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怡让福州曲艺“姐妹花”焕发新彩

2021-08-18彭莉芳

海峡姐妹 2021年8期
关键词:姐妹花福州曲艺

文/彭莉芳

福州伬艺和福州评话被称为福州曲艺界的两朵“姐妹花”,二者源于古老的唐宋说唱艺术,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将正能量传递给观众,很受福州人喜欢。

尽管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经典的魅力,但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方言传承乏力等诸多原因,让福州伬艺和评话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困境。

2006年,伬艺和评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唯一的传承保护单位,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始终致力于保护好、传承好福州曲艺的两朵奇葩。

41岁的福州伬唱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怡,是传习所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以她为代表的曲艺人,不知疲倦地用一场场演出,将福州伬艺和评话带回福州人的视野,让曲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半路出家

唱了17年伬艺与评话,郑怡明白两件事:要踏进这行离不开祖师爷赏的天赋;在行内要行得稳健,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传习所前身是福州市曲艺团,郑怡的姑姑郑州是当时团内的琵琶演奏员。因偶见姑姑在家练习琵琶,和着几声清唱,托腮坐在一旁的郑怡,突然对曲艺产生好奇。

郑州曾是伬唱演员,受限于声音条件,遗憾从前台转型到后台伴奏。姑姑虽然担忧郑怡吃不消这行“没有年没有假”的辛苦,但还是将侄女介绍到她师父那儿,“先去弹琵琶,看是不是这块料”。

郑怡此前从未学过乐器,14岁开始学琵琶算是“高龄”,师傅调侃她“手指都硬掉了”,但还是带郑怡上了几节课。大约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郑怡一有时间就练,饭有时都顾不得吃。潜心苦学后,郑怡展露的天赋让师父刮目相看。

高中毕业后,郑怡考上师大音乐系的函授班。那时,福州市曲艺团面临人才短缺,姑姑问郑怡要不要学曲艺。虽然以郑怡那时的年纪入门已不算年轻,但她决定试试。临时找人学了几句评话后,她参加了入学考试,顺利被福州市艺校录取。

2003年9月,半路出家的郑怡开始跟着福州评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如燕学习评话,接受了3年的评话专业训练,从师父那里学到了全本对口评话《奇女姻缘》《施三德》。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言讲述,并由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传统说书形式,在中国曲艺界素有“活化石”之称。与北方评书评话表演不同,福州评话除了折扇、斑指、醒木、丝帕、竹箸,还会使用上一片铙钹。醒木一拍,铙钹一响,声调变换,评话演员通常要独自一人在舞台上扮演多个角色。

郑怡说,学评话对伬唱非常有帮助,学了几年评话后说起福州话会更讲究。同时,评话表演中艺人常一人扮演多种角色,这对伬唱也很有帮助。“比如从小姑娘变大叔,要做到变声变色,气息要有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2006年9月,底子扎实的郑怡通过了福州市曲艺团的录用考试,跟随福州伬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强淑如学习伬唱。次年,她开始登台表演,福建省第三届文艺出新人大赛曲艺新人一等奖、福建省第三届曲艺节比赛演出金奖和演员金奖、第十四届群星奖比赛福建选拔赛金奖等含金量十足的奖项,悉数被她收入囊中。

2012年后,郑怡又接连获得省曲艺表演一等奖、福建百花奖一等奖等。2012年,她的伬艺《秦楼月·春回坊巷》获得全国曲艺非遗保护成果学术交流展演银奖,伬唱《祥林嫂》获福建省第四届曲艺表演一等奖。

盛景成追忆

郑怡听团里的老前辈说过,福州伬艺是按照当地古老的工尺谱所记载来唱的。曲子用工尺谱记录,这是中国最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经年累月,大家在尺字旁加上人,创造了专属福州人的“伬”。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字典里是没有“伬”字的。

郑怡记得,大概七八年前,团里的领导偶然发现,这一根据福州特色曲艺造出来的新生字,出现在了输入法里,大家喜出望外,“终于有这个字了”,“承认了我们”。

这几句话道出了福州伬艺尴尬的发展境况。

从最早出入宫廷及达官贵胄的宅院,再到后来兴盛于寻常百姓家,福州曲艺最红火时,演员们常常一天演出三场,这边演伬唱,隔壁就在讲评话。

上世纪80年代末,福州伬唱发展出现停滞。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的发展,福州不少听伬唱的观众因搬迁被分散了。流行歌曲的发展、娱乐方式的愈加丰富,让福州人消磨生活的选择更多了。曾经每场至少几百人的听众,一度只剩几十人,甚至听众也是同一批。曲艺演员们眼见台下的观众年纪越来越大,受众面越来越小。

福州评话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福州话的发音和古汉语非常接近,一些古诗词用福州话吟诵恰到好处。“现在的年轻人连福州话都不会说,哪里听得出评话里的包袱。”郑怡话语中透着无奈。

福州伬艺和评话的传承中,演员青黄不接的问题依然存在。郑怡介绍,2003年进艺校时,同一批师兄妹有22个,如今只有三四个还在行业内坚持。“就像大浪淘沙,不断有人离开。”

传习所内,郑怡在内的曲艺人心里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将评话和伬唱传承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学,他们就愿意教。

将传统曲艺融入寻常生活

如何将评话和伬唱推广出去?曲艺演员走进社区、学校,用一场场演出与一个个作品,将“虾油味”十足的曲艺融入福州人的寻常生活。

早在2012年,传习所当时的负责人就号召全体职员,只要手上有技艺的,都要迈出单位,到社区、学校进行无偿的演出,进行公益性推广。

郑怡当时跟着老师傅风里来雨里去,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我的前辈要坚持这些东西”。去的次数多了,街边的依伯、依姆都认识他们,见到他们来了,还会调侃一句,“又来唱了”。

“一年年,时间长了,我们都有感情。通过音乐旋律和表演将大家维系在一起,只要你一开嗓,铙钹一响,大家情绪就上来了。”如今,带着郑怡的老师傅退休了,曾经认识的依伯、依姆有些已经离开,但郑怡感觉,乡情的维系依然存在。

郑怡如今和传习所的同事们依然在坚持,走进小学、初中、大学的课堂。“只要有学生来学,我就教。”郑怡说,“我们没法用更多的东西回报社会,只能做好本职,不卑不亢,让大家了解我们。”

为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在福州召开,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启动多场“迎世遗”专场演出。郑怡更是开始连轴转:参加福建省丹桂成人大奖、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伬艺视频直播、到社区参加文化惠民演出、到台四小指导学生表演十番伬……在一场关于福州传统曲艺传承的电台直播中,郑怡因中暑嗓音嘶哑,一句曲子都唱不出来。

尽管传承不易,但郑怡认为,作为福州人,作为一名传承人,她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福州人、外地人了解福州伬艺和评话,“它们不仅仅是剧种,更是福州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那场电台直播中,郑怡和观众分享了近期进社区演出时,在陆庄巷遇到的一幕:长长的石凳,小小的亭台楼阁,依伯、依姆坐在椅子上,摇着蒲扇,手上端着茉莉花茶。“这就是福州的古早味。”她感慨道。

猜你喜欢

姐妹花福州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福州暫扣超標電動車2.2萬輛 場面震撼
挪威姐妹花打造绝美辫子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与妈妈成为“姐妹花”