在固定的经营位置进行卖货行为,与门市的区别是,地摊的固定地址一般是露天的。因为其位置固定,消费人群往往成为“回头客”,商贩用质量尚佳的商品吸引固定的消费者[3]。所售卖的商品类别和层次相较门店的较差,又会好于流动地摊。货源渠道稳定,商品摆放、经营模式有规律。

而流动地摊售卖地点不固定。在同一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贩卖时,每天、每个时间段并非固定,但也有规律可循。一般每隔一段时间流动售卖之后,会回到其中一个地点,以此类推循环售卖。因其没有固定的位置,地点的选择一般是先到先占。因此,较多流动地摊经营者习惯起早贪黑进行位置争夺。

1.2.2 “吼货”与“讲价”“吼货”即以叫卖的方式,对商品进行特价促销。以价格的低廉为主要卖点,吸引消费者购买,达到便宜处理的效果。这一方式所售卖商品销量大,然而利润较低,会在消费者心中产生抢购的冲动思想,激发新鲜感。“吼货”比较适合于流动摊位。

“讲价”卖货形式区别于“吼货”,每件商品的价格不统一。主要是将商品摆在地摊上,等消费者来问价,双方再进行几轮的讨价还价。开始的要价会略高些,经过消费者的还价,最后达成一个合理的成交价格。

1.3 地摊经济的功能

1.3.1 稳定劳动者收入,缓解就业压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的经济复苏处于新的阶段,就业压力很大。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农村待业人口与岗位之间的关系松散,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去寻求破解就业难题的办法[4]。倡导地摊经济政策的适时提出,使需就业人员在缺乏新的技术知识、学历不高情况下,增加收入成为可能。地摊经济的存在,对此类待就业人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可为低收入家庭提供部分的经济补偿,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地摊经营者实现自力更生,开拓了除政府救助之外的收入途径,也是其较可靠的谋生手段,客观上对乡村振兴及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正面作用。

1.3.2 满足消费者生活消费需求 消费者的偏好各不相同,对于不同能力的消费者,很难在众多同质化商场中满足其消费需求。在消费降级的时代,地摊经济能够适时满足低收入阶层对于商品价格较低的要求。地摊商品往往性价比较高,为生活中的日用品,箱包、首饰、衣帽等都有所涉猎。地摊可为这部分消费者的偏好提供助力。地摊作为固定或非固定的摊点形式,在管理不善时,对摆摊地点及周边会产生不便,如卫生和噪音等,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地摊作为一种具有烟火气文化表象,能够表现所在区域的风土人情,使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特殊风韵,对促进地摊经济所涉及地区的经济繁荣,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提升消费欲望,带动周边其他商铺的客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摊经济的发展特点

2.1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思想的政府引导型策略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思想的政府引导型策略特点是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实,影响和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引导型策略就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上,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坚持重视农村现代化治理和农民的增收,推进农村地摊经营体系的变革[5]。政府对地摊经济的规划、管理,呈现出一地一策的特色,能够因地制宜,繁荣当地的经济和生产。例如在纯物质消费中,文化和经济发展在个别地区具有不兼容性。这就需要政府的及时引导,将地摊经济与乡村振兴下农村的经济发展相融合,借由外界因素的辅助作用,对地摊经济的经营者进行政策扶持,在参与中实现政府主导的市场向市场主导的经济转变。

2.2 以乡村文化建设为背景的精神文化类商品形成规模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目标和理念。建设过程中将文化建设与地摊经济的发展贯穿始终,可以紧密连接农民的日常生活收支。新时代精神文化类商品作为地摊经济发展的主打商品,能够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一个地区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同样重要。文化的建设能够反映出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对于文化方面的消费而言,可以将此方向作为地摊经济商品的核心去扶持,重点打造本地乡村文化特色商品,塑造独特风格,并使其逐渐形成规模,得到消费者对文化类商品的认同,满足消费需求。在地摊经济的多样性商品中选取和打造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物品,形成品牌效应,可以将消费者对地摊多样化商品需求结构予以满足[6]。打开结构体系的文化特征,将商品的文化标准考量作为农村地摊文化消费的主要抓手。

2.3 以地域特色为基础的经营周期调整常态化

全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地摊经济,助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农村地区,村落中会呈现出“小聚居”的特点。在人口较多的地区,分布地域又比较广泛,村落在不同地域之间,尚没有达成文化和经营商品方面的共识。农民对运用地摊经济提振乡村振兴的策略认同感还不强,参与的机会也较少。以地域特色为基础的经营周期调整常态化这一特点,就是对不同的农村地区地域特色进行合理的筹划,以此为基础,调整地摊经济的经营周期,使调整由动态化向常态化靠拢[7]。例如针对2020年上半年地摊经济发展,根据各地气温和降雨、温差情况等,选择在白天还是夜间开市。对不同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地摊经营者摆摊。在梅雨季节适当加强户外位置的管理,部分南方地区管理者主动提供了具有避雨功能的摆摊地点。在适宜的温度下,有夜生活习惯的地区会实施夜间摆摊延长服务,经营时间比北方延长1~2 h,可经营到23:30。体现出不同地区的地摊经济促进手段,展示出整体的经营周期性动态调整策略。

3 地摊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价值体现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几个价值方向来研究,如表1所示。

表1 地摊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价值交集

政治价值方面,首先地摊经济可以在经营中为劳动者获得一定的利润,这一劳动报酬可以使政府的保障劳动就业权充分行使;其次,政府保障的公民权利应用于地摊经济,体现在对于流动摊贩和普通商户经营者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公共空间;再次,政府建立信息的公开透明制度,使群众主动参与到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意愿逐步上升。

经济价值方面,体现出地摊经济可以激发未就业农民的创造力,充分满足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文化价值方面,地摊的经营者在摆摊经营活动中,产生出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商品,催生了新时代地摊文化,这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消费内容,同时也增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文化的建设[8]。

社会价值方面,体现了政府对地摊经济的发展决心。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平衡地摊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大环境的安全稳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是社会安定、和谐,建设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

4 探索乡村振兴中地摊经济助力国民经济发展的对策

4.1 强化对乡村振兴中地摊经济政策的扶持

政府是地摊经济助力国民经济发展的倡导者和奠基人。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中地摊经济的活力,转变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各地的精神文化为底蕴,进行综合实力和人文内涵的提升。重视精神引导,制定政策细则,扶持当地地摊经济的发展,适当鼓励居民健康和良好的消费习惯。用政策打破固有的消费思维,增强消费活力,养成突出地域特点和消费文化的资源供给习惯。通过政策引导当地村民的消费理念,形成浓厚的地摊经济市场氛围和环境。如制定优惠的临时摊位和市场管理收费标准,重视市场运行中的地摊经济规律,既不过分干预,又对其制定详细可靠的质量评价规章和标准,建立多层次特色鲜明的地摊经营业态[9]。

4.2 加强文化振兴在地摊产品中的作用

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具备文化基础的地摊经济体系。成立在地摊售卖的地方文化特色品牌,提升当地的文化商品宣传,构筑有区别的文化魅力。注重品牌建设,以地摊经济为主要思想,在地摊商品的应用和消费者亲身体验的互动性方面下大力气加以研究。从消费心理上实现文化在地摊产品中的重要地位。加强人文关怀,针对各地在地摊商品内容单一和创新性缺乏的问题进行预判,设计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地摊文化产品。

4.3 培养乡村正确的消费观念

消费水平、收入能力为地摊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在农村地区发展地摊经济,农民消费水平高低及对消费观念的适当引导尤为重要,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养,对地摊商品做好定位,使消费者转变消费模式。在地摊消费中,扩大消费频率,提升品类适用性。在内容方面,改善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态度。在这一过程不需要过度纠正,过犹不及,会导致的过度节俭,对于消费有反向影响。在消费偏低的农村地区,合理培育适当的消费意识,树立和引导健康的消费观念,通过正确的生活理念拉动当地消费。正确处理地摊经济和消费观的矛盾,开展面向大众的文化节和特卖会等活动,为地摊经济造势宣传。

4.4 倡导市场业态的多元化发展

市场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可以促进乡村振兴中地摊经济的发展。充分借鉴已有的产业模式和优秀经验进行促销,活跃气氛。在不同位置划分对所售卖商品的类别、档次等加以区别,简化经营者和消费者在地摊中的交易。倡导市场业态的多元化,在地摊经济中实现盈利,解决部分地区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和商品同质化等问题,科学合理地对业态进行布局,调整组织经营模式,对商品品类进行严格细化。挖掘消费人群在不同地摊的消费方式和观念,引导业态的多样性,将其与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相匹配。

4.5 完善地摊经济的管理和规划

加强对地摊的监管和引导。加强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的市场经济监管体系。搭建责任明晰、运行高效的监管体制。依托层级分明的协作,科学合理地划分市场监管的区域范围,行使监督者对地摊不同层级和网格的齐抓共管。统一市场管理新形势,由专人负责进行多角度的管理,从基础设施的配置角度,加强配套路灯和路面改造,规划银行和交通等能够方便地摊经营的要素[10],使地摊经营者和消费者乐于在指定场所开展活动;充分征求辐射区域内居民的建议,作出配套设施的合理规划;完善制度、吸收经验,分步实施,更好地对地摊经济进行管理,促进其可持续地长远发展。

5 结语

地摊经济是疫情影响下对国民经济发展实现有效助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能够促进民生和解决就业,为社会低收入群体提供生存空间,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它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统一协调,对于地摊经济加以正确和及时的引导是必要且有益的。摆摊过程中会对当地的生活环境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开展正确的引导工作可以解决这一困扰。总体来讲,地摊经济利大于弊,需要扬长避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阐释了地摊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价值体现,从强化政府对乡村振兴中地摊经济政策的扶持、加强文化振兴在地摊产品中的作用、培养乡村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市场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完善地摊经济的管理和规划5个方面探索了乡村振兴中地摊经济助力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径。中国正处于全面进行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历史时刻,面对历史赋予的机遇和挑战,应将农村地区的发展摆在首位。提升地摊经济的保障性作用,加强实践,使地摊经济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消费消费者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国内消费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新消费ABC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