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模型的信息化延续护理对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1-08-18潘全慧朱建英
潘全慧 朱建英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南京市 210029,电子邮箱:2428129855@qq.com)
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我国癫痫患病率为5‰,每年新发病例为65~70万[1]。约70%的患者治疗后疾病得到控制[2],但部分患者治疗后仍可复发,且疾病的发作具有突发性,成为家庭和患者的重要压力源。有研究显示,服药依从性差是导致患者癫痫发作的主要因素[4],其中遗忘服药最常见,私自减药、担心药费和副作用次之[5-6]。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从而使患者和家庭受惠[7-8]。跨理论模型是目前较为典型的健康促进理论模型,是一体化、综合、开放的研究方法,着重于个人的自我决策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健康行为认知,以此改变不健康行为[9-10]。本研究将跨理论模型用于提高癫痫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诊断符合癫痫规范化诊疗指南(2015版)[2]。排除标准:18岁以下,不能很好使用智能手机者,患精神疾患者,有严重心肺疾患不能自理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组别n病程(n)5~10 d11~20 d21~30 d发作类型(n)全面性部分其他费用来源(n)医保自费观察组100256695724198812对照组100276310552718919 t/χ2值0.1990.2070.479P值0.9050.9020.489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电话沟通进行延续护理,包括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告知患者复诊时间,解答患者疑问,每4个月电话随访一次。观察组采用跨理论模型进行延续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干预小组:由5名高年资护士(工作年限≥5年),2名医生(均为癫痫专业住院或主治医生)组成的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熟知跨理论模型知识,熟练掌握移动医疗APP和微信的操作功能,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均经过相应培训并掌握癫痫患者延续护理的流程方法及相关知识。
1.2.2 制订干预方案:本课题研究者以“跨理论模型”和“服药依从性”为关键词,于PubMed、ND-NQI、CINAHL、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相关文献28篇。请6名高级职称专家对28篇文献进行讨论并筛选出有效文献12篇。提取、梳理和总结文献中跨理论模型的阶段界定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构建本研究的干预方案,见表2。
1.2.3 实施方法:按照制订好的干预方案,住院期间由干预小组采用单独面授联合手机资讯宣教方式,针对每位患者各期的特点,编辑个性化的文字、视频、语音、图片通过手机微信发送给患者,内容包括心理疏导、癫痫疾病基础知识、用药指导、服药依从性成功病例分享、复诊时间及专科医生介绍等。 小组成员每天保证有1 h的在线时间与患者互动,并邀请患者上传自己的真实体会,了解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变情况。 针对癫痫患者在跨理论模型各期的阶段变化特点和存在问题,采用相应的行为改变措施。两组患者共干预6个月。
表2 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1)服药依从性:采用汉化版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11-12]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该量表共8个问题,1~7 题的备选答案为“是”“否”,答“否”计1分,答“是”计0分,其中第5题反向计分;第8题备选答案为“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所有时间”,分别计1、0.75、0.50、0.25、0分。量表满分为8分,8分为依从性高,6~<8 分为依从性中等,<6 分为依从性差。该量表重测系数为0.95。(2)患者所处健康行为的阶段: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让患者如实评价自己所处健康行为的阶段,包括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最后由干预小组人员进行再次评估确认,判断患者所处的健康行为阶段。越是趋向于维持阶段,代表健康行为越好。(3)患者健康行为阶段状态的波动性情况:干预后6个月评估患者在5个健康行为阶段中的维持性和进退改变情况,包括退行至前阶段、保持原阶段、向前跨越1阶段、向前跨越2阶段、向前跨越3阶段。向最高维持阶段递进的跨度级别越大,说明个体的健康行为提升越快。(4)患者家属对遵医服用癫痫药物的认知度: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评估患者家属对坚持药物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停药、换药和改变药物的注意事项和不规范服药的后果、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监测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的必要性等内容的了解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 3、6 个月末服药依从性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改变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所处健康行为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37,P=0.591);出院后3、6个月,观察组所处健康行为阶段均优于对照组(z=40.624,37.686,均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改变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行为改变阶段跨度的比较 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阶段跨度变化优于对照组(z=-6.585,P=0.001)。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健康行为改变阶段跨度的比较(n)
2.4 干预前及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家属对遵医服用癫痫药物认知度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对遵医服药的认知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家属对遵医服用癫痫药物的认知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6。
表6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家属对遵医服用癫痫药物认知度的比较(n)
时间组别n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非常了解有所了解毫不了解监测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的必要性非常了解有所了解毫不了解干预前观察组家属10028666125236对照组家属10026704145135z值0.5920.178P值0.7440.91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家属100909182126对照组家属10056404424216z值29.330 34.115 P值<0.001<0.001
3 讨 论
3.1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有研究显示,对药理不了解、担心药物副作用、遗忘服药、经济情况等均是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因素[5-8]。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根据其不同阶段特征给予个体化干预措施,如服药提醒盒的应用、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强化自我觉醒管理等措施。结果显示,出院后 3、6 个月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后,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逐渐提高。
3.2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健康行为 跨理论模型能根据个体自身特点进行调节,在动态过程强化阶段性改变,使个体向更规范和健康行为改变[13]。本研究通过评估患者所处阶段,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确保患者维持现有阶段的同时向前阶段跨越。结果显示,出院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所处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跨理论模型用于延续性护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趋向的健康行为阶段越高,自我健康行为的管理能力得到改善[14]。本研究还发现,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阶段跨度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健康行为,并向更高一个阶段跨进,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15]。
3.3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家属对遵医服药的认知度 有研究显示,家属在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6-17],采用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家属的健康行为能力和减少不良情绪[18]。本研究也显示,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家属对遵医服用癫痫药物的认知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采用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家属对遵医服药认知度。原因可能是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过程中加入家属的参与环节,让家属和患者一起接受健康教育,共同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也进一步强化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意识。
综上所述,对癫痫患者采用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健康行为,提高家属对遵医服药的认知度。但本研究的干预时间短,且跨理论模型的各个阶段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因素,能否精准判断患者所处阶段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需要医护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同时跨理论模型的阶段变化会随着患者处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停止护理干预,是否会导致行为阶段的退化,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